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攤 " 特種兵 "
福建泉州,五月天演唱會,8 月 25 日,星期五。
演唱會開始前的 5 個小時,也就是下午 2 點左右,人流就陸陸續續上來了。
23 歲的小麻準時在這個時間點,到達了演唱會場館。她的目标是,擺攤。作爲一個擁有 5 個月穩定的演唱會擺攤經驗的攤主,這個出攤時間是她算好了的:早了,沒什麽人氣,晚了,可能會錯過好地盤。
這是她第 2 次跨城擺攤。當天早上 7 點,從杭州高鐵站出發,她坐了 5 個多小時的高鐵,運着自己的小推車和 200 多把應援團扇,到了泉州。剛畢業的小麻,暫時在亞運會做志願者,25 号這天正好沒排班。她特意趕着早上走,是可以省去一晚酒店錢,還能及時趕到場館周圍考察地形。
泉州是小麻第一次來。她并不了解場館周圍的環境,她的策略是打遊擊,盡可能找人多的地方駐紮,再根據情況移動。現場的攤主很多,裝扮小推車成了一種必須——主要的貨品是五月天歌詞手寫團扇,五顔六色的,再配上臉貼和應援手環,小推車排得滿滿當當的。" 扇子這種東西一定要擺得好看,單獨一把沒那麽顯眼,擺放在一起就很吸引人。"
準備工作完成後就是吆喝。任何地點,隻要聚集起一小撥人圍觀挑選,之後就會源源不斷地有人來看看這賣的什麽新鮮玩意。
一直到天色漸暗,6、7 點鍾,人們該進場館了,就可以收攤大吉了。演唱會第二天還有一場,她找了個青旅湊合一晚。等擺完周六的攤,再趕晚上的車票回家——周一可還得上班呢。
不要小看這短短兩天。福建泉州五月天演唱會連開三場,她去了兩天就賺了 6000 元,對于一個剛畢業不久的化學專業學生來說着實是一筆巨款。
早期 4 月在音樂節擺攤
瞄準疫情後的演唱會風潮,這樣的 " 特種兵 " 行程小麻早就習以爲常。
4-7 月以來,根據艾媒咨詢《2023-2024 年中國演唱會行業發展趨勢研究報告》,疫情期間積壓的演出場次集中爆發,截至 2023 年 5 月,全國營業性演出場次近 9 萬場。預計 2023 年中國演出市場規模預計将達到 903.46 億元,較 2019 年增長 67.9%。
上半年演唱會讨論度最高的歌手是周傑倫,在天津爲期 4 天的演唱會現場觀衆達到 18.5 萬人次,帶動綜合消費超 30 億元,其次是五月天,薛之謙、張傑、伍佰也都掀起過輿論熱潮。演唱會外還有音樂節,單單剛剛過去的國慶期間,音樂節數量就超過 60 場,而此前的史上最強音樂節國慶檔是 2020 年,數量也僅有 20 餘場。
演唱會周邊擺攤的個體戶們也賺了個盆滿缽滿,每個演出場館附近都彙集了 " 成分複雜 " 的攤主。
除了把擺攤當副業的年輕人,還有各類飾品、服飾、周邊的原創商家,趕着熱度巡回打卡音樂節,擺攤的同時也能擴大私域社群,推廣自己的産品。另有一批專門做零售批發的大攤主,買賣鋪得很大,他們通過日結 70、80 元的方式招攬大學生協助擺攤,雇傭幾十号人在場館周邊販售雨衣鞋套、露營設備等剛需産品。
北京薛之謙演唱會某個攤位的價目表
當然,也有本來就是粉絲的音樂愛好者,自己來看演唱會的同時,順便賣一波貨。
王貝貝是個忠實的演唱會愛好者,她今年 29 歲,生活在哈爾濱,有過往返多城的擺攤經驗。雖然幹的是保險行業,但日常也是坐辦公室,她經常周五下班出發打卡演唱會,周六周日 " 肝 " 兩天,周日晚上再回來。
2023 年她可沒少奔波。今年 4 月時,她看到假期出遊機票漲價太離譜,花 3899 元買了個 " 随心飛 ",從 4 月末到 7 月 2 号,全國各地隻要 20 元機票加上燃油費,去一個城市隻要 200 元往返。
自此以後,壓抑了三年的 live 熱情集中爆發。 作爲資深五迷,王貝貝打卡了五月天在沈陽和北京的兩場演唱會。到現在爲止,周傑倫、五月天、薛之謙、李榮浩、二手玫瑰等等歌手加起來,她也看了有七八場。
既然本來也要去看演唱會,順手去擺個攤也能賺回點本金。5 月末的五月天北京演唱會,她靠擺攤賣團扇、手環等應援物賺了 1000 多塊,之後就輕車熟路了。在随心飛有效期内,她大概飛了兩趟海口、三趟北京大概 10 多次,有時候是去看演唱會順帶擺攤,有時是專程爲了擺攤。最賺的就是周傑倫海口場了,三天,5000 多塊。
王貝貝的周傑倫演唱會團扇攤
當然,有的場次也會賠點。根據她的經驗,飛一線城市是最穩妥的,這裏人群密度大,消費能力高。要是在沈陽哈爾濱這些城市,擺攤人中午十一二點鍾就能把場館周圍兩排圍得裏三層外三層,卻沒什麽人願意消費," 太卷了 "。
不論如何,刨除成本,随心飛期間王貝貝還是入了一萬多的利潤。換個城市一邊玩,一邊賺點路費,何樂而不爲呢?
劍走偏鋒
發現擺攤這個商機,是在 3 月。
那會兒,小麻還在衢州讀大四,工作還沒有找好。她聽說最近衢州有薛之謙的演唱會,想去碰碰運氣。第一次沒什麽經驗,她跟朋友搭夥進了一些應援周邊。機智的是,她提前查了天氣,發現演唱會那兩天都下雨,順手進了 100 件雨衣和鞋套帶到現場。
周邊是沒怎麽賣出去,賣雨衣倒是發家緻富了。 當天場館周圍還有幾十家小販都在賣雨衣,競争壓力很大,想在商販中脫穎而出還得搭配點銷售策略。小麻想了個法子,買雨衣即送一次性鞋套。鞋套便宜得很,單賣值不上價,但捆綁出售就成了一種不錯的銷售策略,聽到 " 即買即送 " 的優惠福利,停下腳步的遊客變多了。
小麻的雨衣進價是 5 塊多,捆綁賣出一份 15-20 塊,這一天就賺了 1000 多塊。
這次出攤,小麻親眼見到那麽多遠道而來的人聚集在場館周圍——演唱會人流量大是毋庸置疑的。雖然下雨這種特殊情況不常有,但隻要及時推出能滿足大家需求的産品,不愁賣不出去。
第二次,她嘗試在溫州楠溪江音樂節上販賣充氣沙發和野餐墊——音樂節都是草地,入場後沒有座位,這兩個商品是剛需。果不其然,銷量很不錯。
第三次,5 月天氣漸熱,她去音樂節時不但帶了手環、閃貼這些基礎應援物品,還新拿了 20 多把扇子——這是她在小紅書上看到的原創商家送小風定制的手寫團扇,商家會根據每場演唱會定制扇面上的歌詞,樣式新穎精美。她想着,團扇兼具美觀和功能性,或許會有很大市場。這次的選品又對路了,當天剛過 5 分鍾,扇子就被一掃而光。
屢戰告捷,連續的擺攤勝利讓小麻不局限于周邊地區。暑期旺季的每個周末,她都輾轉往返于江浙滬地區各大城市。現在的小麻還在尋找下一份穩定的正式工作,這段過渡期裏,每個周末的擺攤生意倒成爲了一個穩定的收入來源。
擺攤選貨,是門學問,也飽含了運氣。
有人提到千萬不要賣應援手環,場内同質化競争太大,家家都有,貨品最後都積壓了;也有人結合場館環境打出來差異化的進貨,但也血本無歸,比如有攤主考慮到某演唱會場館内部溫度高的問題,準備了一些濕巾、紙巾、冰涼貼和風扇,但最後都沒有賣出去。
薛之謙演唱會編發攤
攤主們得出的共識是,第一,要說什麽貨品穩賺不賠,那一定是功能性和實用性強的産品。第二,能打出差異化的偏門産品,有時會有奇效。
比如,有攤主在社交媒體上分享,在周傑倫海南場次進了 200 個鐳射包,擺了 3 天攤,純利潤達到 2000 元。此外還有自制的黑膠唱片,隻準備了 10 個,第一天就全部賣空。
針對特定歌手和樂隊的産品也叠代了出來。
在國慶期間的南陽迷笛音樂節上,黯淡星和小猴這對姐妹試驗了一個創意。她們是南陽本地人,23 歲的黯淡星,是樂隊聲音玩具的粉絲——這次的音樂節他們也會到場。黯淡星有個想法,這季《樂隊的夏天》上聲音玩具打響了一波知名度,主唱歐珈源上台時經常會攜帶百合花,也被節目組特别 cue 過。她發了個小紅書詢問:如果在迷笛周圍賣百合花,會有人願意買嗎?
帖子發出後,黯淡星得到了很多粉絲的支持,有的人還私信她,希望提前預約,現場來找她取貨。她覺得這個想法可行,告訴了 19 歲的妹妹小猴。小猴大學假期時經常會去做些兼職,賺賺外快,這次她本來也要去看音樂節,就買了三大桶百合,喊上 15 歲的弟弟一起去場館周圍賣。花 1200 元進貨,賣出 1500 元,也算補回了門票差價。
小猴帶着場外沒賣完的百合入場出售
現在,王貝貝全憑自己看演唱會的經驗進貨。" 基本上演唱會我自己會買什麽,我會這麽想一下。這個東西要是我都不想買的話,我肯定也不會賣的。"
壓低成本
光選對了貨還不行。
對擺攤新手來說,初次試水在進貨上很容易踩坑——成本太高,賣得再多也沒用。
小麻告訴 " 後浪研究所 ",就算不和演唱會挂鈎,擺攤畢竟也還是個零售生意,很考驗攤主的成本控制能力以及現場講價的本事。
王貝貝第一次進貨的渠道還是淘寶,她去看五月天演唱會,在淘寶上找了些成品,閃粉貼 15 元一套,手環 5 元一個。
後來她發現,4、5 月剛開始恢複現場演出的階段,周邊小攤販還能賣到 15-20 元一個手環。但後期擺攤的人越來越多,手環已經降價壓到了 5 元一個,自己是一點利潤也撈不着了。
再後來她學精了,花 30 元買一卷彩帶,自己編,能編出 60 多個,單個手環的成本直接壓到 1 塊多。進貨渠道也從變成了拼多多和 1688,這兩個平台都可以拿到最低批發價。而閃粉貼,在拼多多上 3、5 塊錢就搞定了。
至于那些特定歌手的應援物料,能不能賣得動取決于歌手熱度和粉絲的獨特應援文化。王貝貝去看二手玫瑰的演出專場,進了不少二手玫瑰應援方巾,最後很多都沒賣出去,小虧一筆。
這給她的教訓是," 來看演唱會的人如果是真粉絲的話,他可能提前都準備好了,也不需要額外買。那些沒準備好的人可能就是來湊個熱鬧,覺得買這些應援物也沒啥用。"
王貝貝的二手玫瑰車攤
她後來還學到個方法,由于歌手們通常會在全國各地巡演,擺攤前最好先看看同一位歌手在不同城市的場次經驗貼,私信問問那些攤主,他們會告訴你什麽好賣,運氣好的話也許還能以低價買入她們沒賣完的物料——在閑魚和拼多多上搜歌手名字,能搜到不少其他城市囤積的物料,這裏能拿到最低價。
閑魚 @諾諾擺攤日記 出剩餘物料
單打獨鬥久了,擺攤人也能組成固定搭子。
一開始,90 後北京打工人小楠聽說了演唱會擺攤這個門路,從 8 月底的薛之謙演唱會開始試水,賣了一次,賺了。之後她又去了張傑演唱會擺攤,同事大發也加入了她的隊伍。
大發這麽總結現在的擺攤市場:" 擺攤基本是兩條線,一是賣手藝,沒太多物料成本,最大的是人力成本,但收入也有天花闆,一小時能編多少差不多能算出來,也就三天過千;二是賣物料,時間成本很小,如果量走起來了沒有收入天花闆,但缺點也很明顯:競争壓力大。你能進到的東西,别人也能進到。"
她明确告訴我們,手環、臉貼、扇子這些物料是不包賺的。爲了壓低成本,大發開始嘗試手寫扇子——這是夏天賣得最好的産品,扇面的成本 2.4 元,現場賣到 10 元一個。但寫扇面是個磨人的體力活,大發每天晚上下班回來寫,寫得手疼。
大發練習手寫團扇,小紅書 @如假包換 Dcup
但第二次張傑演唱會擺攤物料還是賠了不少,去鳥巢一看," 擺攤的人比消費的人多 "。
9 月開始,兩人就轉成以編發和應援妝這種手藝活爲主,她們做了一張海報,給這個小隊起名 " 芳齡富婆美貌事務所 ",專門做編發,備戰林俊傑 JJ20 演唱會。大發依然在爲林俊傑演唱會做手寫團扇,但這次不會再做那麽多了,應援物料僅僅作爲輔助搭配。
小紅書用戶 @是你的小楠 在北京張傑演唱會做編發
原創周邊
越來越卷的演唱會擺攤經濟,發展出來一批新型的産業鏈上遊——原創周邊商家。同質化的物料不好賣了,他們專門爲演唱會和音樂節生産相關周邊,想方設法賣點新東西。
28 歲的美術老師送小風,是最早吃螃蟹的一批人,疫情期間她辭去主業,轉行做美術類自媒體,積攢了 5 萬左右的粉絲。
她是大連人,今年早春去了一場大連音樂節擺攤,帶了一些手寫團扇試水。那天刮了很大風,連帳篷都吹飛了,但這樣惡劣的天氣下團扇的銷量還是非常好," 就覺得這種天氣都能賣出去的話,以後肯定行。"
她看見了曙光。3 月份的扇子可以賣到 30 元一把,4 月起她去各地音樂節考察,支付一天的攤位費,在場内賣團扇。随着天氣變熱,扇子的銷量越來越好,一次去常州音樂節,一天的營業額就破萬了。
送小風在常州音樂節上的攤位
試水成功後,她擴大了扇子産量,6 月份就從個體戶幹成了全職工作室,雇了 2 個全職員工主管打包發貨,自己安心做産品,專門爲演唱會攤主輸送手寫團扇。來送小風這裏進貨的小攤主有幾十号人,都是從小紅書上看到扇子樣式找過來的,拿去擺攤後反響都很不錯。一開始她們進 50 把試水,後來拓展到 100 把、200 把,都能很快賣光。
這些熱衷擺攤的年輕人都是兼職,本身就喜歡音樂,性格也都很外向,喜歡擺攤聊天 。 除了自己擺攤外,有的人還發展爲線上代購,從商家這裏拿扇子,再二道轉手給其他小商販,中間賺一個抽成。
鏈路形成了。送小風隻要負責産品側,銷售渠道完全不用擔心。 她的價格是批發 10 元一面,30 個起賣,現場賣到 20-30 元應該沒問題。她每天從早上 9 點開始寫到晚上 12 點,上午寫 100 把,下午寫 100 把,一天産出 300 把,胳膊都寫出了靜脈曲張。
6.29-7.2 的海口周傑倫演唱會前夕,周傑倫 300 多首歌,她挑了 100 多首歌的歌詞做手寫團扇,準備了 500 多把扇子,給 4 個攤位供貨。在演唱會開始的前一天已經有攤位售罄要補貨,期間她連夜不停地趕工,兩天又補了 500 多把扇子,最終銷售額突破 3 萬。
小紅書 @送小風 爲周傑倫演唱會準備的團扇
但火起來後,抄襲問題也日益嚴重起來。送小風注意到已經有盜版商家直接印刷自己的産品了。像送小風一樣的扇子商家們組織了一個十幾人的小群,專門研究維權問題。對這些原創商家來說,一把扇子的制作工藝很複雜,不止是寫書法 ,還需要設計、繪畫、暈染等。
而盜版商家隻要印刷出來做扇面,就能把現場售賣價格壓低到 10 元以下。那些對質感要求不高的顧客,很容易就流向盜版商家。
楊小彤去了周傑倫天津演唱會,現場被小商販圍得水洩不通,大部分商品都是同質化的,手環、閃貼、帶着周傑倫頭像的塑料扇子、帶着周傑倫名字的頭箍等等。" 每個攤位賣的東西都是一模一樣的,我也不知道怎麽會這麽一緻。他們是統一進貨的嗎?"
應對這些問題,送小風能做的隻有不停創新,跟随新的演唱會趨勢創作不同的歌詞和字體。在林俊傑的場次上,她一次性上了 20 幾種歌詞款式,卷死抄襲的人,想抄也抄不過來。
" 至于其他應援周邊,也就那幾種手繩貼臉的,那幾種想創新也創新不了。" 送小風說。
紅利還能吃多久?
競争,已經不僅僅止于攤主之間。
9 月,我們打卡了幾場北京鳥巢演唱會,發現現場更是地推的狂歡。場館附近喊得最賣力的是 " 掃碼送周邊 ",隻要下載 " 抖音極速版 " 或 " 快手極速版 " 即可免費領取。
薛之謙頭像扇子、絲帶、手環等,掃碼免費送
至于編發、應援妝和拍立得留念的攤位,最開始她們在地鐵站周圍的涼亭,後來城市管制,大多數人都被逼進附近的商場。這裏的人流量沒那麽大,想要攬客最好通過小紅書等社交媒體,和有需求的人提前預約。
預約制,已經成了攤主們提前圈定客群的新手段。
10 月的南陽迷笛音樂節,準備去打卡的小夏早早被朋友拉進了一個超百人的大群。群主也是攤主,南陽本地人,賣雨衣和一次性鞋套,聽說南陽國慶期間下雨,他早早采用預約形式組建社群,當天去擺攤賣雨衣,大賺一筆。
還有一個現實問題是,天涼了,演唱會擺攤經濟的紅利也會暫時 " 涼 " 下來嗎?
小麻的親身經曆是,9 月,受到泉州擺攤勝利的鼓舞,還像以往一樣自信地去了廣州,但這趟去就小虧了點錢。廣州這時候陰雨連綿,天氣涼下來了,團扇也賣不動了,她将将能補回車票錢。
在送小風的體感中,9 月雖然來咨詢擺攤批發的散戶變少了,但預約扇子的訂單還是排到了 10 天後—— 10 月 13 日,周傑倫在上海的演唱會又要開始了。但最近她有些憂心,發貨量明顯變少了。冬天可能還是會冷卻一下,研發設計新款,爲夏天備貨。
小麻這樣的零售攤主也說并不建議這個副業,很多長期做擺攤的人都說不虧就算賺了。現在競争越來越大,演唱會門口滿滿一條街都是擺攤的。如果不是經濟發展好的一線城市,跨城擺攤的風險太大了。
" 找到自己心儀的工作後,我應該也不會繼續擺攤了。" 小麻說。
(文中受訪者爲匿名,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 後浪研究所 "(ID:youth36kr),作者:許嘉婧、薇薇子,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