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一大盛事——
全民審判《再見愛人 4》。
今天新一期上線,怒斬了一半的熱搜。
不吃瓜了。
今天 Sir 要聊的是,你有沒有發現——讨厭,正在成爲當下最火的一門生意。
不裝了,徹底不裝了。
" 熏雞事變 " 後,接住流量,節目的官網主頁開設 " 小黃車 ",上架了同款熏雞、青團、奶皮子。
無獨有偶。
各種 " 麥麥嚴選 " 的商家,也主動出來認領。
過去的廣告。
通常是将産品與正面價值捆綁。
廣告裏,情侶是相親相愛的,家庭是其樂融融的,學生是自信陽光的,每個人臉上都必須挂着标準的完美笑容。
而現在的帶貨呢?
是要撬動大衆的負面情緒。
沒有什麽,比讨厭、憎恨更加引流了。
現在的節目是,誇的沒人看;罵的,網友聽見了高低得跟着吐幾口唾沫。
比如《無限超越班》。
與其說是演技選秀,不如說是 " 演技選醜 "。
台下坐的是老戲骨前輩,台上的是 " 不敬業流量明星 ",迎合近幾年來觀衆的不滿情緒,讓你罵個夠。
節目最火的幾個片段,都是罵出來的。
演戲不開竅的紀淩塵,給雞爪蓋被子的朱梓骁,還有用鼻孔搶戲的向佐 ......
更高效的是。
上一季的趙櫻子,自我介紹階段就自封 " 迪幂孟紮 ",一次性碰瓷四個女明星,明擺着就是來找罵的。
罵?
怕什麽,就怕你不罵。
就拿她要看齊的孟子義來說,早期刷一波臉,靠的也是被罵。
在《一年級》中,本該扮乞丐的她私自改妝,被袁詠儀怒斥,當時網友都在批流量明星的臭美、不敬業。
發現了沒有。
後來的《無限超越班》幾乎是沿用了同樣的套路:
一邊是德不配位的小花鮮肉。
一邊是敬業自身的演技派。(巧了,還都是港圈演員)
真的是要選出明日之星嗎?
真的是要整頓内娛生态嗎?
想那麽多幹嘛。
過過嘴瘾,賺一波黑紅流量才是正經事。
當然,這不是今天特有的現象。
縱觀十多年來的綜藝真人秀,讨厭,一直是流量密碼。
2005 年《超女》冠軍李宇春,也是那一屆中被最多人讨厭的選手," 春哥 " 這個外号傳遍網絡。
而《超女》也很懂得拿捏收視率,一手是選愛豆,博取粉絲喜愛;
反手呢,就是放出海選現場的奇葩素人,一起來 " 審醜 ",一起來嘲笑和痛罵。
你越罵,節目才越火。
2013 年《爸爸去哪兒第一季》開播,李湘和王嶽倫的 4 歲女兒王詩齡就因爲哭和胖,被網暴了好幾年。
第二季的黃多多、貝兒、楊陽洋,第三季的林大俊,也都在小小年紀承受了成人世界的惡意。
還有被考古的《花兒與少年》。
2014 年第一季《花兒與少年》裏不合群的許晴。
熱度達到頂峰的一期,是許晴在西班牙走丢的那一晚。
當年她在出租車上抱頭痛哭的預告一出,網上全在罵 " 公主病 "、" 老少女 "、" 活該 "。
而這些挑動觀衆情緒的片段,卻是被惡意剪輯過的。
事實上,那晚許晴并沒有抛下隊友,她隻是在催大夥兒回酒店的時候,被節目組叫去采訪了,沒想到采完回來隊友都走了,所以才流落街頭。
但又有多少人在意呢?
大家想看的,隻有許晴把自己作死,被大家孤立,最後不得不提前退出旅行。
人設崩了,節目卻火了。
後來的十年裏,芒果台如法炮制了無數綜藝。
《花少》系列,罵爽子、甯靜、陳好、周雨彤 ……
《浪姐》系列,罵劉芸、黃聖依、伊能靜、韓雪 ……
以及各大觀察類倫理節目,如《婆婆和媽媽》《我家那小子》《我家那閨女》等,罵的不隻是藝人,還有他們的家屬。
有的是劇本,有的是神剪輯。
公式很簡單——
抓住某個嘉賓的弱點,添油加醋、無限放大,然後狠狠甩到觀衆面前。
當然,這也成爲了某種 " 魔鬼的交易 "。
嘉賓有可能也知曉被罵的風險。
但仍然選擇頂風上場。
上一季 " 窒息 " 的張婉婷,也被網暴了整整一年。
但。
張婉婷丈夫宋甯峰,也從之前的不溫不火,接連演了《異人之下》《與鳳行》等大熱 IP。
再看上一季 " 哪哪都配不上王睡睡 " 的張碩,網友集體勸離,再不離都要心梗了。
于是呢。
他果然離了,風評也有所轉向,已經和同一季男嘉賓老劉 " 搭夥過日子 ",開啓直播。
而這一季麥琳素人硬控全場。
不少網友都在說,最煩的應該是楊子,因爲麥琳搶了他的風頭。
看來大家也已經默認,有些嘉賓就是爲了黑紅而來。
網友貢獻罵。
嘉賓來找罵。
節目生産和銷售罵
——你瞧,閉環了。
看到這,不少人又會說——給麥琳洗白了。
其實麥琳到底是個什麽樣的人,真的有那麽重要嗎?值得全民拿放大鏡觀察,天天挂熱搜嗎?我們的生活和社會,就沒别的事可以聊了嗎?
比起追問麥琳是誰。
更該問的是——
我們是否要加入這門 " 讨厭的生意 "。
估計不少人會說:就要!
理由是,自己就遇到了太多讨厭的人。
于是,這套收割流量的方法屢試不爽,從《歡樂頌》裏樊勝美的一家吸血鬼,到《三十而已》裏的綠茶小三林有有,再到《玫瑰的故事》的渣男連連看。
在一部劇裏,塑造一個廣受歡迎的角色不容易。
但要找到一個人人都讨厭的角色,卻很簡單。
憤怒的情緒讓大家變得前所未有的團結,仇恨的流量如同潑天富貴從天而降。
觀衆的 " 仇恨值 " 持續高漲。
影視和綜藝也投其所好。
所以,當芒果宣布計劃推出新綜藝《逃出讨厭島》(現在叫《登陸可愛島》)時,Sir 一點也不意外。
這個節目的概念是集結一群被讨厭的公衆人物,通過做任務獲得 " 可愛值 ",從而撕掉标簽,逃離讨厭島。
關于拟邀嘉賓,起初呼聲最高的有劉浩存、張大大、張翰、楊洋、包貝爾等 " 路人緣困難戶 "。
觀衆早就迫不及待要放聲開罵了。
哪怕除了那一點點洩憤的快感外,幾乎一無所獲。
更可悲的是,這種仇恨的力量正在潛移默化地扭曲大家的認知。
一個例子,《如懿傳》。
今年春天,這部已經下架 4 年的清宮劇,因爲二創的解讀視頻,被重新挖墳。
女主角被噴得體無完膚——
又當又立、又老又醜、綠茶婊、白蓮花、雙标狗 ……
一些網友對于這部劇的憤怒,直接上升到了演員本人。
于是三金影後周迅,變成了互聯網上人人都能嘲弄兩句的 " 大如 "。
甚至還有人憤憤不平——
我們都鬧成這樣了,她的資源竟然沒掉!
???
且不說《如懿傳》的表演是否失敗。(畢竟當初也有相當多觀衆在真情實感追劇)
就算如懿演砸了。
小太平公主、林徽因、美美、李米、孫納、小唯、顧曉夢、九兒 …… 周迅演過的這些角色就不存在了嗎?
不少人已經把罵當成頭等大事。
因爲要罵,不惜抹殺演員整個職業生涯。
還有何炅。
前段時間獲封 " 邪惡栀子花 " 的新代号,最突出的一個表現是,他沒有吃有毒的豆角,卻掩護黃磊的 " 投毒 "。
" 誰說這豆角老了 "" 何炅:我根本沒吃 " 被一批博主反複渲染。
實際上呢?
Sir 專門出了一期視頻還原事件的過程,那是 2017 年《向往的生活》。
隻有兩個人豆角中毒了,黃磊和宋丹丹。
他們一個人負責炖菜,一個人負責摘菜,在讨論豆角熟沒熟的過程中,都不小心嘗了一口。
這可以說是做菜過程中不謹慎。
但最終菜的成品并沒有問題。
豆角是熟透的,在場其他人都吃了,包括何炅,沒有人産生不良反應。
且不讨論黃磊廚藝怎樣。
何炅到底吃沒吃豆角?這不是一目了然,闆上釘釘的事情嗎。
但凡看過節目就不可能不知道。
可是這麽多的剪輯博主(爲了找素材他們一定看過原片),有幾個人把事實說出來了?
天真了吧,事實根本不重要,玩梗才是人心所向。
更可笑的是。
在 Sir 的那一期澄清視頻中,哪怕事實擺在眼前,彈幕依然不依不撓地像複讀機一樣以訛傳訛。
大家太需要仇恨和厭惡了。
好不容易找到一個發洩對象,你說他其實沒那麽壞,大家怎麽能答應?
這便是今天 " 仇恨流量 " 的密碼——
有條件要罵。
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罵。
這種迷失不僅限于娛樂圈的八卦,甚至蔓延到了現實社會。
在一些打着愛國名義的仇外情緒感染下,很多人開始對外進行極端抵制。
包括但不限于外國品牌、外國人或其他文化的價值觀。
就連一個日本球迷,支持自己的隊伍,好像就冒天下之大不韪。
爲什麽會這樣?
放在過去,這幾乎是不可想象的。
但今天看多了,很多人隻能說一句," 正常 "。
Sir 想起從《甄嬛傳》裏引申出的一句話——
" 懷念以前我還不是毒婦的時候。"
這是不少網友的無奈與自嘲。
就是大家有時候也發現,自己會莫名地憤怒,莫名地仇恨,有時候明明可以滿懷期待,可以 " 萬物可愛 " 的。
卻感覺自己沒有那個心力,溫柔地接納世界了。
毒婦。
是結局中,四爺對甄嬛的咒罵。
那什麽是 " 不是毒婦的時候呢 "?
是甄嬛還沒有黑化,還相信愛情,會心花怒放的少女時代。
Sir 想說的愛情,不光是愛情。
而是一種能讓平凡的生活閃耀光芒的信念感。
這種信念感來自于——
一個可期許的未來。
以及,一個能獲得正反饋的當下。
當這一切被毀之後,剩下的,就變成了怨恨。
那些我們無法從外界獲得的東西,也不可能願意自發地給與。
但我們不在有期待未來的能力,也不再有投入去愛的能力,于是呢,我們就隻有一種能力——
去恨。
Sir 看到最近《人類簡史》的作者尤瓦爾 · 赫拉利的一次采訪,他在談到算法時說——
就是按下仇恨按鈕
恐懼按鈕和貪婪按鈕
如果給人們看一些讓他們非常生氣的東西
當我們以爲,我們的情緒是發自内心的時候。
卻沒有意識到,其實是算法潛移默化中對大衆心理的發酵。
不信你再想一想——
過去的公共輿論一貫是這樣嗎?
有如此的極端和劇烈嗎?
你難道沒有過 " 不是毒婦的時候 " 嗎?
說一千道一萬。
不是放過麥琳,放過哪個可恨的對象。
是放過你自己吧。
不要把自己,祭獻成一條血淋淋的仇恨流量。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明焉過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