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千媽。
當我發現這個時代成人比孩子更需要閱讀後,我決定除了推薦童書,也做一些成人書籍的推薦與解讀,尤其是适合女性的書籍解讀。
隻有我們自己先豐富了,才有餘力帶動孩子提升。
今天是成人書籍解讀的第3本書,我們一起來讀經典作品《小王子》,了解它背後鮮爲人知的秘密。
▲來源:當當
推薦版本:果麥經典版
版本推薦理由:翻譯家李繼宏口碑力作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如果喜歡,可以分享給更多愛讀書的姐妹。
浮躁的時代,千媽陪你安靜讀書,閱讀不指向成功,但它可以爲我們帶來豐盈的靈魂和寬廣的認知。
過往回顧:
成人書籍解讀第 1 本:《M 型社會》
成人書籍解讀第 2 本:《面紗》
《小王子》這本書太經典了,很多人家裏都有,也是大人小孩都可以讀的跨齡童話。
不知道你們是什麽時候讀的《小王子》,我是剛上大學那會,文學選修課上教授極力推薦,下課後就到圖書館找來讀了。當時讀完并沒有驚豔,還有點小失望,覺得就是一個普通的心靈雞湯故事。
後來,在我 35 歲左右,有天晚上讀《小王子》,讀着讀着眼圈紅了,突然明白了《小王子》真正厲害的地方。
一個過于理性實用的心靈是很難被《小王子》打動的。
它講了一個很夢幻的故事。
住在 B612 星球上的小王子,星球上隻有一些植物和幾個火山,小王子每天用火山灰去種他的植物,生活非常簡單。
忽然有一天,星球上來了一朵玫瑰花,她那麽美,那麽獨特,小王子很喜歡玫瑰花。
▲來源:網絡
可是玫瑰花很作,兩人經常吵架怄氣,小王子也不知道該怎麽哄她,最終決定離開他的玫瑰花。
離開,是成長的開始,小王子在遊曆中遇到了不同的人:
迷戀權利的 " 國王 ";
沉溺于自我滿足 " 虛榮的人 ";
迷失了自我,自暴自棄的 " 酒鬼 ";
整天忙碌卻不知生命意義的 " 生意人 ";
想改變又沒有勇氣的 " 點燈人 ";
執着于永恒,故步自封的 " 地理學家 "...
他發現世界是如此之大,人們是如此不同。
然後有一天,他在地球上看見了一個玫瑰花園,裏面盛開着 5000 朵玫瑰,每朵都和他的玫瑰一模一樣,小王子就崩潰了,因爲他的玫瑰曾經告訴他,她是世界上獨一無二那一朵。
這個時候,狐狸告訴了小王子一個道理:
你的玫瑰對你來說,是獨一無二的。
因爲,其它玫瑰再美也是空虛的,沒有人願意爲她們去死。
而你爲你的玫瑰付出了時間,你爲她捉過蟲澆過水,給她做一個罩子,防止她被風吹,爲她擔心爲她痛苦,所以,你的玫瑰對你來說才是獨一無二的 ......
就是這樣一個簡單夢幻的故事。
它看起來簡單,其實信息量很大,想真正讀懂,就要理解其中每個角色所對應的隐喻。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聊《小王子》裏那些隐喻,和它背後鮮爲人知的故事。
文中部分觀點源自周保松先生《小王子的領悟》,還有些是我的個人體會,希望能爲大家帶來一種 " 原來如此!" 的感歎 ~
如果你是爲人父母者,這麽經典的童話,肯定也少不了要陪孩子精讀,當孩子問起 " 玫瑰花是什麽意思,商人爲什麽從不擡頭看星星呀 ..",這時候,若能給出一些有哲理、有味道的答案,激發孩子去琢磨思考品味下,也不失爲一件有意義的事。:)
#1
大人的童心
翻開《小王子》,你一定會留意到作者在扉頁寫下的第一句話:
請孩子們原諒我把這本書獻給一位大人。
因爲,除去現實因素,還有一個重要理由,那就是" 所有的大人都經曆過童年,但很少有大人記得自己曾是孩子 "。
作者聖埃克蘇佩裏首先是一個飛行員,其次才是一位作家。
他在法國空軍服役時,什麽艱苦條件都飛過,曾經因爲飛機失事被困在雪山整整七天,也曾因飛機故障降落在撒哈拉沙漠。
豐富的經曆造就了他獨特的思考,如同小說中的飛行員一樣,他從不曾忘記自己 " 曾經是孩子 "。
聖埃克蘇佩裏試圖通過這個童話,帶我們這些 " 大人 " 在片刻中做回 " 孩子 ",去接觸生活本質,重新思考人存在的價值。
人的成長,是個社會化(socialization)的過程。
我們從小就被教導要努力做個 " 好大人 ",好大人是什麽樣呢?
要世故、圓滑、懂得保護自己,要學會務實地爲自己打算,要小心翼翼跟着主流期望走。
不同領域的社會實踐,都有既定的遊戲規則,而且往往根深蒂固,非常保守,想要在這些領域取得成功從而赢得他人肯定,你就必須全心全意認同這些規則,甚至将自己打造成最适應這些遊戲規則的人。
然而諷刺的是,人越成功,便越容易失去自己,因爲既有的規則會将你的個性和初心磨掉。
但社會性和個體性,兩者共同才構成一個完整的人。
人若隻有個體性,不融入社會,很難生存下去,人若隻有社會性,就會變成 " 被異化的機器 "。
誰也不願意變成機器,所以即便我們長大成人,依然努力在社會化進程中苦苦尋求個體性,這就是那麽多人會被成人童話打動的原因。
這也是我理解的童心,并不是要身體或者心智回到童年,而是希望我們在讀《小王子》這樣的書時,心靈還能夠有所觸動。
就像書裏那句 " 最重要的東西,眼睛是看不見的,隻有用心才能看得清楚。",不要把自己活成隻能用眼睛看見當下、身邊 " 切實東西 " 的人,要做一個能夠用心發現 " 看不見東西 " 的人。
#2
玫瑰花是什麽
愛情是個體性最容易留存的地方,因爲在愛裏面,個體最爲突出且最容易獲得滿足,就是不論你在社會中扮演什麽角色,在我這裏,你都是唯一而被偏愛的。
不過,我這裏說的,是相對純粹的愛,隻有相對純粹的愛才能使個體性得到最大釋放和滿足,絕非快餐愛情,或者摻雜太多現實因素所謂的 " 愛 "。
《小王子》裏,玫瑰花代表了純粹的愛。
玫瑰花以其美麗和柔情捉住了小王子的心。
初次相遇,小王子被玫瑰花的外貌所吸引,但很快他就發現,這朵花也有自己的缺點和不成熟,盡管如此,小王子還是選擇了與她建立一種不可撤銷的關系。
愛情這東西,真是毫無理性可言。
玫瑰花敏感傲嬌,兩人常常因爲一些小事怄氣,但小王子總是會想起玫瑰花,她是那麽天真,隻有四根刺來抵禦外敵,這可怎麽好。
讓我想起《紅樓夢》裏,寶玉也是爲黛玉的衣食住行操碎了心,在林如海去世那年,黛玉回蘇州處理喪事,寶玉心中怅然如有所失,聽聞報信黛玉平安,其餘皆不在意了。
但最終小王子還是受不了玫瑰花的作,決定冷落她,丢下她去其它星球遊曆,當小王子離開自己星球的時候,一向傲嬌的玫瑰花沒有絲毫抱怨,小王子反而無法理解這種靜谧的痛。
▲ 來源:網絡
據說,玫瑰花的原型就是作者聖 · 埃克蘇佩裏的妻子康蘇艾羅。年輕時的愛情純粹,但過于熾熱,兩人雖然彼此相愛,卻彼此對峙而不能長久地待在一起,結婚沒幾年婚姻亮起了紅燈。
1944 年,聖 · 埃克蘇佩裏在一次飛行任務中失蹤。三十多年後,他的妻子康蘇艾羅寫過一本回憶錄,裏面寫道:" 我們那些小吵小鬧現在看來是多麽無聊!"
這便是人生的遺憾,少時不懂愛,懂時已白頭。
#3
獨自離開後的遊曆
小王子離開自己星球,離開玫瑰花後,開始了他獨自的遊曆。
他在不同星球上遇到的每一個角色,都有着各自的隐喻。
聖埃克蘇佩裏生活的時代正值世界大戰前夕,那是一個如尼采所說上帝死了的時代,宗教勢力式微,新的哲學與科學噴薄而出,在工業巨輪下,人們所信仰的理性開始無法解決所有問題。
既定的行爲準則沒有了,人們擁有空前的自由,可是這種自由卻帶來了迷惘。
在小王子出走的第一個星球中,那個随時準備命令他人,躲在巨大的籠罩整個星球的華美衣袍下的國王,就有着混亂歐洲追逐權力的人們的影子。
至于賣止渴藥的商人,止渴藥不僅能止渴,還能節省每周喝水的 53 分鍾,但人體是需要水的,爲什麽不直接喝水呢?這個星球就像是對資本舍本逐末,對被異化下單向度人的同情和控訴。
還有愛慕虛榮的家夥,一心想得到世人的崇拜與仰慕,等等。
這些形形色色的衆生相都有一個特點:
像貪婪的觸手向外界索取安全感與滿足感,唯一能令他們感到幸福的方式,就是外界承認他們的幸福。他們自己已經無法确認,換言之,他們已經喪失對内在價值的感知。
就像弗洛姆說的:
" 我與我所擁有的東西之間沒有活的關系。我擁有物,物也占有我,因爲我的自我感覺和心理健康狀态取決于對物的占有,而且是盡可能的占有。"
對外界的索取和占有成了生活的主題,如同我們現代人永遠無法被滿足的 " 剁手 " 物欲。
一旦無法停止索取,人們要麽變成故事裏的醉漢,在酒精等成瘾物中沉淪,要麽變成故事裏的點燈人,循規蹈矩,過着一眼望到頭的生活。或者,變成蘑菇,變成乘火車的人,在生活的無數細節中虛晃一生。
這是一個如同馬丁布裏描述的世界,我們與世界的關系被簡化成利益、征服和占有。别人,永不納入我們自己的範圍,而是我們攫取利益,掠奪或者占有的對象。
在這樣一種現實下,擁有自我意識的小王子隻能懷着失望,一次又一次出走,正如聖埃克蘇佩裏登上飛機告别大地的那一天。
#4
馴服關系裏的獨一無二
我們可以把小王子的遊曆,視爲必要的社會性練習。
但一個擁有自我意識的人,是不會徹底被社會性束縛的,他可以參與其中,也可以從中觀照自身,卻不會被困住。
所以,小王子看了很多星球,見識了形形色色的人,并沒有成爲其中一員,他仍然是他自己。
這時候,就又回到對個體性的追求上。
小王子遊曆到地球,發現地球上一個花園裏有 5000 朵玫瑰花,這些玫瑰花和他的玫瑰花長得一模一樣,他一下就崩潰了,因爲玫瑰花曾告訴他,她是這世界上獨一無二的。
與小王子探究困惑的,是 " 狐狸 "。
通過與狐狸的交流,他認識到了 " 馴養 " 的意義:
一旦你馴服了什麽,就要對她負責,永遠的負責。
他意識到,玫瑰不是獨一無二的,但自己的玫瑰,是獨一無二的。
" 我的那朵玫瑰花,一個普通的過路人以爲她和你們一樣。可是,她單獨一朵就比你們全體更重要,因爲她是我澆灌的。因爲她是我放在花罩中的。因爲她是我用屏風保護起來的。因爲她身上的毛蟲(除了留下兩三隻爲了變蝴蝶而外)是我除滅的。因爲我傾聽過她的怨艾和自诩,甚至有時我聆聽着她的沉默。因爲她是我的玫瑰。"
是你爲你的玫瑰付出了很多時間,所以她才會變得重要。
玫瑰花在小王子心中是絕不可能被替代的,哪怕她有許多缺點,但她是唯一能看懂小王子的人。
愛就是這麽不講道理。
《紅樓夢》中的薛寶钗是很理性,也幾乎很完美的女性,在曹公筆下,薛寶钗是 " 山中高士晶瑩雪 " 的人設,寶钗最後也遂願與寶玉結了婚。但寶玉心中的玫瑰花,始終是黛玉。
因爲從某個角度來說,黛玉和寶玉才是靈魂相近的人,他們就算不言語,也能從細微之處懂得彼此,這是一種無法被替代的關系。
馴服不可能是單向的、可以完全由某一方來決定。
一段關系的起點,最關鍵不是誰對誰錯,而是能否相配,因爲馴服裏面既要有自己的自主,也必須尊重對方的自主。
這種雙重自主性,加上生命的偶然性,使得一個人和另一個人在時空的某一點能夠恰好相遇然後彼此馴服的幾率,變得極小。
緣分之難,即在此處。
" 馴服關系裏的獨一無二 ",指的不是客觀存在于世界的某一事物,而是指内在于某種特别關系裏的情感、價值和記憶。
它有三個特點:
第一,它隻在特定的關系裏面産生;
第二,隻有用心投入,才有機會感受得到,站在外面的人,很可能完全無感;
第三,它隻對身處關系中的人有效。
馴服這個詞,有人可能聽起來不适,它一般用在野獸身上,有桀骜不馴,驕傲任性的含義。但我的理解是,正是因爲極少見的遇見和懂得,我才心甘情願放下了桀骜與驕傲,堅定地奔赴和接受。
最後其實還有另一種可能,是狐狸不曾教導小王子,也往往爲人忽略的,就是 " 自我馴服 " 的概念。
自我馴服的意思,就是我們将自己的生命視爲需要用心善待和建立聯系的對象。通過感受自己的身體,聆聽自己的内心,愛惜自己的人格,慢慢學習認識自己和愛護自己。
我覺得 " 自我馴服 " 是一個很高級的解讀,很少會有人這麽想。
在沒有遇見可以馴服我的人時,我是可以忍受孤獨的,藏于人群,學會和自己相處,讓自己作爲人生的掌舵者,這是成長的意義。
如果一直沒有遇見馴服我的人,我會對自己說:
沒關系,即使如此,我還是能夠每天好好欣賞落日,傾聽風吹麥田的聲響,在春夏秋冬的季節變換裏感受樹葉的不同顔色,然後好好老去。
在此意義上,我的生命,由我自己來馴服。
EASTWEST
看到這裏,不知道你對《小王子》這本書是否有了不一樣的感觸。
我四次讀《小王子》,四次都有不同感受。
第一次讀,是站在小王子角度上,讀出了人類的美好與些許酸楚,就如作品中所寫,每個大人曾經是孩子,可惜的是,很少大人記得這一點。
第二次讀,将自己比作飛行員,作爲個體,作者以其爲代表道出了人性中一些共同的弱點。
第三次讀,則把自己幻化爲小王子,在不同星球所遇到不同的人,這些人看似沒有任何共同特征,但在個體身上會有不同形式的呈現,這也是對讀者的一種自省。
而這一次,将自己看成那朵玫瑰,雖是萬物之一,卻也有自身價值所在。
我想,文學的魅力或許就在于此吧,它的存在讓許多平凡衆生能夠更好的認知自我,從而實現提升。對于經典之作,每一次認真的推敲,都是對自己的一次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