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國慶出售旗下保險公司股權的現象還在持續!9 月 27 日,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國網英大國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于昨日在上海産權交易所挂牌出售了永安保險 1130 萬股股份(占總股本的 0.3755%)。
近一個月以來,被央企、國企股東出售的保險公司不在少數。永誠财險 6.57% 股權、中煤保險 8.2% 股權、中航安盟财險 50% 股權等。從标的來看,被出售股權的險企大多爲中小财險公司,交易底價從千萬到數億均有。不過,從當前行業現狀來看,能否順利成交還有待觀察。
中小财險公司股權頻頻被挂牌
近期,頻頻有中小财險公司股權被挂牌出售。
9 月 27 日,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國網英大國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于昨日在上海産權交易所挂牌出售了永安保險 1130 萬股股份(占總股本的 0.3755%),挂牌底價爲 2150.56 萬元;這并非永安保險股權首次被轉讓。在北京産權交易所官網,西安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同樣挂牌出售了永安保險 1130 萬股股份(占總股本的 0.3755%),挂牌底價爲 2210 萬元。
永安保險股權被出售隻是近期央企、國企出售險企股權的一個縮影。近一個月以來,被央企、國企股東出售的保險公司不在少數。比如,永誠财險 6.57% 股權于 9 月 18 日被挂牌,轉讓方爲國家電投集團資本控股有限公司,轉讓底價爲 2.19 億元;中煤保險 8.2% 股權于 9 月 20 日被中國中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挂牌轉讓,轉讓底價爲 1.02 億元;中航安盟财險 50% 股權于 9 月 22 日被中航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挂牌轉讓,轉讓底價爲 8.85 億元。
可以看出,被出售股權的險企大多爲中小财險公司,出售方大多爲央企、國企。其中,能源類央企爲出售的 " 主力軍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股權轉讓項目中,都是央企、國企背景股東清倉式轉讓所持有的保險機構股權。随着股權轉讓的完成,原股東将徹底退出。
回歸主業是主要動因
從險企股權被出售的原因來看,央企、國企響應 " 回歸主業 " 号召是主要因素。
永誠财險在回複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家電投集團資本控股有限公司出售股權,是響應央企 " 回歸主業 "、對自身資本布局進行調整。中航安盟财險也告訴北京商報記者,中航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是出于優化金融業務結構,聚焦服務航空主業目的,選擇出售股權。
在政策方面,國務院國資委近期印發的《國有企業參股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指出,嚴格執行國有資産投資監督管理有關規定,堅持聚焦主責主業,符合企業發展戰略規劃,嚴控非主業投資,不得通過參股等方式開展投資項目負面清單規定的禁止類業務。除戰略性持有或培育期的參股股權外,國有企業應當退出五年以上未分紅、長期虧損、非持續經營的低效無效參股股權。《辦法》還提到,參股投資金融和類金融企業,應當符合金融行業準入條件,嚴格執行國有企業金融業務監督管理有關規定。
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研究員吳剛梁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國有企業要堅守實業,聚焦主業,剝離非主業與非優勢産業。保險業與國有企業内部成員單位的業務結合度不是很緊密,因此被剝離的可能性較大。
談及股權被轉讓的影響,IPG 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表示,央企、國企出售保險公司股權是爲了回歸主業,将資源集中在核心業務上,這會導緻保險公司的經營戰略發生調整。從公司治理角度來說,股權交易可能導緻公司治理結構的變化,新的股東可能對公司的經營決策産生影響,可能需要調整公司的管理和決策機制。此外,央企、國企作爲保險公司的股東,通常具有較高的信譽和品牌形象。所以股權出售也可能給保險公司品牌形象帶來影響。
股權轉讓或難言理想
雖然市場上待售險企股權不少,但近年來,國企挂牌和民企拍賣保險股權成交量均不理想,多筆股權甚至已經曆 2 至 3 度公開挂牌。
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一些保險公司股權已經經曆了多次或長時間挂牌,但并沒有如願找到投資方,如華泰保險集團股權、華農保險股權、中煤保險股權等。部分保險公司股權在司法拍賣平台上流拍的情況并不少見。
實際上,這些被轉讓股權的保險公司,部分已經實現了盈利。并且,很多保險公司有自己的業務特色,如中煤保險的煤炭保險、永誠财險的電力保險、中航安盟财險的農險等。
業績表現并不差勁,也有自己的優勢業務,爲何保險公司的股權卻從之前的香饽饽淪落到無人問津?柏文喜表示,監管部門對于保險公司股權交易有一定的限制和審查要求,可能使得交易變得複雜和困難。并且,當前金融市場不穩定,經濟增長放緩,投資者對于保險行業的前景存在擔憂,導緻對保險公司股權的需求減少。從交易價格方面來說,保險公司股權的定價可能存在争議和不确定性,買賣雙方往往難以達成一緻,導緻交易無法順利進行。
北京商報記者 李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