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韓娛,接連翻車。
前有劉亞仁吸毒事件繼續發酵。
後有李善均因吸毒被調查。
曾出演《我的大叔》《寄生蟲》等佳作的他,這幾年人氣越來越旺。
沒想到突發曝出這樣的醜聞,令人震驚。
不過,相反的例子也有。
曾在三年前陷入涉毒争議 ( 非法注射醫療用麻醉劑異丙酚 ) 的頂級演員河正宇,最近卻突然翻身了。
光是今年一年,就連續上映了兩部主演的韓國大片。
要知道,三年前他一度遭到各大電視台的封殺,很多作品都受到牽連。
其中一部,可謂命運坎坷。
本在 2020 年就已經殺青,結果接連遭遇河正宇翻車、疫情等影響,直到最近才得見天日。
而這次回歸,票房也突破了 100 萬人次。
在今年整體不景氣的韓國電影市場,已經算是不錯的成績。
今天,魚叔就來跟大家聊聊這部「老片」。
《1947 波士頓》
1947 보스톤
本片雙男主,一個河正宇,一個任時完。
實力影帝 + 後起之秀,演技絕對夠看。
更值得一提的,是導演姜帝圭。
近 20 多年的韓國電影崛起,正是從他 1999 年拍攝的《生死諜變》拉開序幕。
後又拿出《太極旗飄揚》,創下韓國本土電影的票房奇迹。
堪稱韓國最具票房号召力的大導演。
《太極旗飄揚》
這一次,他選擇了體育傳記題材。
這段故事基于真實曆史,主人公是朝鮮馬拉松運動員孫基祯(河正宇飾)。
1936 年柏林奧運會上,他赢得了馬拉松比賽金牌。
這也是奧運會史上第一次由亞洲人取得長跑項目的金牌。
不過,當時的朝鮮被日本占領。
孫基祯隻能以日本人身份參賽。
運動服上是日本國旗,參賽用的是日本名「孫龜齡」。
公開場合,不能說朝鮮語、用朝鮮文字。
最令他感到恥辱的是,站上領獎台,升的是日本國旗,奏的是日本國歌。
他和另一位拿下季軍的隊友,都低頭表示了無聲的抗議。
還用捧着的月桂樹擋住了身上的日本國旗。
下圖爲真實曆史照片
孫基祯的抗議行爲,惹惱了日本當局。
回國後,他受到嚴厲懲罰,再也不能繼續參賽跑步。
但在朝鮮人民心中,孫基祯早已成了國家英雄。
二戰結束後,日本撤離朝鮮半島,本國人民還以他的名字自發舉辦長跑比賽。
相較民衆的追捧,孫基祯卻對用日本人名參賽的曆史,久久難以釋懷。
如今雖然國家解放,但自己已經無法再參加比賽。
于是常常借酒消愁,渾渾噩噩地過日子。
直到有一天,他遇見了一個叫徐潤福(任時完飾)的年輕人。
從他的身上,孫基祯仿佛看到了年輕時的自己。
更重要的是,他看到了讓自己國家的國旗重新登上世界舞台的希望。
于是,孫基祯成了教練,對一幫年輕人展開魔鬼式訓練。
目标就是 1947 年的第 51 屆波士頓馬拉松比賽。
在他看來,徐潤福一定能登上領獎台,赢得國家榮譽。
但是,被視作明日之星的徐潤福卻不這麽想。
他心中沒有金牌和國家榮譽,隻有錢。
當初參加長跑比賽,隻因爲宣傳說有獎金拿。
比起跟孫基祯握手這種榮譽,他更喜歡實實在在的金錢。
後來參加長跑訓練,也是一樣的理由。
因爲副教練(裴晟祐飾)答應給他錢,這才來訓練。
對徐潤福來說,熱愛跑步不假。
但他家中,有着身患重病的母親需要照顧。
錢,才是更加現實的需求。
另一方面,奪冠也并非輕松之舉。
站在孫基祯面前的,是來自世界各國的猛将。
有上屆冠軍,也有被寄予厚望的明星選手。
在西方人眼中,連韓國這個國家都是第一次聽說,别說徐潤福這個完全的新人了。
由于故事改編自真實曆史,結局早已寫定——徐潤福最終摘得了冠軍。
盡管如此,還是很讓人好奇電影會如何呈現其中坎坷的結果。
不得不說,姜帝圭沒有讓人失望。
既拍出了競技題材的緊張感,也拍出了超越主旋律的新意。
當時的韓國,經濟十分落後。
二戰結束沒多久,朝鮮半島就被一分爲二。
日本前腳剛走,美國後腳就來。
整個韓國一窮二白,既缺錢,也缺尊嚴。
美國士兵都敢在路上公然拿槍指着普通百姓。
孫基祯拉贊助,被财閥看不起。
「窮得都吃不飽肚子,拿金牌有什麽意義?」
大家沒錢,隻能都穿着破破爛爛的鞋。
最後還是孫基祯賒賬,給大家換了新鞋。
訓練場地也沒有。
隻有泥濘的土地,圓圈是現畫的。
旁邊緊挨着道路。
一旦下雨,就滿是水坑窪地。
參賽路費更是天價。
無人贊助,全靠自救。
最終還是父老鄉親捐款,孫基祯賣自己的金牌換來了路費。
也正是因爲窮,來到國外難免鬧笑話。
初次出國的徐潤福就誤把馬桶當洗臉盆。
上來就埋頭洗臉,既好笑又心酸。
除了窮,韓國當時的國際地位也相當卑微。
孫基祯申請出國比賽,還需要得到美國方面的認可。
本以爲會很順利,沒曾想處處碰壁。
在美國眼中,韓國根本不算一個獨立主權國家。
走投無路之下,最後還是孫基祯靠自己的人脈,求助外國運動員才得以出國參賽。
來到國外,幾乎每個韓國人都會遇到同樣的質疑:
「你是日本人還是中國人?」
等收到新隊服,上面居然印着美國國旗。
給出的理由也讓人惱火——
因爲韓國是難民國。
種種遭遇,更讓孫基祯一行人意識到他們此次參賽的重要性。
不隻是爲了奪冠,更是讓世界知道自己的國家。
等到比賽時,起初他們完全不被外界看好。
參賽者不被認識,還被對手小瞧。
後來不斷趕超。
瞬間從原先的小角色,變成人人驚詫的黑馬。
再在大好局勢下,突遇坎坷。
被沖出的狗絆倒,直接從領先變落後。
最後時刻又上演逆風翻盤。
打破紀錄,震驚四座。
在故事編排上,最後的比賽不算出彩。
但是必須承認,這場比賽讓人情不自禁地燃了起來。
剪輯節奏恰到好處,将比賽現場和場外的期待融爲一體。
音樂情緒也很到位,不斷激昂的音樂讓人内心跟着湧動。
當最終沖過終點的一刹,隻讓人覺得一切努力和辛苦都值得。
參賽的運動員赢了,也讓全世界都認識了韓國這個剛從戰争中走出的國家。
無疑,這是一部韓國主旋律電影。
但好在,并沒有過度地拔高煽情,強上價值。
就像電影最後比賽沖刺那幕,最終落地的還是個體私密情感。
原先激昂的音樂漸息,奔跑中的徐潤福喚起了小時候的記憶。
他想起跟母親相依爲命的苦日子。
爲了生計,他拼命練就了長跑的本領。
而在這個奔跑的過程中,他也拾起了個人的自信,和生活的希望。
如今代表國家,站在國際賽場,心中想的卻是自己的小家。
在我看來,作爲一部主旋律體育類型片,《1947 波士頓》有太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比如演員的還原。
論樣貌,河正宇、任時完等人顯然和原型相去甚遠。
但是,電影顯然沒有打算在外型上下功夫,反而花了大功夫在精神體态上。
就比如飾演徐潤福的任時完。
他爲了更接近馬拉松運動員的精瘦狀态,在拍攝這部電影時将體脂率練到了 6%。
不僅在形體上狠下功夫,演員在長跑練習上也積累了充足經驗。
片中有一個細節讓我印象極深。
在最後的沖刺時,徐潤福高速奔跑時突然摔倒,節奏被打亂。
身體機能也發生異常,雙腿止不住地顫抖,重新站起來都變得十分艱難。
能呈現這種無比真實的狀态,顯然需要演員切身經曆過這種長跑過程中的痙攣狀态。
同樣值得學習的,還有找準能打動觀衆的地方。
作爲一部主旋律電影,最怕的就是硬上價值強煽情。
這部電影就在情感表達上,做得很實在。
更多的,是通過普通人的樸素視角,來呈現那個時代下的民衆情感。
沒有強行的拔高,也沒有過度的渲染。
它将許許多多直接與普通民衆關聯的點,穿插在他們出國比賽的故事中。
比如,韓國人被美國士兵當街欺辱,關聯出孫基祯的國家運動員身份。
又比如,出國後語言不通,隻能不斷重複自己的身份和比賽目的。
将家國榮辱感,分散在每一個細小的生活細節。
這樣的安排,也就很能讓人體會到其中的動人之處。
最讓人觸動的,是最後的轉播。
韓國國内全靠收音機收聽比賽,同時再經由翻譯轉述。
而最後勝利時,翻譯因一時激動頓了幾秒才說出喜訊。
這時,身旁的普通百姓才開始熱烈歡呼。
内娛近年來的體育題材電影,大多會把重點放在表現運動場面上。
用各種技法來體現比賽的精彩和激烈程度。
但最後的效果往往不盡如人意,反倒容易被吐槽過于花哨。
相較之下,《1947 波士頓》講述的馬拉松,可能是所有運動中最沒什麽花哨的一個。
但依然拍出了精彩之處。
畢竟,深挖大時代背後的小個體,才是讓普通觀衆真正共情的地方。
如果能做到這些,或許能爲我們的同類型作品增光添彩不少 。
全文完。
助理編輯:哒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