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聯社 10 月 31 日訊(記者 林堅)中央金融工作會議 10 月 30 日至 31 日在北京舉行,本次會議圍繞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推進金融創新、深化金融改革、統籌金融開放等方向,同時強調黨中央統一領導。
華創證券金融業首席分析師徐康告訴财聯社記者,本次會議對未來金融工作推進部署做了定調,核心内容有四個方面,分别是優化融資結構、發揮資本市場樞紐功能;堅持黨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建設金融強國;服務實體經濟,保持貨币政策穩健性;防範化解風險等,可以看到,本次會議旨在金融服務實體,金融機構回歸定位,建設金融強國目标,再提活躍資本市場。
一是優化融資結構,發揮資本市場樞紐功能。着力打造現代金融機構和市場體系,疏通資金進入實體經濟的渠道,優化融資結構,更好發揮資本市場樞紐功能。推動股票發行注冊制走深走實,發展多元化股權融資,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培育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促進債券市場高質量發展。完善機構定位,支持國有大型金融機構做優做強,當好服務實體經濟的主力軍和維護金融穩定的壓艙石;嚴格中小金融機構準入标準和監管要求,立足當地開展特色化經營,強化政策性金融機構職能定位,發揮保險業的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功能。強化市場規則,打造規則統一,監管協同的金融市場,促進長期資本。形成健全法人治理,完善中國特色現代金融企業制度,完善國有金融資本管理,拓寬銀行資本金補充渠道,做好産融風險隔離。
二是堅持黨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建設金融強國。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以加快建設金融強國爲目标,以推進金融高質量發展爲主題,以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以金融隊伍的純潔性、專業性、戰鬥力爲重要支撐,全面加強監管,防範化解風險,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現代金融體系。
三是服務實體經濟,保持貨币政策穩健性。着力營造良好的貨币金融環境,切實加強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優質金融服務,始終保持貨币政策的穩健性,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調節,充實貨币政策工具箱,優化資金供給結構,把更多金融資源用于促進科技創新、先進制造、綠色發展和中小微企業,大力支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确保國家糧食和能源安全等。
四是防範化解風險。全面加強金融監管,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動全部納入監管,全面強化機構監管、行爲監管、功能監管、穿透式監管,持續監管,消除監管空白和盲區,嚴厲打擊非法金融活動,及時處置中小金融機構風險。地方債務方面,建立防範化解地方債務風險長效機制,建立同高質量發展相适應的政府債務管理機制。地産方面,健全房地産企業主體監管制度和資金監管,完善房地産金融宏觀審慎管理,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地産企業合理融資需求,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快保障性住房等 " 三大工程 " 建設,構建房地産發展新模式。
經過記者與采訪對象梳理,本次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有八個新提法:
要完善黨領導金融工作的體制機制,發揮好中央金融委員會、地方黨委金融委員會和金融工委的作用。
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現代金融體系。
培育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
要增強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競争力和影響力,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提出要建立防範化解地方債務風險長效機制,建立同高質量發展相适應的政府債務管理機制。
始終保持貨币政策的穩健性。
健全房地産企業主體監管制度和資金監管。
完善房地産金融交觀審慎管理。
記者注意到,至今共計召開過 6 次金融工作會議,前五次分别在 1997 年 11 月、2002 年 2 月、2007 年 1 月、2012 年 1 月、2017 年 7 月,且爲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本次會議升級爲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工作内容基本都是按照建立金融體系和制度、加強金融監管、深化金融改革、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有關。
上次(第五次)金融工作會議召開後,重點針對分業監管的漏洞,重塑金融監管格局,成立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合并銀、保監會,出台 " 資管新規 ",有效壓降了金融體系的杠杆率。同時金融業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資本市場改革發展明顯加速,科創闆順利設立,注冊制試點成功落地,創業闆、新三闆等一批重大改革相繼推進,直接融資呈現加快發展的積極态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