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上方藍字 "TMC 動力 " 關注我
汽車安全究竟在什麽時候被放棄了?
" 安全是一輛汽車最大的豪華 ",比亞迪将汽車安全拉高到至高無上的位置,而這原本應該是一輛汽車的基礎,不應該拿出來大說特說,可見汽車安全已經成爲廣泛關注的焦點。
脫離了安全談功能和性能,那是比流氓還無賴的操作,實際上,電動智能汽車給汽車市場帶來了巨大的變化,而汽車安全的危險陷阱也日益增多。
我們對汽車安全的印象曾經是車身鋼闆厚度、吸能車身和安全氣囊等涉及碰撞測試的項目,還有比如動力系統失速和斷軸等意外事件。
随着汽車電氣化和智能化的發展,全新設計和研發的車型以無法想象的速度快速推向市場,在滿足已有的碰撞和測試等安全标準和法規之外,新設計和新技術所帶來的安全風險卻被忽略了。
比如,前段時間某款跨國品牌的知名 MPV 車型發生碰撞意外後,車門無法打開的事件備受關注,而如今這個問題因爲問界 M7 最近的意外事件再次引發熱議,隻不過是隐藏式門把手承受了所有壓力。
與此同時,被譽爲汽車自動駕駛技術之一,對汽車行駛安全至關重要的 AEB 自動緊急制動功能也莫名躺槍,這個功能此前所引發的意外事件也不在少數。
在汽車快速更新叠代、新技術快速商用化的背景下,汽車相關安全标準和監管法規卻更新緩慢,很難在源頭上讓汽車的新技術滿足廣大用戶對汽車安全這一基礎要素的要求。
隐藏式門把手不是罪,它因爲能降低汽車能耗而快速普及,如今它卻被當作罪魁禍首!
汽車遭受意外碰撞後,門鎖能否順利打開,除了隐藏式門把手确實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但車輛内部的機械開關機構是否保留,還是說已經交給了一個完全電氣化的按鈕,也同樣是汽車安全的關鍵一環。
至于 AEB 自動緊急制動功能,更多的車企都在說自己的技術遙遙領先,而在各大汽車平台的實際測試結果卻是參差不齊,更别說各種複雜、極端意外環境下的真實表現。
如果說汽車自動駕駛技術已經用血淋淋的教訓讓更多用戶知道了這項技術的局限性,但車企口中的 " 哪裏都能開 "、" 全城開放 " 和 " 遙遙領先 " 等詞彙,卻極大地誇大了這項技術的發展水平。
電動智能汽車時代,我們對汽車安全的關注點落在了大容量動力電池自身無法消除的自燃風險。
從材料、結構到電控的全方位技術革新,這是每家新能源車企新車發布會的頭等内容,而各種針刺、涉水和碾壓測試也展現着各大車企對電動汽車安全的承諾。
然而,廣大用戶對電動智能汽車的安全擔憂卻有增無減,最直觀的就是,汽車意外事件的第一聯想對象就是電動智能汽車。
電動智能汽車帶來的全新高科技設計,如今卻成爲了汽車安全最大的陷阱,百年汽車工業在汽車安全的努力正在被一一消除。
某重慶車企爲了追求極緻的設計,竟然取消了其新車型的後擋風設計,以流媒體後視鏡取而代之。
某跨國車企和中國頭部車企合作研發的電動智能汽車,主駕駛位隻有一個開窗按鍵,要打開其他三個車窗需要幾個按鍵的配合。
随着特斯拉 FSD 完全自動駕駛有望在中國市場全面普及,L3 級自動駕駛系統的責任劃分問題大概率會成爲未來汽車和道路安全的重大隐患。
以往的汽車很可能十幾年都塵封不動,因此汽車結構、設計和零部件的成熟度和穩定性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檢驗。
如今的新車型和新技術都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向市場,從産品設計本身、零部件制造過程,到整套電子電氣系統的匹配,再到整車質量管控,問題的出現已經成爲一件大概率的事件,唯一的差别是比例的多少和時間的快慢。
看似單一的安全問題,關乎的卻是一家車企和一套政策和标準的全方位問題,複雜的關系也很容易讓由此引發的意外事件變成一起無頭公案。
當汽車的更新速度超過了汽車監管政策和标準的優化,問題不可避免發生之時,很容易就陷入無法可依、投訴無門的踢皮球事件。
不管是車企,還是用戶,都應該對汽車安全心存畏懼,隻有這樣才能在源頭上保證道路行駛安全。
當我們不再談及汽車安全這件事,面對一件汽車意外事件不再質疑車企,懷疑車企,或許這才是汽車安全的終極時刻。
在這之前,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時刻警惕汽車安全的陷阱!
全文結束!
如果我寫得還行,點個贊或者 " 在看 " 吧
有不同意見或想法,發個評論一起交流
公衆号規則修改,還請給我加個星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