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于技術領導力 ,作者 Mr.K
作者:Mr.K
來源:技術領導力 ( ID:jishulingdaoli )
小 C 和小 Y 是 K 哥下面的兩個主管,都管着 10 多人的團隊,但他們帶隊伍的風格完全不同。小 C 名校畢業,理論基礎紮實,彼得德魯克、約翰科特的管理思想,張口就來。平時注重團隊和成員的秩序、流程和邊界,團隊運作有闆有眼,嚴絲合縫。小 Y 則是從基層做起來的,有江湖氣,不拘小節,善于調動大家氣氛,能和團隊成員打成一片,很能凝聚團隊成員的戰鬥力。
雖然兩人的管理風格迥異,但他們一般都能很好地完成指定工作。小 C 團隊靠的是有條不紊的全鏈條配合,各崗位紮紮實實做好自己的職責,就基本等于跑通了全流程,中間偶爾有些小問題,再由小 C 領銜兜底,一整套下來,問題就基本解決了。
小 Y 團隊的打法,更多是靠小 Y 個人的感召力和團隊向心力,有困難一起上,有經驗一起分享,每次有項目,小 Y 始終站在第一線,不破樓蘭終不還。這套幹法,同樣能解決幾乎所有的問題。
這兩個 leader 以及他們所帶領的團隊,讓 K 哥更深刻地感受到管理 " 法無定法 ",也并非玄之又玄,能提高效率,達成績效,就是好的管理。今天 K 哥就和大家聊聊管理方面的一些感悟。
1
管理究竟要解決什麽問題?
1、解決團隊、資源目标,相匹配的問題
德魯克曾說過:管理本身不是目的,而是爲企業創造績效的器官。而讓這個 " 器官 " 有效運作,離不開充足的養分,這些養分的來源無外乎兩種,人和資源。說的再直白一點,管理就是要解決好管理者、被管理者,以及資源之間的協調關系,以實現目标、達成績效的過程
很多人以爲,管理隻要盯目标,盯報表,盯進度就夠了,其實這是一種虛化、被架空的管理。真正接地氣的管理,是要盯緊團隊和資源,資源是實現目标的條件,團隊是運用資源的推手。實現團隊、資源、目标的有效匹配,才是管理真正需要解決的根本問題,也是管理在實操層面的真正意義。
2、讓每個人的工作富有意義
陌生人之間打招呼,第一個問題往往不是詢問對方姓什麽叫什麽,而是打聽别人做什麽工作,即使熟人見面,大家聊的也是你最近做什麽工作,而不是生活順利嗎。很顯然,人身上的工作屬性,以及背後代表的社會意涵,成了壓倒一切的最顯著标簽。
雖然社交場景如此,但作爲管理者,還是要充分關注每個員工,作爲一個職場 " 人 ",應該具有的基本意義。對不同的人來說,工作一般具有以下三種不同意義:
第一,把工作隻當成工作。有這種傾向的人,是把工作看成實現某一單純目的手段或工具。他們從工作中獲得相應的報酬和福利,以支持他們的家庭生活或工作之外的興趣和愛好。對他們來說,工作就是生計和生活的支撐和保障。
第二,把工作當成事業。這種人一般會更加關注工作所能帶來的聲望、成就感或成功的喜悅感。對他們來說,相對薪水和福利而言,他們更喜歡更得晉升或肯定。
第三,把工作當成使命。這一類通常更渴望從工作中實現自我價值,而不是斤斤計較薪資的多少和職位的高低。
對工作意義的每一種理解,都有其合理性,都值得尊重。管理者要做的,是發現工作對于不同的員工,所具有的不同意義,從而有的放矢,手法精準地激勵并幫助他們實現自己的願望和願景,而不是大而泛之、一刀切地用 " 威逼利誘 " 的手段,對待所有團隊成員。
3、激發員工的工作意願
如果員工缺乏内在的工作意願會怎麽樣?工作沒有責任心,效率低下,整個管理體系漏洞百出,經營效益大打折扣…類似這樣的場景一點也不難想象。可以說,員工内在工作激情和意願,是一個企業有沒有生命力,具不具備穩定性的重要前提。
因此,不管是通過企業文化的塑造,還是管理制度的約束,再或者是激勵機制的刺激,充分調動員工的内驅或自驅機制,必然是管理者不能逃避的關鍵問題。帶着一群生無可戀,消極頹廢的員工,又怎麽能說,這是 " 管理 " 該有的模樣?
4、使員工獲得發展
讓員工努力工作,完成績效的同時,獲得個人發展,同樣是一個合格管理者應該盡到的責任。要因人制宜,搭建涵蓋各層面員工的發展通道和路徑,讓員工覺得跟這個領導有搞頭,在這家企業有盼頭。
任正非就曾在華爲内部指出,對于華爲的基層員工,要幫他們建立獲取獎金、股票、晉升的路徑;對于中層人員,要能讓他們感受到在華爲工作的穩定性和保障性;對高管人員,要以 " 輪值 CEO 制 "、" 明日之星 "、" 首席專家 " 等榮譽爲誘因,加強他們的使命感和工作動力,讓他們看到自己還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2
管理沒有對錯,
關鍵是要解決問題
不管是解決哪些問題,用何種方式解決問題,單純從管理的角度來說,這都并非最重要的事情。更重要的,是你有沒有最終解決問題。誠如德魯克所說:管理是實踐的藝術,不在于知而在于行,不能用邏輯驗證,而要用成果驗證。
1、人對世界認知的差異化,是客觀存在的
如前面所說,每個人對工作的意義有不同的理解,對待管理同樣也是如此。就像 K 哥在文章開頭談到的小 C 和小 Y 這兩位團隊 leader,他們的背景不同,經曆不同,性格也不同,對待同一工作任務,所采取的達成方式和路徑也有所不同,這一點也不奇怪。無需從任何角度對他們的管理方法評判優劣。因爲他們都能因勢利導,達成目标,從而證明了自己管理的有效性,這就夠了。
2、管理要用結果來檢驗,不要用對錯來檢驗
判斷一個人是不是金牌銷售,唯一的标準是他的出單業績,而不是他的考勤記錄;判斷一個人是不是好的客服,應該看的是他的用戶評價和反饋,而不能是他的工作周報。管理學作爲一門開放性的實踐學科,能且隻能,用結果作爲檢驗和衡量管理方式是否有效的唯一标準。
3
關于管理的 3 個誤區
1、領導喜歡讓下屬 " 揣測 " 自己的意圖
管理的核心是做決策,而決策的重要性是要上下周知,充分理解,共同奔赴。但有些領導卻不喜歡将自己或公司的意圖直言不諱的傳達給大家,而是遮遮掩掩,說一半藏一半,要讓執行層的人邊做邊猜,讓自己随時擁有解釋權或裁決權。其實這是很不好的習慣。
在管理階層和普通員工之間,存在或多或少的信息差,要想員工能充分理解、正确執行相關信息,管理者最應該做的,是在可能的範圍内,盡量拉平這些信息差(至少在純業務層面應該如此),要明确告知并拆解公司戰略或計劃,讓大家知道應該做什麽,不能做什麽。而不是讓員工猜來猜去,瞻前顧後。這樣最可能出現的局面是,開始不會有士氣,中間不會有協作,最終不會有結果。
2、管理者太糾結對錯,而不是解決問題
管理是在實踐中解決問題的學問,而不是在口頭上一争高下的技巧。K 哥在現實工作中,也經常遇到這樣的下屬,在分配工作的時候,不去和我談準備達成目标,或者可能遇到什麽問題,而是不斷質疑這項工作的意義,試圖通過他的三寸不爛之舌推翻這些任務,讓公司收回成命。
面對這樣的場景,我通常會說:" 這不是你應該關注的問題,你現在要做的,是帶着你的人制定落實計劃 "。不是 K 哥耍官威,而是我不想陷入這種無意義的糾扯循環。
3、把領導的個人目标,淩駕于組織目标之上
在任何體系内,組織目标必然高于某些 leader 的個人目标,這是 ABC 級别的常識。但總有一些管理者反其道而行之,試圖以各種方式把自己的個人目标淩駕于組織目标之上。目的無非是給自己撈取各種形式的 " 資本 ",或者塑造有利于個人的人設或聲望等。
組織目标,其實就是大家共同認可和接受的無形契約,也是所有成員根據責權利,共同發力、奔赴的方向。而突然冒出的、淩駕于共同目标之上的個人目标,實質上是對組織或團隊中既有契約的冒犯和背棄。這是絕大多數成員所不能接受的,也自然會對相關管理者失去信任,長期以往,喪失了信任基礎,管理者又何談領導和管理呢?
最後 K 哥想說的是,管理不是級别、地位和特權,而是實踐、實施、實現的應用藝術。管理沒有對錯之分,但有高下之别。在我們的日常實踐中,對待管理要少些主觀性的對錯判斷,多些對現實結果客觀理性的尊重,這也是對管理工作本身真正意義上的尊重。(本文完)
品管理者如何把 " 草台班子 " 團隊,
帶成精英軍團?
點贊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