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投入 AI 背後,更需要創造新需求。
文 / 大娛樂家
半年過去了,AI 技術的熱潮似乎并沒有像過去那般輕易消退。無論是科技巨頭,還是長視頻平台如優愛騰芒等公司,大家依然還在争相談論這一技術的潛力。
可以說 AIGC 領域依然商業和科技世界的焦點。那麽,究竟有哪些關鍵要素才能讓長視頻成爲 AI 領域的赢家呢?
AI 技術的嶄露頭角已經深刻改變了當下的世界和商業法則,從自動駕駛到語音助手再到内容生産,AI 的應用似乎無所不能。
然而,要想在這個領域脫穎而出,僅僅掌握最新技術可能還不夠,要談成功更多地取決于如何将這些技術融入公司戰略,以實現更加長遠的目标。
圖源:網絡
技術創新的決心、數據驅動的決策、足夠優秀的團隊、恪守倫理和法規,以及制定清晰戰略願景,這些要素不僅僅影響了科技公司,也會在各行各業塑造未來。
當我們看到像優愛騰芒這樣的公司都在讨論 AI 時,其背後其實是多重維度的較量,隻有在這些方面不留下短闆,才有可能真正通過 AI 爲其核心業務找尋到新的出路。
長視頻的中場休息早已結束,下半場關于好内容的競賽,顯然不僅僅隻停留在人的腦力風暴這一層面,誰能用新技術創造出新需求,誰就已經赢了先手。
AI 戰役,長視頻行至半途
過去一年多時間裏,長視頻的掌門人中,愛奇藝創始人、首席執行官龔宇可以說是提及 AI 最多的那個人,并且經常說出媒體樂于用于标題的句子。
像是在 9 月的悅享會上,龔宇就表示 " 因爲 AIGC,三五年内影視行業的制作方式、成本結構、人員結構一定會發生颠覆性的變化 "。
事實上,這樣的話放在過去可能會被視爲危言聳聽,但在 ChatGPT 大行其道的當下,這樣判斷可以說是基本常識。
AIGC 的浪潮正席卷與内容生産有關的各行各業,頭部長視頻平台積極擁抱 AIGC,探索行業發展新機遇也在情理之中。
Netflix 由 AIGC 制作的動畫短片《犬與少年》
從如今的最熱門的降本增效視角出發,借助 AIGC 無疑可以極大的促進降本,尤其是像最基礎的很多影視環節,像是海報制作或是簡單的動畫建模等等。
AIGC 技術無疑能在很多地方提高長視頻行業的内容生産和推廣效率,最簡單直觀的一個使用場景便是應對平台和内容出海時的翻譯需求,如今的 AIGC 做機械翻譯這件事上,的确能夠提升相當高的生産效率。
雖然對于用戶而言,AIGC 雖然還沒有太多顯性作用,卻也在很多細微之處帶來了創新交互,像是基于 AI 的彈幕互動等體驗。
而在 AIGC 浪潮之下,配合着降本增效,長視頻的 " 知行合一 " 也是迅速落地。
愛奇藝 Q2 财報
愛奇藝在二季度财報中就首次公布來了在 AIGC 方面取得的進展:引入 AIGC 輔助劇本評估。
愛奇藝内部數據顯示,目前 AIGC 對場景和人物拆解的準确率超過 90%,有效提升在劇本評估、預算規劃和資源管理等方面的效率。
像是今年暑期檔愛奇藝出品劇集《長風渡》,多個劇情 " 名場面 " 登上熱搜。以 # 宋轶新劇提刀訓夫名場面 # 爲例,用戶在社交媒體上被種草後,在愛奇藝端内搜索關鍵字,即可立即 " 定位 " 到劇集中對應劇情片段,一鍵直達名場面。
愛奇藝截圖
愛奇藝正式通過 AI 技術搭建的 " 星羅劇情理解平台 ",實現對影視劇分鍾級的理解,并自動生成劇情對應片段及劇情看點,顯著提升了搜索的精準度,大幅降低用戶的搜索成本,滿足多樣化的搜索需求。
與此同時,AIGC 需要并不是隻是幾張 PPT,要想能夠盡快投入應用和商業化,AI 基建必不可少。
除了接入百度 " 文心一言 ",2023 年上半年,愛奇藝又在内部成立 "AIGC 内容科技創新中心 ",意在持續挖掘 AIGC 與影視娛樂業務場景的更多結合場景。
盡管并非背靠科技巨頭,芒果 TV 在這一波 AIGC 崛起中的速度和力度也不遑多讓。除了将 AIGC 應用到宣發環節節約成本之外,其技術棧也給出行業領先的案例。芒果 TV 在今年暑期也發布了名爲 "AIGC HUB" 的平台,探索 AIGC 技術與長視頻的融合。
AIGC HUB
AIGC HUB 集成了領域模型、AI 繪畫、語音生成等文本、圖像、語音模态的 AIGC 能力。根據芒果 TV 官方的說法,希望通過 " 全民 " 共建、" 全民 " 共用的方式将 AIGC 的能力浸潤到内容生産、互動運營、宣傳推廣、廣告營銷等生産細節中,期望通過大規模深入的應用激發各業務場景的創新創意,攜手共創芒果 AIGC 新時代。
騰訊或許是所有大廠裏發布通用大模型最晚的一家,卻絲毫沒有妨礙其各個業務部門率先對外展示。除了像閱文這類更偏于專業大模型探索的網文平台。在 AIGC 技術的輔助下,騰訊視頻在 8 月推出了國内首部靠人工智能輔助制作的動畫短片《魔遊紀人工智能輔助篇》,簡單的秀了一次 " 肌肉 "。
《魔遊紀人工智能輔助篇》劇照
而成爲了阿裏大文娛的核心之後,優酷也在過去半年裏屢屢給出 AIGC 方面的驚豔表現。妙鴨相機的爆火,又是阿裏大文娛對于 AIGC 落地的又一注腳。
不過,如今長視頻平台對 AIGC 的利用,大概更多還是停留在那些觀衆看不到的地方。像是手機視頻數據,分析觀看頻次、觀衆反饋和彈幕及評論互動等。這些分析當然可以提升平台對于用戶的洞察,但顯然這些不是對觀衆有明顯感知的功能。
要說到通過 AIGC 爲用戶提供更豐富、優質的視頻内容,平台依然任重而道遠,畢竟打磨技術是一回,真的要讓 AIGC 的創作實現在熒幕上,那大概又是另一回事了。
決勝關鍵:如何創造全新需求
和國内長視頻對于 AIGC 百無禁忌的嘗鮮熱潮相比,大洋另一頭則是完全另一幅面貌。
由于 AI 崛起以及對演員編劇工作的影響,好萊塢陷入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全面罷工風暴。2023 年 7 月,16 萬名演藝人員的美國演員工會及廣播電視藝人聯合工會(SAG-AFTRA)和代表 1.1 萬名職業編劇的美國編劇協會(WGA)要求改善基層從業者的收入,以及抵抗 AI 的入侵。
即便最近編劇工會終于和各大影視公司達成了協議,對于 AIGC 創作的嚴格限制也被明确寫進了新條款中。有些評論會認爲這隻是螳臂當車,但對于身在其中的創作者而言,這依然算得上一次勝利,盡管可能不會維持太長時間。
圖源:網絡
AIGC 的工具價值固然非常重要,但如何用好這一工具卻又未完全對其産生依賴性同樣是一個平台需要考慮的問題。
龔宇曾表示,科技最可怕的地方在于日新月異,生成式 AI 的普及速度已經讓人瞠目結舌。就像 GPT-4 所展現的能力已經明顯又上了一個巨大的台階,而各種圖片、視頻的 AIGC 創作工具的更新叠代更是讓 " 電影級 " 的影像創作門檻越來越低。
對于國内長視頻平台而言,現階段對于 AIGC 最大的寄望其實更多還是停留在生産端,如何通過 AI 介入影視制作的各個環節以提升效率,或是像優酷那樣直接在新劇《異人之下》中大膽的用上了 AI 演員,也算是一種變相将 AIGC 推向試探邊界的一種嘗試。
《異人之下》中數字人厘裏
顯然,想要真正成爲這場 AIGC 競逐的最終赢家,僅僅隻依靠更先進和更趁手的工具絕對是不行的,因爲單純的工具叠代就意味着整個商業範式和用戶需求依然還是舊的——長視頻依然隻是做内容,觀衆也隻是不斷地追劇。這從根本上并不會改變現在的競争局面,也很難在資本市場上講出新故事。
重要的其實還是如何利用 AIGC" 無中生有 " 的能力創造出新的需求,在所有人都恐懼新的科技産品會搶掉真人飯碗時,卻也忽視了一個現實,那就是新産品、新工具同樣也有創造不存在需求的能力。
這就意味着作爲長視頻平台,不應該隻是将 AIGC 套入到原有的供需模式中,将所有資源都投注到打造爆款上。
最簡單而言,《黑鏡:潘達斯奈基》帶來一陣互動視頻的熱潮之後,雖然國内各家平台也偶有作品嘗試,卻始終沒有做出一個真的叫好又叫座的代表作品。事實上從當年《底特律:變人》的大火不能看出,遊戲廠商做這類内容已然駕輕就熟,并且受衆廣泛。
互動劇《黑鏡:潘達斯奈基》
但最擅長講故事的一群人反而始終沒能從這一模式中尋找到合适的解法,從這個角度出發,如今擅長 " 張口就來 " 編故事的 AIGC 無疑是拓展互動視頻内容最好的一種形态。
畢竟過去那些互動視頻單靠人類編劇來創作,故事分支和結局上百就已經相當不易,對于動辄用戶上億的長視頻平台而言,大多數用戶依然會看到同一個故事,這也是爲什麽發展了好幾年,如今的互動視頻始終沒能獲得太多關注。
隻有當 AIGC 真的能給每一個選擇成千上萬種可能後,觀衆才真的能夠做到一整套互動下來形成一個屬于自己的故事。
這還僅僅隻是其中一個可能性,如果 AIGC 能夠進一步融合到動畫制作的流程中去,甚至在未來可能觀衆也能夠進一步自己覺得番劇中青睐角色的命運,大概也就不會再出現粉絲痛罵作者的場面了。
圖源:網絡
如今的長視頻穩定供給新内容已經不是難事,甚至提供足夠多好内容也變得遊刃有餘,然而生産效率的提升始終也需要面對物理極限的約束,降本增效不可能是成爲長久不變的主題。 最終誰能夠搶先一步通過 AI 創造出全新的觀衆需求和成熟的内容形态,才有可能最終從這場漫長的競賽中拔得頭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