汽勢 Auto-First| 張馳
中國汽車特别是新能源出口正成爲中國經濟一抹獨特的亮色。
近來,中國車企圍繞東南亞、中亞等優勢市場加強布局,徐圖歐美市場的 " 遠交近攻 " 模式正逐漸成型。
2018 年中國汽車市場進入增長瓶頸,市場由增量變存量後,中國車企走出去明顯提速。2018 年中國汽車出口 115 萬輛,2022 年突破 300 萬輛,今年 1-9 月出口已達 338.8 萬輛,同比增長 60%。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 82.5 萬輛,同比增長超 110%。強勁增長勢頭已一發不可收拾。
中國汽車品牌國際化,在新能源轉型、複雜地緣政治形勢、供應鏈封閉化回潮等錯綜條件下,潤物細無聲地蔓延開來,在俄羅斯、南美、中東、東南亞等地區市場已經成長爲新主流。
今年以來,比亞迪泰國工廠奠基、烏茲别克斯坦項目簽約;奇瑞、長安、長城入駐哈薩克斯坦汽車工業園;奇瑞在俄羅斯、南美,上汽在東南亞、中東繼續高歌猛進;同時上汽、吉利、比亞迪等品牌也在 " 迂回 " 進入歐美市場,中國汽車走向世界的大幕已經徐徐拉開。
最近歐盟針對中國車進行的反補貼調查并不能阻止中國車出海的腳步。
長城汽車海外業務負責人史青科近日表示," 歐盟查我們,長城也要布局。印度給我們 60% 的進口關稅,這個市場之後我們還是要進去。"
事實上,目前歐盟國家和印度并非中國的主流出口市場。它們祭出的各種壁壘,對中國汽車出口影響有限。
繼南美、拉丁美洲和中東國家市場後,東南亞以及 " 一帶一路 " 國汽車市場正在成爲中國車出口橋頭堡。
東南亞國家以泰國的純電市場爲例,由于自由貿易協定的存在,中國汽車在關稅上具有優勢。2023 年 1-9 月,泰國的純電動車銷量爲 50347 輛,其中近 4 萬輛來自中國車企。毫不誇張地說,中國品牌是大多數泰國用戶在選購純電車型時的首選。好的市場反饋,引來比亞迪、哪吒紛紛在泰國布局。
同樣在 " 一帶一路 " 國家,中國汽車出口逐年攀升,成爲我國外貿出口的新增長點。上汽乘用車、吉利、比亞迪、奇瑞、長城等中國車企紛紛在 " 一帶一路 " 共建國家展開布局,這些國家正在成爲緩解國内市場内卷壓力甚至獲得高額利潤的重要來源。
除了這些 " 橋頭堡 " 市場,中國汽車出口已演化出新的形态,如合資汽車企業利用中國汽車産業的供應鏈優勢反向出口至全球市場,這其中就包括北京現代、神龍汽車老牌合資車企。也有将利用中國新能源技術反哺 " 大本營 " 市場的,如 Stellantis 投資零跑,開發新車型,運營海外市場等等。
中國車企形成的優勢正以前所未有的創新性開拓海外市場,天道酬勤,在最艱難的苦寒時期,已迎來梅花香。
疫情三年、俄烏戰争帶來的全球範圍内的零部件短缺、加之新能源轉型變局,讓世界汽車工業 " 吃盡苦頭 "。在複雜的曆史時期,中國相對穩定的零部件供應和新能源優勢,讓中國汽車一躍而起,成爲世界第一出口大國。
浩浩湯湯的曆史潮流已經形成,反補貼調查也好、高關稅也罷,都阻擋不了中國汽車走向世界的腳步。(部分圖片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