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海外新聞的報道,爲了避免印度政府的制裁,上汽正在考慮把 MG 印度公司的股份出售給印度方面。在最近的一系列事态發展中,多家公司表示有興趣收購 MG Motor India 的大部分股權,這可能會極大的稀釋上汽集團的股權。
6 月 26 日晚,上汽集團發布澄清說明稱," 上汽 MG 印度公司被當地強行低價收購股份,喪失控制權 ",相關内容嚴重背離事實。上汽集團表示,上汽國際經營嚴格遵守我國及海外業務所在國家的政策法規,充分尊重市場規律,充分掌握自主權。目前,上汽集團控股 MG 印度公司。涉及 MG 印度公司的股權交易需獲得中國政府批準。上汽集團會适時公布官方信息。
從上汽聲明中可以看出,并未否認上汽 MG 印度公司控制權有調整的可能性。種種消息顯示,上汽或許在爲小米的 " 前車之鑒 " 未雨綢缪。
01
避免印度政府制裁?
MG 作爲印度目前最炙手可熱的品牌。最初有報道稱 JSW 集團的 Sajjan Jindal 将成爲新股東,但最新信息表明 Mahindra 和 Mahindra 以及 Hinduja 集團也在争奪重要份額。" 汽扯扒談 " 也就此事采訪了 MG 中國内部相關人員,并未得到正面回應。
據此前報道,爲了降低其中國身份并吸引印度企業的投資,名爵汽車印度公司的目标是吸納新的印度利益相關者,并在未來 3-4 年内逐步稀釋上汽集團的股權。此舉将使該公司繼續實施擴張計劃,包括在古吉拉特邦哈洛爾建立新的工廠增加生産力。
通過吸納新的印度股東,名爵汽車印度公司尋求加強其在印度市場的地位。MG 于 2019 年進入印度市場,目前提供一系列産品,包括 Comet、Astor、ZS、Hector、Hector Plus 和 Gloster。随着市場需求的不斷增長,MG 汽車印度公司發展迅速,是目前印度銷量增長最快的汽車品牌。
雖然 JSW 集團的 Sajjan Jindal 參與 MG Motor India 已得到證實,但 Mahindra 和 Mahindra 以及 Hinduja 集團作爲潛在競标者的出現爲正在進行的發展增添了一些戲劇性。
MG 汽車印度公司股權的出售,對于印度來說是爲其未來增長做出貢獻的重大機會,但是對于上汽來說,也實屬無奈之舉。随着談判的進展,這對于印度汽車行業也是一個巨大的沖擊和改變。
02
印度市場難做大?
印度市場也曾被全球投資界冠爲 " 跨國公司墳場 ",是出了名的吃相難看。
在 MG 此次要主動做出股比改變之前,小米已經被印度方面出手制裁了。印度執法局(Enforcement Directorate)已經向小米在印度的分公司、公司負責人及三家銀行發出正式通知,稱印度指控他們非法向國外轉移資金、涉嫌違反《外彙管理法》(FEMA),這也意味着這筆 48 億餘元的巨額資金将被印度政府沒收。而這筆資金約爲小米去年經調整淨利潤的 56.7%。
小米公司表示,它遵守當地法律,并補充說,其 " 特許權使用費和聲明 " 是 " 合法且真實的 "。
其實印度這種吃相難看在海外網友中也被很多人吐槽:" 這不是印度政府第一次從跨國公司搶劫,這也不會是最後一次,所有跨國公司都應該退出印度。"
MG 印度公司之所以要賣股,是因爲現在 MG 品牌在印度處于高速發展階段。印度作爲英國曾經的殖民地,對于英國的産品還是有着天然的好感的。比如名爵 MG 4 月份在印度銷量爲 4551 輛,排名第 8 位,同比增長 126.6%,是銷量前十品牌中增長最多的。
小米在印度市場的手機占有率從 2021 年起就穩居第一的寶座,雖然 2023 年一季度下滑到了第三名,但絕對是印度市場智能手機市場霸主。其情況和 MG 在印度何其相似。如果這時候印度給 MG 使出 " 盤外招 ",那麽上汽就算持有再多股權也血本無歸。
所以上汽被曝出稀釋股權,或許也是由于 " 小米 " 的前車之鑒。但是無論如何操作,都需要我國政府部門審批,并且在合理的市場行爲下,而不是任由當地強行收購 " 賤賣 " 相關資産。此事進展 " 汽扯扒談 " 将繼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