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彙宇制藥 -W ( SH688553,股價 17.93 元,總市值 75.91 億元 ) 發布公告稱,公司核心技術人員滕毓敏因個人原因于近日向公司提出離職申請,并已辦理完成相關離職手續。離職後,滕毓敏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
據公告介紹,滕毓敏,1965 年 1 月出生,中國國籍,斯旺西大學分子生物學博士。1989 年 7 月至 1994 年 8 月任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助理研究員;1994 年 9 月至 1998 年 3 月在斯旺西大學攻讀博士學位;1998 年 4 月至 2002 年 9 月任斯旺西大學研究員;2002 年 10 月至 2010 年 6 月任卡迪夫大學研究員;2010 年 7 月至 2020 年 7 月任 Crescendo Biologics Ltd 高級首席科學家、總監;2020 年 7 月至今任公司藥物研究院生物研究所執行總監。截至本公告披露日,滕毓敏未直接或間接持有公司股票,已獲公司授予但尚未行權的 2020 年股票期權 40,678 股将作廢。
據彙宇制藥披露的 2021 年年度報告顯示,滕毓敏當年從公司獲得的稅前報酬總額 161 萬元,超過董事長丁兆的 121.03 萬元。
滕毓敏在職期間,主要負責公司生物創新藥研發、生物研究院的組建及研發平台創建等工作。目前已完成工作交接,其離職不會對研發項目、部門運營管理造成不利影響。滕毓敏在公司任職期間,未有參與的已授權或申請中的專利相關工作。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未發現滕毓敏有違反保密義務的情形。
公告強調,滕毓敏負責的工作均已完成交接,公司的研究開發、部門運營管理以及生産經營等工作均有序推進。滕毓敏的離職不會對公司的研發能力、持續經營能力和核心競争力産生實質性影響。截至 2020 年末、2021 年末、2022 年 6 月 30 日,公司研發人員數量分别為 393 人、642 人、664 人,占員工總人數比例分别為 39.33%、43.37%、43.29%,研發人員數量保持穩定增長。截止本公告披露日,公司核心技術人員具體情況如下:
公告表示,滕毓敏負責的工作已完成交接,公司的研究開發、部門運營管理以及生産經營等工作均有序推進。滕毓敏的離職不會對公司的研發能力、持續經營能力、和核心競争力産生重大不利影響。
10 月 30 日,彙宇制藥發布 2022 年第三季度業績報告。數據顯示,公司前三季度共實現營業收入 12.2 億元;歸母淨利潤 2.35 億元;扣非淨利潤 1.97 億元;基本每股收益 0.56 元。
報告顯示,2022 年前三季度,彙宇制藥累計研發投入達到 2.62 億元,同比增加 55.06%,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達 21.45%。彙宇制藥董事長兼研究院院長丁兆曾公開表示," 什麼都能停,唯有研發不能停 "。
據官網介紹,彙宇制藥成立于 2010 年,是一家研發驅動的綜合制藥企業,主要從事抗腫瘤和注射劑藥物的研發、生産和銷售。在海外,彙宇制藥 2014 年首次通過英國 GMP 認證,2015 年 7 月全資子公司英國海玥藥業通過歐盟藥品放行資質認證,同年自主品牌抗腫瘤注射劑在歐盟實現規模化銷售。公司自有或授權合作方持有海外批件超過 300 件,在近 100 個國家簽訂了合作協議,覆蓋 6 大洲。目前彙宇在英國有 16 個一線抗腫瘤注射劑及 2 個其他領域制劑獲得上市批準,并在海外超過 1000 家醫療機構上市銷售。在國内,2017 年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鈉,在同品種中首家通過一緻性評價,次年中标國家集采,在國内開始大規模銷售,覆蓋了超過 2000 家等級醫院。
圖片來源:官網截圖
值得一提的是,彙宇制藥 2021 年 10 月 26 号正式登陸科創闆,上市當天股價創下新高 42.38 元,随後一路下跌。截至發稿,彙宇制藥暫報 17.85 元,較高點已經腰斬。
據北京商報報道,經記者不完全統計,年内已有逾 70 股出現核心技術人員離職的情況。業内人士表示,核心技術人員是企業進行研發創新的重要支柱,尤其要警惕剛上市就有核心技術人員離職的情況。
上市不久就有核心工作人員離職是正常現象嗎?為何會出現核心技術人員離職的情況?商業專家産業空間研究院主任潮成林認為,上市公司核心技術人員離職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由于企業戰略、技術管理及發展方面,或是薪酬、股權激勵等方面與公司産生了分歧,也有可能是個人工作方向調整。
而在某業内人士看來,不排除一些上市公司為了上市,在上市前突擊找來一些科研人員搞技術攻關,靠着一個或者幾個技術謀求上市,成功後科研人員退出。對于這樣的上市公司,投資者應提高警惕。
在年内出現核心技術人員離職的逾 70 隻個股中,也是科創闆個股居多,諸如賽科希德、海創藥業、倍輕松、華潤微等。上述業内人士也指出,科創闆公司多為技術密集型企業,核心技術人員對公司的影響力會更大。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北京商報、上市公司公告
(免責聲明:本文内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