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更多
生長在河南省新蔡縣杜營村,杜鵬擁有完整的鄉土生活體驗,對家鄉的閉塞落後也有切身體會。"1990 年,我們全縣人口 100 萬,考上大學本科的隻有十幾人。" 杜鵬是其中之一," 考上大學,走出農村,改變命運,是我爸媽經常念叨的話。"
整個中學時代,物質生活的窘迫,對未來的渴望又迷茫,形成了巨大的壓力。" 那幾年像是悶在了一個高壓鍋裏,畢業就像打開了氣門 ",加上高招錄取過程中的不順利,使得杜鵬對那年夏天永生難忘。
1990 年夏天,19 歲的杜鵬,滿腦子想的是當警察。幾分之差令他和心儀的 "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 失之交臂。耽誤了政審,又錯過第二志願 " 河南省公安專科學校 "。想學的學不成,其他選擇也不關心了。接到河南醫科大學本科錄取通知書時," 念完趕緊上班賺錢 " 成了支撐他的唯一信念。
淡粉色 Polo 衫 ROAM
陰差陽錯進入醫學院校之後,他才意識到自己要比一般學生多讀一年書。原本對學醫沒有任何的期待和規劃,大學前兩年,杜鵬基本在籃球場度過。直到大二尾聲,輔導員談話說:" 你已經挂科兩門了,再這麽下去畢不了業。" 這時他才突然驚醒,開始認真對待學業。
本科畢業包分配,杜鵬進入河南省新鄉市的一所醫院。爲了供他讀大學,父母搭上了務農的全部收入,還借了 4000 元外債," 幫家裏還債是我工作後的主要任務 "。
差不多在工作的第三年,杜鵬發現 " 還債 " 的進展不如預想的樂觀。在小地方,依靠本科學曆做大夫,收入非常有限:" 能顧到自己就很不錯了,要改善家庭生活條件沒那麽容易。"
走出小城,還是那條路,繼續求學,考研。隻有拿到更高學曆才有機會調整工作單位。
第一年考研,落選北醫三院整形外科;第二年,杜鵬考入了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泌尿外科。這裏是新中國泌尿外科事業的發源地,在專科排名中連續多年保持全國第一。
考上研究生時,杜鵬已近而立之年。碩博連讀,又将是一個 5 年。" 這時候和 18 歲的時候,完全不一樣,我不可能再有退路或是别的選擇了。" 碩士期間的杜鵬完全變了一個人,以優異的成績完成碩士階段學習,并且獲得了直升博士名額。
杜鵬說,自己是靠 " 知識改變命運 " 的一代人。1990 年參加高考這個動作,如今看來是改寫杜鵬命運最重要的那件事。" 但從當年我的視野、見識來看,這件事充滿了偶然性,當時的我其實沒有任何主動選擇的能力和意識,這都是時代賦予的機會。"
從學醫到行醫,這 20 多年的經曆,每隔五六年就是杜鵬人生的一個節點。" 總是會對自己不滿意。"
親眼看到的國家變化,時代發展,行業需要,對他的内心都是沖擊:" 一個人要想發展得好,就得适應時代的變化,不斷調整自己跟上時代。以前上醫院,能看上病就算不錯,現在人們對醫院、對醫生有更高的要求。不光醫療行業,全社會各行各業都在提高要求。國家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希望提高業務能力、服務水平;提出‘經濟轉型’,是說不能隻制造鞋襪,要有高附加值、高科技産品。在這種大背景下,每個人都要努力跟上節奏,給别人提供價值和更好的服務,才能反過來獲得别人的價值和服務。"
杜鵬的一步一步調整,早年是爲了自己經濟能力、社會地位的提升,後來更多是爲了專業上的精益求精、科室的建設和壯大。
出身農村,杜鵬對于鄉村議題有天然的敏感和關心,關心 " 寒門再難出貴子 ",同時他也理解,年輕人反感歌頌苦難和吃苦教育:" 跟學生們憶苦思甜沒有意義,現在條件好了,也沒機會回去過艱苦的生活。應該讓孩子們知道‘知不足’,你不努力,不代表就可以輕松獲得一切,不代表别人對你沒要求。"
今年 5 月,比爾 · 蓋茨出席 2023 年北亞利桑那大學畢業典禮并發表演講,在給畢業生的 5 條忠告裏,第一條是 " 人生不是獨幕戲 "。
這句話讓杜鵬印象深刻:" 我也想把這句話送給我女兒和學生們。人活一輩子,有高光,有暗淡;有希望,有失望,這是常态,開放的心态很重要。高考,也不是生活中唯一重要的事,無論你考上哪所大學,得到什麽樣的成績,甚至畢業後的頭 10 年做了什麽工作,都意味着你的人生就是如此了。人生有很多可能性和改變空間,會有意想不到的發展。"
2023 年,杜鵬除了執醫工作外,還帶了 6 名研究生,女兒也剛剛結束高考,像很多大城市中産家庭的孩子一樣,對于學什麽、幹哪行沒有很強烈的渴求。杜鵬說:" 我希望女兒優秀,但也能接受平庸。我們這一代人工作是爲了生活,她們這一代人工作是爲了讓自己更優秀、更開心。"
女兒有滿滿一屋子書,愛閱讀讓她語文成績名列前茅,老父親對此特别自豪。杜鵬說,大量閱讀也是他對學生們的要求,甚至是他衡量學生能否合格畢業的一把尺子。
醫學研究生的培養有很多 " 規定動作 ",比如,臨床科室的輪轉數量,臨床手術參與數量,論文發表的數量。而杜鵬對學生的要求還有閱讀,大量閱讀," 怎麽強調都不爲過 "。
在過去的認知裏,醫生是一個越老越吃香的職業。沒有互聯網,信息流通閉塞,主要依靠師徒傳幫帶," 學徒時間足夠長,遇到病例足夠多,才有機會成爲優秀的醫生 "。
今天,信息的獲取渠道、技術的發展,讓醫生的培養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大量閱讀能夠縮短醫生的成長周期 "。在杜鵬的經曆裏,過去要到六七十歲才能成爲 " 好醫生 ",現在的年輕醫生有機會更早。閱讀就是那個 " 加速器 "。
" 前瞻性研究,回顧式總結,大量閱讀文獻,都能從一定程度上補足年輕醫生的從業年限,再結合工作中的實踐,深入思考。我希望我的學生在 40 歲、50 歲就有機會成爲專家。" 杜鵬對《時尚健康》笑着說。
策劃 & 統籌 / 荊菁
編輯 / Aimee
采訪 & 撰文 / 王洋
妝發 / 東田造型 張彥
視頻導演 / 牛甯新
攝像 / 李文迪
平面攝影 / 奚盈盈
助理 / 徐茜
燈光 & 場地提供 / 63 Space
新媒體設計 / Apr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