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眼科,銀外科,開着寶馬口腔科,累死累活婦産科 …… 這句耳熟能詳的順口溜,揭示了民營醫療市場的吸金能力差異。
種幾顆牙齒,通常要花掉普通人半年的工資,還有人一年做幾次根管治療,相當于每個月要拿出一小半的工資交給口腔醫院。牙不好的人,幾乎從一開始,就掉入了一個燒錢無底洞。
即便如此,飲食習慣讓大家的牙齒問題越來越多,經濟水平的增長,也提高了大家對牙齒健康和美觀的關注度,牙科市場的增長仍然會持續。2019 年 -2023 年,口腔醫療市場穩定在千億規模,預計接下來幾年将穩步增長,2028 年達到 1400 億元的體量。
在這樣一個體量龐大、增長明确的高價值市場中,如果一個品牌一開始強調的就是 " 大衆性 ",還準備以此爲賣點謀求上市,那自然會令市場爲之側目。
11 月 29 日,武漢大衆口腔醫療股份有限公司(簡稱 " 大衆口腔 ")向港交所遞交 IPO 招股書,沖擊港股主闆上市。
大衆口腔創立于 2007 年,2017 年和 2021 年拿到合計過億元的兩輪融資,開啓在區域市場的擴張,成爲華中地區首屈一指的民營、直營模式口腔連鎖。2024 年,公司品牌名正式變更爲 " 愛尚大衆 "。
截至 2024 年 6 月 30 日,公司旗下共擁有 81 家各類門店,包括 4 家口腔醫院、70 家口腔門診部和 7 家口腔診所,分布在湖北、湖南兩省的 8 個城市。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按 2023 年收入計,大衆口腔是華中地區民營口腔醫療 " 老大 ",在中國所有民營口腔醫療公司中排名第三,按口腔醫療機構數量計,排名第五。
大衆口腔的特殊性在于,戰略性地聚焦于滿足大衆市場需求。當大部分口腔醫療機構設立于商業區的時候,公司傾向于将網點設立于社區," 在客戶家門口提供溫暖、便捷且可負擔的服務 "。
在大衆口腔,單顆種植價格最低不到 2000 元,根管治療價格低至 300 元 / 顆,填充服務更是把價格打到了 200 元,堪稱口腔醫療中的 " 性價比之王 "。
公司運營數據顯示,2024 年上半年,就診人次的平均開支從前幾年的 570-580 元降到了 550 元上下,遠低于瑞爾集團(06639.HK)的 880 元和通策醫療的 825 元。
不過,即便大衆口腔的經營策略順應了近年市場上流行的 " 消費降級 " 概念,但是,今年以來仍然存在較大的經營壓力。
與已然成熟的民營眼科市場相比,牙科市場依然處于較早期階段,市場集中度仍然很低。作爲 " 老三 " 的大衆口腔,市場份額也僅爲 0.4%。
市場分散,導緻牙科連鎖品牌們,在行業生态中的話語權較低,進而影響盈利能力。做正畸的時代天使(06699.HK),做假牙的現代牙科(03600.HK)、佳兆業健康(00876.HK)、家鴻口腔等上遊藥械廠商們,處于相對強勢地位,拿走了市場的大部分利潤。
口腔醫療市場的成本構成中,占比最大的是人工,大約爲 45%;原材料及耗材占比約在 30%。采購成本占比較高,導緻口腔醫療機構的毛利率較低。
最近幾年,大衆口腔的毛利率始終低于 40%。今年以來,壓力進一步加劇,毛利率從 2023 年的 38.1%,下滑至 2024 年上半年的 36.6%。
大家都在吐槽口腔醫院貴,誰能想到,這些牙科連鎖們,利潤空間并沒有想象中那麽大。
2024 年上半年,大衆口腔的客戶人次、新客戶人次以及産能利用率、平均産出等指标均進入下滑趨勢,業績壓力如影随形。
2021 年 -2023 年,公司收入分别爲 3.81 億元、4.09 億元、4.42 億元,淨利潤分别爲 1473.8 萬元、5645.0 萬元、6703.8 萬元。2024 年上半年,公司收入、淨利潤分别爲 2.05 億元、2924.5 萬元,分别同比下降 4.1% 和 9.6%。
這還是大衆口腔深耕區域的結果,市場範圍更大的通策醫療和瑞爾集團,盈利水平更是不濟。今年前三季度,通策醫療(600763.SH)營業收入 22.33 億元,同比增長 2.21%,歸母淨利潤 4.98 億元,同比下降 2.63%;2024 年 4-9 月,瑞爾集團收入 8.87 億元,淨利潤僅爲 382.1 萬元。
如果摸着眼科市場和醫美市場過河,牙科連鎖們改變自身處境的出路主要有三個:
打通上下遊,醫美市場正在全面試水,口腔醫療市場關注度尚且不足,主要原因爲市場集中度太低;
與大型資本聯合,特别是市場上那些舉足輕重的醫療産業資本,比如說并入泰康系的拜博口腔;
另外一種路徑,則是借助資本杠杆,開啓行業并購,在細分市場形成較高占有率。擁有足夠大的體量後,才能在行業内獲得議價能力。這一點,眼科江湖的愛爾眼科(300015.SZ),醫美市場的朗姿股份(002612.SZ),口腔醫療領域的通策醫療,都在深入推進。然而,即便是通策醫療,面對上遊壓力和行業周期,仍沒有太好的辦法。
對于大衆口腔而言,從新三闆到港交所,上市與否,都隻是業務升級的開始。公司以 " 性價比策略 " 爲基礎,穩定華中領先地位、向低線城市滲透的策略,還有待市場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