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行 16 年,吳慷仁終于憑借電影《富都青年》第一次入圍金馬獎。
他在片中飾演一位啞巴阿邦。
全片沒有台詞,隻能通過肢體語言表達情緒。
最終,他也憑借這個角色奪下了今年的金馬影帝。
走下領獎台,吳慷仁緊接着又在後台實現了自己當晚的第二個夢想——
與李安導演合影。
李安毫不吝啬地表達了自己對于吳慷仁演技的贊賞。
他害羞回應:
" 我還是會犯錯的,我下部戲可能還是會犯錯啦。"
随後李安對他說:
" 犯錯才會學習,甯願犯錯,也不要 boring!!"
其實回頭看吳慷仁的演藝路,他正是遵循着這句話在前進。
作爲現在最炙手可熱的台灣男演員之一。
他幾乎成爲了近幾年的高口碑台劇禦用男主。
從最近的《有生之年》《模仿犯》《她和她的她》,到《華燈初上》《我們與惡的距離》,到再之前的《一把青》《麻醉風暴》。
吳慷仁的好作品數不完,他嘗試過的角色也數不完。
而且每個角色之間跨度又是極其之大。
他可以是充滿理想主義即使被潑糞也要爲正義而戰的律師;
也可以是性騷擾下屬玩弄職場潛規則的惡心上司。
他可以是對生活失去希望想要自盡的頹廢大叔;
也可以是在酒吧風情萬種時刻保持氣焰的媽媽桑。
吳慷仁始終在避免重複,不斷挑戰。
或許這也是他那一年毅然辭去穩定工作,冒着吃不飽飯的危險投入演戲的原因。
相比其他演員,吳慷仁的入行很晚。
而在成爲一名正式演員之前,他已經有了近十年的 " 工齡 "。
從 17 歲開始,迫于生計與一些家庭原因,吳慷仁放棄了升學而轉去打工。
擺攤、打下手、焊接、工地 ...
他什麽都幹過,據說22 歲時就幹過超四十種工作。
之後他穩定在了一家酒吧。
前半年隻能幹雜活:打掃衛生,迎接客人。
半年後終于進入了吧台,開始負責洗杯子。
吳慷仁想嘗試調酒的工作,可是酒瓶上印的全是英文。
自己又不認識。
隻好從頭開始用笨辦法慢慢學,他有一本自己的酒譜。
裏面用的也不是英語音标,而是拼音。
打工的經曆十分辛苦,但也爲後來的演員路打下堅實基礎。
其一,是各種行業的體驗,讓吳慷仁在塑造不同人物形象時格外生動。
其二,是專注,知道如何全力投入。
其三,是" 責任 "這兩個字。
吳慷仁說如果自己從一開始就入行演員,可能不會這麽順利。
因爲那樣自己就不懂得如何對人生負責,如何對職業負責。
一個例子。
吳慷仁在香港拍《非分熟女》的時候,飾演一名廚師。
他在看劇本的時候,猜想自己或許會有炒菜颠鍋之類的鏡頭。
雖然可以用替身拍,甚至導演用其他方式帶過。
可吳慷仁還是很早就開始練習,他買了一口廚師用的大鍋。
在家裏自己一個人翻炒綠豆紅豆之類的,颠得滿屋都是豆子。
就是爲了能親自上陣完成可能隻有一兩秒的鏡頭。
如此努力,也是因爲剛開始成爲一名廣告模特的時候。
由于他不會 " 自然的大笑 ",而被導演劈頭蓋臉一頓罵。
吳慷仁時常說自己不是一個有天賦的演員,所以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而且外貌條件也算不上最好。
比起直接的帥,吳慷仁的優勢更多是在于角色的氛圍感。
還曾被某位前輩說他長着一張男二的臉,永遠别想演男一号。
但他是愛死了演員這份工作。
并且在他的努力之下。
居然真的靠 " 男二 " 火了。
《下一站,幸福》中的花拓也是很多人認識吳慷仁的第一個角色。
一個經典的偶像劇男二号,充分展現了什麽是默默陪伴直到最後失去的 be 美學。
" 明明是我先認識的你啊?"
" 但是六年前六年後的你,依然還是選擇牽他的手。"
好消息當然是吳慷仁打響了自己演員生涯的第一炮。
但壞消息是他并沒有吃到多少偶像劇的紅利。
因爲當時已經算是台偶潮流的末期,兩年後的《我可能不會愛你》通常被視爲這一時期最後一部現象級台偶。
兩年的時間并沒讓吳慷仁的人氣更上一層樓。
相反,最窘迫的時候吳慷仁的卡上一度隻剩兩千新台币。
下滑的不隻是吳慷仁的事業,更是整個台劇産業。
長期套用一套模版的紅利消失,不但影視題材愈發局限,投入也被削減。
大批從業人員離開本地,尋求其他的發展。
吳慷仁也在尋找自己的出路。
他大膽離開了自己的經紀公司,自己做自己的經紀人。
一邊學習練習演技,一邊不斷面試劇組,尋找不一樣的角色。
吳慷仁爲了抓住那個未來的機會,在做萬全準備。
于是,當台劇開竅轉型,開始慢慢崛起的時候。
吳慷仁成爲了最核心的參與者。
2015 年,他爲自己争取到了《麻醉風暴》的出演。
當他看到劇本和角色後,吳慷仁就直接打電話給制作人說:
" 你把這個角色給我,明年我會上頒獎台。"
結果在第 50 屆金鍾獎,吳慷仁真的憑借《麻醉風暴》勇奪最佳男配角。
而在同年的年末,還有一部重量級作品——《一把青》。
讓吳慷仁在次年登上了視帝的寶座。
《一把青》改編自白先勇的同名小說,講述的依舊是抗戰時期的故事。
但不同的是,它沒有與同類型劇集一樣從家國大義的視角出發。
而是聚焦在了更小但更普世的 " 人 " 身上。
用坦蕩的态度刻畫戰争背景下的生離死别,從而激起更濃烈的反戰思考。
吳慷仁飾演飛行員郭轸。
他很好把握住了這個潇灑不羁又深情刻骨的人物形象。
把對愛情的珍視,以及由此帶來的對于死亡的惶恐都豐滿完成在了熒幕上。
以至于到現在《一把青》都還是很多人心中的虐戀天花闆。
這兩部劇的連續成功,你可以說是厚積薄發的結果。
也側面證明了吳慷仁在演技方面,确實是有天賦的。
畢竟從第一次出鏡演戲,到兩次奪得金鍾獎。
期間不過七年的時間。
也給了吳慷仁很多信心,讓他相信自己喜愛的事物,就是最适合自己的職業。
2019 年那部象征着台劇徹底翻身進化的《我們與惡的距離》播出。
吳慷仁依舊成功命中,擔當男主角。
從這之後,就是我們更耳熟的那些故事了。
近幾年的吳慷仁堪稱勞模,新作品不斷。
不但打開了知名度,也幾乎穩坐台劇一哥的位置。
作品的厚度、口碑和人氣都讓人信服。
也終于在他心心念念的電影領域開花結果,成爲金馬最佳男主角。
而這一切發生在吳慷仁的身上,似乎也完全是必然的結果。
吳慷仁曾在一個節目裏用兩句話概括自己心态的轉變。
一句是:我是一個演員。
另一句是:我隻是一個演員。
他解釋說自己先是花了大概五年的時間,找到自己的定位:
" 我是個演員,所以我知道自己要做什麽樣的事,知道朝什麽方向努力。"
随後他又找到了另一句話:
" 我隻是個演員,所以還有更多的事是我不了解的,是要去尊重的。"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爲吳慷仁本身是一個很卷的人。
他卷演技,也卷身材。
可以在拍《白蟻》的時候不吃飯暴瘦十四公斤。
也可以在拍《我沒有談的那場戀愛》時增重二十公斤。
他很喜歡參與角色創作,不斷提出自己對于角色的理解與意見。
但吳慷仁後來發現,爲什麽整個劇組要遷就你一個人呢?
也許有的演員已經把台本背完了,結果因爲你而要重新删改。
自己以前那種熱情過頭的沖勁,現在回頭看會有點生氣有點可愛。
不過他也并不會認爲這就是錯的。
隻是現在吳慷仁學會了 " 松弛 " 和 " 謙卑 "。
這次的獲獎或許就像八年前一樣。
遠遠不會是吳慷仁的終點。
而是對于他努力的一次階段性肯定。
下一個十年,下下個十年,還有更多更有野心的目标等待着他。
也希望那些成功對于未來的吳慷仁而言。
将會是一個個不意外的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