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伯虎财經,作者 | 夢得
ofo 帶來最後一擊?據報道稱,共享單車企業 ofo 客戶端已經無法收到短信驗證碼,不能登錄;客服電話無法接通,公司辦公電話也已關機。
199 押金可能是徹底無望了。大學時,即便把 " 提前要押金的兼職不能去,99.9% 都是騙子!" 奉爲真理,但爲了打卡石家莊市區所有公園,我與舍友毫不猶豫把 199 押金交給 ofo。
打卡完 5 個公園,最後以小黃車押金排隊退款收場。
有媒體估算過,至今還有 1600 萬人等待退款,如果按每個人 199 元來計算,這個負債将近 32 億元。什麽概念?小時候誰沒有想過讓每個中國人給我 1 塊錢的暴富夢想,如今,這個 " 偉大的夢想 " 被 ofo 加倍實現了。
所以,這輛小黃車消失了 5 年,我們這群人卻不會忘記 ......
01 狂熱的 ofo
2015 年 9 月 7 日早上 8 點,五個北大學子把上千輛小黃車排列在宿舍樓下、教學樓旁,共享單車 ofo 正式上線。ofo 車造型好看,校園對騎行的需求大;有北大學長投資,加上最高學府的耀眼光環,僅僅三個月,ofo 已在北京 15 所高校運營,注冊用戶高達 40 多萬,日訂單量達到 1 萬。
出于對 " 出行最後一公裏 " 的美好想象,以及快速增長的流量,ofo 成了資本的寵兒。有資本撐腰的 ofo 用這些錢做了兩件事:和摩拜打價格戰、享受成功。
由于 ofo 創始人戴威擔憂單車在校外難以控制,容易丢失,一直不願讓 ofo" 出校進城 "。這就給友商摩拜一個逆勢崛起的機會。眼見街頭小橙車越來越多,戴威決定 " 進城 ",兩強厮殺。因單車入門門檻低,隻能依靠燒錢補貼來搶占市場。
ofo 擴張速度加快,公司的人數一下就從 800 人漲到了 3000 人,其薪水也遠超同行。同時搬入了中關村租金最高的理想國際大廈,一口氣租下了 4 層樓,員工擁有最好的辦公設備和條件。戴威更是豪放,傳聞一位員工年會背誦了《滕王閣序》,當場獎勵了一萬塊錢,并給予了一位老員工價值 50 萬元的牧馬人汽車。
2017 年,ofo 順利上市,日訂單量達到 3200 萬,戴威更是以 35 億元的身價登上了胡潤百富榜,成爲第一個白手起家登上榜單的 90 後。當時,ofo 和摩拜市場份額超 90%。當兩者争奪戰到白熱化時,資本開始要求 ofo 和摩拜合并,有兩個原因:
1. 成本壓力極大,運維費用高。
摩拜的單車成本一開始是 3000 元,升級後降低至 1000 元,大規模擴張的前提是急速燒錢。ofo 雖然制作成本較低,但單車使用率也低," 單車墳場 " 帶來的震撼至今難忘。另外,ofo 的運營費奇高。從 2016 年底到 2017 年,ofo 花 1000 萬元請鹿晗當代言人,花 2000 萬元給衛星冠名,給一家媒體做了 3000 萬元的廣告投放,小黃車的廣告幾乎席卷了北上廣的地鐵站和公交站牌。
值得一提的是,運維費用也是一大問題。單車需要持續不斷地運營和維護,包括在單車停放聚集處的調度,以及後續的檢修和更新,這也需要持續不斷的人員和資金投入。據互聯網分析師唐欣調查,2016 年,ofo 共享單車的損耗率大概是 20%,而摩拜單車的損耗率大概在 10%。
2. 盈利模式不清晰。
雖說通過單車的租金,ofo 和摩拜單車可能回本可期。但還有高額的管理、運營維護成本,僅僅依靠單一的租金收入很難帶來可觀的利潤。但當時并沒有清晰的模式,隻能靠資本輸血擴張,如若兩者合并,可以同時宣布漲價,迅速實現利益的最大化。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這個建議被戴威強硬拒絕,一句 " 希望資本尊重創業者的理想 " 成了 ofo 最後的悲鳴。
02 可笑的下半場
" 到底誰殺死了 ofo?"2018 年 12 月 20 日,馬化騰在朋友圈評論稱真正的原因,是 vetoright(一票否決權)。
據媒體報道,在 ofo 徹底倒下之前,這家創業型公司擁有 5 張 " 一票否決權 "。分别是:戴威、滴滴、阿裏、經緯和金沙江創投。認了太多 " 爸爸 " 的下場,好慘烈。
和滴滴反目
2016 年 9 月到 2017 年 7 月,ofo 接連接受了三輪來自滴滴參與的投資,滴滴在 ofo 的占股比例攀升至 30% 以上。2017 年中,過度擴張,ofo 的資金捉襟見肘,滴滴創始人程維從日本拉來軟銀一筆 15 億美元融資,條件是戴威要接受滴滴高管進入 ofo。
戴威欣然同意。但控制欲極強的戴威發現自己開始被架空,與滴滴決裂。所以,滴滴在軟銀 15 億美元的融資計劃中調轉态度,行使了 " 一票否決權 "。與此同時,滴滴還收購了小藍單車,同時上線自有共享單車品牌 " 青桔 "。
背叛 " 阿裏 "
和滴滴決裂後,戴威拉來了螞蟻集團,緩解了資金上的燃眉之急。但 ofo 随後在微信上線 ofo 小程序入口,和阿裏鬧崩。幾個月後,阿裏投資哈啰單車。
氣走朱嘯虎
持續的 " 燒錢 " 大戰,投資人吃不消了。據媒體報道,當時朱嘯虎牽頭,摩拜和 ofo 以及騰訊、螞蟻、阿裏等都參與了摩拜和 ofo 兩大巨頭合并會議。但最後,戴威投了反對票,并用一句 " 希望資本尊重創業者的理想 ",朱嘯虎套現離場。
2018 年 4 月初,美團成功收購摩拜,戴威和程維又坐到一張桌上,主題是滴滴吞并 ofo。滴滴看上的是 ofo 的市場份額、流量以及一線城市的投放權,并提出戴威可以留下,負責單車的出海業務。而戴威則要求做 ofo 的董事長,并且保留創始團隊。最後戴威摔門而去。除此之外,據媒體報道,螞蟻集團也投了反對票。
如今看來,除了一次次的 " 一票否決 " 造就了 ofo 的悲劇,戴威的負氣以及對權力的執着也脫不了關系。而沒有新資金注入的 ofo,危機很快爆發,用戶退不出押金,供應商拿不到欠款,員工散場,投資方的錢打了水漂,戴威成老賴。
ofo 一開始并沒有放棄,承諾一定會退款,卻上演了一波波騷操作 , 敗光了用戶最後的好感。強制用戶捆綁 PPmoney,合作僅上線半天就被罵到夭折;嫁接電商平台,押金可換成購物币,商品不僅比其他平台貴,押金也莫名其妙被抵扣 ...... 直至發稿前,黑貓投訴已有有 57955 條投訴。
此次或許是 ofo 最後一次再上熱門。曾經的行業兩強,ofo 離場,摩拜賣身,都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共享單車并不是一門賺錢的好生意。如今共享單車行業依舊沒有行業霸主,哈啰、美團、青桔三足鼎立,支撐它們的除了巨頭的錢和流量,還有什麽?
03 三足鼎立
美團收購摩拜單車,一是爲了讓共享單車業務成爲其 App 主站的引流工具。爲此,美團抛棄了 " 摩拜 " 品牌,同時也阻斷了利用微信掃碼取車的這條通道。二是補上美團在本地生活上的缺口。張毅表示,美團單車是完善美團生活服務圈的存在,從外賣到買菜到買藥再到旅遊,美團單車更多的是作爲出行端的補充。
滴滴則更明顯了,相對于網約車,共享單車輔助滴滴完成 " 出行服務 " 的閉環," 不讓本屬于滴滴的用戶跑走 "。所以,美團和青桔目前主要還是深耕共享出行單一賽道,除了共享單車,同時在挖掘共享電動車的可能性。2019 年,滴滴整合了青桔單車和街兔電動車。随後,美團大規模跟入。
相比美團、青桔向内服務,哈啰始終對外宣稱保持獨立運營,給了新活法。在 ofo 與摩拜激戰時,哈啰憑借早期紮根于三四線城市的穩步運營,反向 " 包抄 " 一二線城市,依靠是 " 無押金 " 模式迅速增長,最終和青桔、美團形成 " 三國殺 "。哈啰出行 2016 年成立,其注冊用戶已經超 5.5 億。
衆所周知,電單車是哈啰在三四線立足的重要業務之一,擁有一定的用戶積累和産品優勢,哈啰開始造車。截至 2021 年底,哈啰電動車全渠道銷售超 60 萬輛,累計拓展門面超過 3000 家,銷量提升和渠道拓展速度位居行業第一。
但哈啰的胃口很大,王興以爲哈啰想和美團美食,其實哈啰是誰的蛋糕都想搶來一塊。
2019 年起,哈啰從 " 兩輪 " 向順風車和網約車的 " 四輪 " 業務進軍,表現也較爲靓眼。2020 年,哈啰完成 9450 萬次順風車服務,總交易額 69.7 億元,已經輕松超過了兩輪車的規模,爲公司貢獻了非常可觀的現金流。2020 年,哈啰又啓動了本地生活業務,涵蓋到店團購、酒店預定、景點門票購買等服務。
(圖源:網絡)
但哈羅入局網約車順風車業務、本地生活,滴滴、美團踩過的坑,哈啰也逃不過,前路并不明朗。
不斷折騰的哈啰也是最 " 焦慮 " 的一個。從交易用戶規模看,哈啰是當前國内第一大共享單車公司,但還是無法改變它目前還是一個虧錢生意的事實。2018 年到 2020 年,淨虧損額分别爲 22.08 億元、15.05 億元、11.34 億元。其實三巨頭都在虧錢,在美團 2021 年财報顯示,共享單車業務與社區生鮮所在的新業務闆塊,全年虧損達 384 億元。
在虧損壓力之下,短時間内隻能通過漲價來平衡。2022 年 1 月,哈啰單車的 7 天、30 天、90 天騎行卡的無折扣價做出調整,漲幅 40%-50%。8 月,美團進行調價。
可問題是,每次漲價都會換來一片罵聲,漲價不漲服務,何解?這或許是成爲行業霸主的關鍵點。
04 寫在最後
2017 年," 共享單車 " 被列爲中國的新四大發明之一。那一年,戴威在聚光燈下喊出:終有一天,我們今天的 ofo 會和 Google 一樣,改變世界!"
ofo 現今是完全沒有機會了。
現在的共享單車三巨頭估計也沒有這個 " 偉大的理想 ",甚至它們的想法可能很簡單:盈利。
參考來源:
1、深燃 : 共享單車第八年:誰狂飙,誰躺平?
2、鳳凰網科技:OFO 被罵上熱搜背後:戴威的僞理想主義困境?
3、第一财經 YiMagazine: 公司研報 | 單車不賺錢,哈啰怎麽辦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