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于食通社 Foodthink ,作者梅穎
●今年 9 月北京有機農夫市集組織 PGS 拜訪,前排左一和左二是文章的主人公——經營戀鄉農場的志強和盈盈。
從北京朝陽站出發,乘坐一個多小時的高鐵,到達河北承德的平泉北站,戀鄉農場的女主人任盈盈已經在車站外等候我們。盈盈個子嬌小,頭發一把向後梳起,精神幹練,一臉松弛的笑意。這是今年 9 月初北京有機農夫市集組織的 PGS 拜訪。戀鄉的蔬菜、玉米、花生等食材在市集上深受歡迎,尤其是西紅柿,甜潤多汁,特别适合當水果大口吮吃。我們一行二十多人,有集友、生态農友、農學生……特意前來想要一探戀鄉農場的種植技法。
農場距離高鐵站近一小時車程。穿過縣城嶄新的樓盤、坐落山腳的木材加工廠和大片由綠轉黃的玉米地,戀鄉到了。暫别北京的灰霾和暑熱,這裏藍天白雲,青山腳下的農場氣候涼爽。伴随着走地雞咯咯的歡迎聲,寸頭、膚色黝黑、身闆俊朗的男主人溫志強向大家介紹農場近況,盈盈則轉身鑽入廚房,還有兩個菜等着她來炒。
●盈盈在北京有機農夫市集上向消費者介紹戀鄉産品。她的笑容總是特别富有感染力。
●爲了讓可兒(志強和盈盈的女兒)吃上美味健康的飯,原本不怎麽會做飯的盈盈已經能娴熟地烹調出一桌大餐,所有食材都來自農場。
原來,經營農場最早是盈盈的主意。這對 90 後夫妻相識于農業院校。當時家裏人并不同意他們做農業。但盈盈認爲," 無論到什麽時候,人都要吃飯。做農業,種得出自己的食物,那麽無論大環境如何變化,我們都能有口飯吃。" 這對于小兩口不是一個輕松的決定。村裏的父老鄉親還是希望孩子們能走出農村,到城裏謀一份穩定高薪的工作。在他們看來,像志強的堂妹們那樣,或是做程序員,或是在市裏最好的高中當老師,都是更好的選擇。但既然盈盈打定了主意做農場,志強決定全力支持,并且打定主意要 " 做和父輩不一樣的農業 "。
●戀鄉農場的西紅柿皮薄汁多,甜潤可口,特别适合當水果大口吮吃|Nannan
2015 年底,兩人回到了志強父親的老家——河北承德平泉,因留戀故鄉而返鄉做農業,故取名 " 戀鄉農場 "。雖然是自己的老家,志強說,幾年下來,盈盈在十裏八鄉認識的人、了解的事反而比他還多。
懷着做生态農業的夢想,盈盈和志強一頭紮進地裏,八年來卻接連遇到蟲害、雜草、極端天氣等 " 農業殺手 ",才發現原來做生态農業是這麽困難的一件事。
蟲害,生态農業第一關
和依賴化肥農藥的常規農業相比,生态農業最大的困難不在于肥料——農友們的實踐證明,有機肥不僅能養出肥沃、疏松透氣的土壤,種出更美味的瓜果蔬菜,而且産量不輸于使用化肥的情景。在過去幾次 PGS 拜訪中,我們發現農友們都會積極從附近尋找合适的堆肥材料,例如北京的小柳樹農場收集周邊的落葉,張家口的快樂返鄉青年農場則從附近雞鳴山的養羊戶那裏買來羊糞。如此,既降低了自己的用肥成本,又變廢爲寶、循環利用了環境中過剩的有機質,可謂一舉多得。
戀鄉也不例外。村裏養牛的多,隻要有人上門清理牛糞,便可免費把糞拉走。志強鏟了牛糞拉回來,酵熟之後,每年在春耕時施一遍底肥。此外,西紅柿額外需要的草木灰、豆肥也來自本地,例如豆渣就是從村裏豆腐坊拉回來的。
最困擾志強和盈盈、以及每一位生态農友的,是蟲害。
農場起步時,資金有限,隻能一點一點投入,他們選擇了種香菇。很快戀鄉的香菇成爲了北京有機農夫市集上的尖貨。這次拜訪時,還有集友問起當年的香菇,念念不忘。然而才種上香菇兩三年,就開始鬧甲蟲。蘑菇摘下來,密密麻麻爬滿了小甲蟲。而且蟲的生命力極強,就是曬幹、冷凍了也還能存活。他們試了很多除蟲辦法,都失敗了,最後隻好放棄種香菇。
也有人問起戀鄉的另一大招牌——西紅柿,最近怎麽也沒有了?午飯後,志強和盈盈帶着我們去地裏轉。原來,除了往年都要留心的棉鈴蟲害,今年春天,地裏的西紅柿遇上外來物種——美洲潛葉蛾入侵。它們在葉片上産卵,幼蟲一經孵化便鑽入西紅柿的葉片和果實。幼蟲蛀食後,果實表皮形成黑色孔洞,不僅影響外觀,而且會招緻病菌,使得果實腐爛。我們走進大棚一看,已成熟的西紅柿一面看着完美無缺,另一面卻有不少蟲子啃食的黑點。
志強随手摘了幾個被蟲子啃食的西紅柿給我們,掰開一看,汁水直流,吃着酸甜解渴。黑點隻停留在表面,果實的風味并沒有因此受到影響。隻是,這種果實無法作爲商品售賣。農場上的阿姨摘下來整整一筐西紅柿,隻能勉強挑出少半筐完好的果實,剩下的壞果,被志強麻利地拎去雞舍,扔給了一千多隻雞吃。
●左:美洲潛葉蛾的幼蟲啃食過的西紅柿,在表皮形成黑色孔洞;右:摘下來的一整筐西紅柿裏,大半都是壞果,雖然表皮隻有少許黑點,但已無法售賣,隻能丢去喂雞。
蟲害最嚴重那會兒,志強回憶說,他都不想走進西紅柿棚,看着太難受,都是盈盈每天去照顧。盈盈小小身體裏的能量和樂觀總能給志強面對困難的信心。
常用的生态驅蟲法,比如噴辣椒水,他們都試過了,但并不管用。不過,經過這些年的摸索,志強認爲,農場上有了一定的生物多樣性後,想種什麽,絕收也很難," 因爲蟲子多了,它們的天敵也會變多,問題隻是産量低。" 隻要産品的價值得到市場認可,那農場就可持續運作下去。
既怕草,也怕除草劑
生态農業除了需要克服病蟲害,如何對付雜草也令人頭疼。
雖然盈盈大學念的是農學,但坦言農學專業對做生态農業幫助不大。上學時課本裏對于有機 / 生态農業的介紹,就是一句話帶過的事兒,例如除草,如果不使用任何除草劑,隻能靠人工。
好在除草的重任隻是在菜的幼苗期。一旦菜長過了草,就不必太擔心了。" 打個比方,果園裏種樹,樹是大哥,草長不過樹,可放任不管。菜地則不然。" 志強說," 草比菜長得快。胡蘿蔔剛種下,秧苗瘦弱,人需要時刻關注天氣,雨水一來草就瘋長,雨停第二天都要趕早去地裏拔草,反複拔過三到四遍,待胡蘿蔔苗長成,才能喘口氣。"
此外,還要警惕附近農田的除草劑漂移問題。随着飛播農藥的普及,近年來生态農場被連累污染的事情越發常見。在我們的 PGS 拜訪表格中," 如果有其他常規生産爲鄰,農場是否有隔離措施,農藥漂移怎麽防範 " 便是一個必答題。
雖然老鄉會給周邊大田玉米噴灑除草劑,但是,第一,爲了防止浪費,他們往往選在沒風的天氣噴除草劑;第二,戀鄉農場的邊界清晰,與附近常規種植玉米的大田有馬路、溝渠隔開,相對安全。即便如此,志強說,今年的一場大雨過後,田間積水流到了溝裏、漫過馬路,所以依然要當心農藥漂移的風險。
異常高溫
曬傷的西紅柿,不下蛋的雞
從事生态農業本已艱辛,今年的極端天氣更是讓農場雪上加霜。
今年 6 至 7 月,華北地區 40 ° C 的高溫天接踵而至。當我們在北京城裏飽受着鐵闆燒式的炙烤時,300 公裏外的戀鄉也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幹旱。30 畝菜地,剛澆完這頭,那頭就幹了,就算一天 24 小時不停地澆水,也無濟于事。農諺雲:旱生蟲,濕生病。農場今年爆發的病蟲害尤其嚴重,也和這場旱情有關系。
《南方周末》報道,六月中旬,就在采摘日的前一天,承德突破 40 ° C 時,短短幾個小時,戀鄉的西紅柿就被曬傷了,無法被售賣。僥幸熬過高溫的西紅柿,又因爲缺水,根系無法從土壤裏吸收鈣質,繼而患上臍腐病,表皮呈現出一塊塊黑斑或黴菌狀。
作爲戀鄉的明星産品,西紅柿貢獻了三分之一的利潤。但是,志強說,以前雖然也鬧蟲害,但因爲産量高,還是能賣出不少。今年蟲害更猖獗了,産量卻因爲高溫幹旱的天氣而降低了。
就連母雞也因爲溫度過高而不愛下蛋了。平常農場裏的一千多隻雞可以産 300 多隻蛋,但那些高溫天裏,盈盈每天隻能撿 50 多隻蛋。
●溫度高于 30 攝氏度後,母雞的産蛋量大幅降低。
招工困境
在這類和天氣、蟲害以及雜草賽跑的遊戲中,人工成了制勝的關鍵法寶。
村裏年輕人普遍選擇外出打工,農場能請到的工人都在五十歲以上。這些老年農民文化素質偏低,無法承擔重要的技術性工作。而想要找到年輕人負責農場發貨,由于農場位置偏遠,則需要開出比城市更高的工資,才可能留住人,這是他們現階段負擔不起的。
今年農場招人比往年更加困難,原因竟是野酸棗持續漲價——作爲一種中藥材,據說有鎮靜安神、改善睡眠等功效。往年山上野酸棗市場收購價基本在 2 到 3 元 / 斤,今年野酸棗收購價格猛漲至 15 元 / 斤。上山采摘野酸棗,每人每天最多能有 2000 到 3000 元的收入,這使得周邊村民趨之若鹜,由于收購價格每天波動,爲了确保自身收益最大化,很多人幹脆上山把樹砍掉,搖落酸棗,形成一場公地悲劇。
返鄉八年之後
盈盈和志強返鄉快八年了,雖然經曆這麽多困難,但農場已經能夠相對穩定地運作,他們的小家庭也經營得平和美滿。
●左邊是正在爲我們講解的盈盈,右邊是在地裏找蟲的志強。
盈盈和志強的女兒—— 2018 年在農場出生的可兒,也到了上學的年齡。爲了讓她有一個更穩定的學校環境,夫婦倆調整分工,由志強堅守農場,盈盈在平泉縣城租好房子,接送可兒上下學。每天早上把可兒送去學校後,盈盈從縣城坐車 40 分鍾返回農場,下午再回到縣城接可兒放學并留宿。如此一來,盈盈更像是朝九晚五到農場通勤的上班族。因爲上學,可兒周末才能回到農場,盈盈也需要更多時間照顧可兒,因此農場平日的勞作管理,主要落到了志強肩上。
目前戀鄉農場總面積 50 多畝。種植 26 畝,由于北方冬天氣溫低,露地種植時間隻能在 5 月到 10 月之間,盈盈爲不同季節制定了豐富的生産計劃,全年可供應 20 至 30 種蔬菜:單是玉米,就有甜玉米、粘玉米、老玉米,到 11、12 月還有玉米面、玉米碴供應;再如花生,有鮮花生、幹花生、花生米、花生油。爲了一年四季都能讓可兒吃上新鮮蔬果,夫婦倆今年在農場附近租了 3 個土牆大棚(土牆體日光溫室),棚内牆由黃土壘成,保溫性能好,冬天也可以種西紅柿等果類蔬菜。
●承德氣候冷涼,有了這三個土牆大棚,冬天也可以種出美味可口的蔬菜瓜果了。
除了種菜,志強還負責養殖:玉米地裏悠閑散步的柴雞、烏雞、蘆花雞,威風的大鵝,還有圈裏白胖的年豬。菜地裏被鳥啄壞、蟲蛀掉的各樣蔬果都是它們的食物,種類豐富、營養均衡,也許比我們這些城裏人吃得還好。農場還有兩條找雞看豬的大狗,和九隻性格迥異、到處溜達的貓咪。
從最初将農産品供應給學校、其他有機農場,到與北京有機農夫市集合作,盈盈和志強決定再向前一步,2019 年開始,戀鄉開始嘗試和認可、購買他家産品的一部分消費者建立一種基于深度信任的合作關系——私人訂制:" 您喜歡吃什麽菜,我們就爲您種什麽菜!打破傳統的社區支持農業 ' 我們有什麽,您吃什麽 ' 的模式。"
志強和盈盈返鄉八年,雖然每一年或多或少都會遇到一些困難,但一直在堅持和不斷嘗試。志強說:" 盡管地裏發生了很多災害,做農業的每個階段都會有問題,能種出來的我們還是都會嘗試一下。因爲種的東西很雜,所以每年到頭也總有收獲。"
家人團聚,自給自足,紮根土地,踏實勞作,樂觀面對充滿變數的世界——還有比這更安心的生活嗎?
食通社作者 :梅穎
食通社項目官員,正走在吃與遠方的小路上。
本文插圖除注明外均來自食通社 北京有機農夫市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