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期金融數據發布。12 月 13 日,人民銀行公布的 2024 年 11 月金融統計數據報告顯示,11 月新增信貸 5800 億元,個人貸款有所企穩,尤其是個人房貸持續回升,随着一攬子增量政策的密集出台與有效實施,社會預期和市場信心正在逐步回升。
權威專家指出,與金融數據改善相互印證,體現出房地産市場和居民信心的進一步恢複。
未來市場有效融資需求将進一步改善,随着一攬子增量政策的密集出台與有效實施,金融資源将更多流向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金融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将更加有力有效。
信貸結構持續優化
金融統計數據顯示,11 月末人民币貸款餘額 254.68 萬億元,同比增長 7.7%。
前 11 個月,人民币貸款增加 17.1 萬億元。分部門看,住戶貸款增加 2.37 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 4144 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 1.95 萬億元;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 13.84 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 2.63 萬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 10.04 萬億元,票據融資增加 1.12 萬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增加 2286 億元。
具體到 11 月單月來看,該月新增信貸 5800 億元,同比少增但環比多增,尤其是住戶貸款層面,延續了上個月的增長趨勢。
總的來看,随着我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信貸結構持續優化。北京商報記者從權威人士處獲悉,11 月末," 專精特新 " 企業貸款同比增長 13.2%,普惠小微貸款同比增長 14.3%,均快于全部貸款增速。
另據人民銀行披露,初步統計,2024 年前 11 個月社融增量累計爲 29.4 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 4.24 萬億元。其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币貸款增加 16.21 萬億元,同比少增 4.91 萬億元;企業債券淨融資 1.93 萬億元,同比多 257 億元;政府債券淨融資 9.54 萬億元,同比多 8668 億元;非金融企業境内股票融資 2416 億元,同比少 5007 億元。
地方化債力度加大
從結構來看,對公貸款偏弱。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指出,雖然 9 月末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政策基調明确加大力度,但政策落地見效存在一定時滞,企業盈利預期的扭轉以及加杠杆的意願和能力的提升都是循序漸進的過程。此外,化債背景之下,一些存量信貸的償還也會壓制讀數,後續企業部門信貸數據的改善需繼續觀察。
就在近期,中央出台化債 " 組合拳 ",新增 6 萬億元地方政府再融資專項債額度,并從 2024 年起連續五年,每年從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中安排 8000 億元,用于置換隐性債務。北京商報記者從權威人士處了解到,财政部已将新增地方債務限額下達各地,部分省份已經啓動發行工作。目前全國地方政府再融資專項債券發行合計金額已基本達到全年計劃發行額度。
另有市場機構調研,融資平台等主體拿到專項債資金後,大部分會在 10 — 20 天左右歸還債務,其中絕大部分爲貸款,以免債券和貸款 " 兩頭付息 ",估計 11 月全國約完成近 2500 億元地方債務置換,12 月還将有更大規模的債務置換。
由此可見,地方化債力度加大,短期地方政府可能加速置換債務,影響信貸存量。不過業内專家也指出,地方化債有助于優化銀行資産結構,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具體表現上,對于地方政府,債務壓力緩釋後,更有利于 " 輕裝上陣 " 發展實體經濟,對于纾解債務鏈條、暢通經濟循環、防範化解風險等都是好事,具有多重積極效應;另對于銀行機構,貸款的減少轉爲政府債券的增加,對銀行資産的影響整體中性。債務置換雖然可能減少銀行利息收入,但地方專項債券的風險權重(20%)低于貸款(75% — 100%),債務置換後将降低銀行的信用風險和資本消耗。
此外,除了地方化債力度加大外,不良資産處置加快對金融總量數據也存在持續影響,銀行業信貸資産登記流轉中心披露的數據顯示,三季度以來挂牌轉讓的不良貸款未償本息及項目數均較上年同期顯著增加。貸款核減會導緻當月各項貸款餘額存量減少,進而影響未來 12 個月金融總量數據的同比增速。
據市場機構測算,11 月全國金融機構改革化險處置不良資産規模近 5000 億元。不過市場專家也提到,從長遠看,不良貸款處置有助于金融機構化解存量風險隐患,爲後續穩健經營奠定良好基礎。
個人房貸企穩回升
零售貸款方面,居民中長期貸款同比多增,明明也提到,這背後反映了地産需求端刺激政策對居民加杠杆意願得到提振。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近月來個人貸款有所企穩。從數據表現看,住戶貸款增速近期已在上升,主要是個人房貸企穩回升。
一方面,随着穩定房地産市場的一攬子增量政策逐步落地顯效,個人房貸提前還款現象明顯減少。數據顯示,今年 10 月個人房貸發放量超過 4000 億元,提前還款金額減少,提前還款額占個人住房貸款餘額的比重明顯低于 8 月政策出台前。
另外,房地産市場也呈現積極變化,市場交易邊際改善,11 月 30 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積同比增速近一年半以來首次轉正,12 月以來成交依舊相對活躍,與金融數據改善相互印證,體現出房地産市場和居民信心的進一步恢複。
" 居民和企業信貸環比回升,但同比少增,反映國内居民和企業借貸意願偏弱。但值得關注的是,居民中長期貸款環比、同比多增,反映國内房地産需求端有所回暖迹象。" 光大銀行宏觀市場部研究員周茂華說道。
從趨勢看,周茂華預計 12 月信貸将繼續平穩增長。年底屬于傳統信貸小月,多數銀行積極爲明年初信貸投放 " 蓄勢 ",地方化債可能對貸款繼續造成一定擾動。但國内一攬子宏觀政策措施,将進一步活躍消費和投資活動,帶動實體融資需求回升。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樓市銷售回暖迹象,以及小微企業、制造業、新興領域信貸将保持較快增長,國内信貸有望保持平穩擴張。
M1 同比增速繼續回升
貨币供應方面,金融數據顯示,11 月末,廣義貨币(M2)餘額 311.96 萬億元,同比增長 7.1%。狹義貨币(M1)餘額 65.09 萬億元,同比下降 3.7%。流通中貨币(M0)餘額 12.42 萬億元,同比增長 12.7%。前 11 個月淨投放現金 1.07 萬億元。
明明指出, M1 同比增速繼續回升,主要源于政府債資金逐步開始撥付使用,财政存款向地方機關單位、企業賬戶轉移會形成階段性活期資金。此外,房地産市場交易數據有所回暖,居民購房需求釋放,資金從居民賬戶轉移爲房地産企業的活期存款,帶動 M1 數據改善。
另對于 M2 同比回落,周茂華分析,主要是居民和非銀機構存款同比少增、繳稅等财政存款增長原因,但 M2 同比增速繼續高于名義 GDP 增速,貨币環境保持适度寬松。
從趨勢看,預計 M2 同比保持平穩增長。主要是國内宏觀政策效果持續釋放、經濟活動持續複蘇、房地産逐步企穩、存款回流等,積極貨币與财政政策将增加基礎貨币投放,有望支持 M2 同比逐步改善。
存款數據層面,前 11 個月人民币存款增加 19.39 萬億元。其中,住戶存款增加 12.07 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減少 2.1 萬億元,财政性存款增加 1.46 萬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增加 5.76 萬億元。
宏觀調控動态優化
今年以來,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加大,目前,政策效果已逐步顯現,市場預期改善,經濟延續回升勢頭。
自 9 月下旬以來,增量政策陸續出台落地,對經濟回升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撐。另從近期一系列政策操作和官方表态來看,我國宏觀調控思路也在動态優化,逐漸從過去的更多關注投資,向投資與消費并重,并更加注重消費轉變。
值得一提的是,中央政治局會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均定調我國明年将實施适度寬松的貨币政策,将發揮好貨币政策工具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适時降準降息,保持流動性充裕,使社會融資規模、貨币供應量增長同經濟增長、價格總水平預期目标相匹配。
對此,權威專家認爲,2024 年貨币政策取向采取 " 穩健 ",實際運行下來是 " 适度寬松 ",調整後的表述與此前人民銀行反複提及的支持性貨币政策立場是一緻的,進一步明示了政策取向,有助于更好地提振市場信心。
在權威專家看來,貨币政策表述調整意味着明年貨币政策将繼續保持對實體經濟較大的支持力度,在當前經濟回升向好仍面臨不少内外部不确定性、物價持續低位運行的情況下,這是十分必要的,也體現了 " 實施更加積極有爲的宏觀政策 " 的中央決策部署。未來,适度寬松的貨币政策還會與總體宏觀調控思路轉變保持一緻,更多支持促消費、惠民生。
" 預計明年貨币政策寬松力度大于今年。" 周茂華稱,接下來降準、降息、結構工具等都可能陸續推出,明年國内将出台更有力的貨币政策,爲經濟複蘇與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貨币環境,進一步扭轉市場預期。
北京商報記者 劉四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