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25 日,華爲秋季全場景新品發布會上,即便台下觀衆的熱情難以抵擋,但是華爲常務董事、終端 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 BU 董事長餘承東,隻說了三次,那句已經成爲流行語的口号——「遙遙領先」。
餘承東在發布會上透露問界新 M7 熱賣已成定局|華爲
其中的兩個名額,分給了華爲問界和智界的車型。不過,餘承東賣了個關子,「比特斯拉 Model S 更好的」智界 S7,「馬路上最好的車」問界 M9,都将在四季度與大家見面。
如果仔細看發布會,你會發現,其實發布會上,華爲在新能源車上的最大亮點,是升級後的問界 M5 和問界 新 M7。
仿佛被 Mate60 系列手機的熱賣所感染,升級後的問界 M7 在開啓預定後,日均大定訂單已經突破 1500,周末更突破 2000 單。如果按照這個速度,問界 M7 或許将成爲造車新勢力中的銷售冠軍。
到底哪裏發生了改變,讓問界新 M7 的銷量增長如此迅猛?
餘承東所說的重金投入「5 個億」,在哪些方面讓新 M7 成爲新能源車的「天花闆」?
無圖化,讓智能駕駛「全國都能開」
智能汽車出現後,廠商和消費者之間的關系發生了微妙地變化。
傳統汽車時代,雙方的關系幾乎是單向的,廠商爲消費者提供匹配産品價格的成品商品即可。而到了智能時代,某種程度上,廠商也希望消費者能盡量爲一些「将來時」的服務提前進行有限的付費——智能駕駛功能就是典型的代表。
這種「預付費」主要體現在兩個方向:第一,由于車輛上搭載了實現智駕必要的硬件,如激光雷達、高清攝像頭、芯片等,提高了前期車輛成本;第二,如今大量使用的「無圖化」智駕技術路線,在前期也需要大量數據來訓練模型,其中模拟部分可以在數據中心進行,而真實道路數據則部分由廠商和車主之間「共創」完成。
那麽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是否願意「預付費」的核心就在于:我在購車時「多花」的銀子,是否可以在不久後真正轉化爲可用且可靠的智駕服務?
實際上,在最近兩年之前,爲在選車時購買高配智駕硬件,隻是小部分人的意願。這類消費者要麽是身處一線城市,能較快看到智駕在城市通勤領域應用的希望,要麽就是追求極客範兒的科技發燒友,把智能汽車作爲自己品味和腔調的一種展示。
而之所以一線城市的消費者更容易體驗到智駕服務,很大程度上由于過去依賴于高精地圖的智駕解決方案。這種方案的優點在于,可以降低算法的難度,并提供安全冗餘;但缺點在于采集成本極高、且更新頻率往往跟不上實際的道路變化。
所以這類解決方案,别說在全國範圍内鋪開了,哪怕就是單一城市也很難完全跑通。餘承東此前就在公開場合表示,華爲在上海投入了 1-2 年,也沒有采集完城區的高精地圖。
直到最近兩年,基于 BEV(Bird Eye View 鳥瞰圖)感知模型的「無圖化」解決方案出現,讓更多人看到智駕落地的希望—— BEV 模型不再依賴高精地圖,而是依靠車身的攝像頭、傳感器收集車輛周圍的道路和交通參與者信息,依靠計算機判斷提供駕駛方案。
從有圖到無圖,隻是簡單從技術邏輯上做到的路線切換;然而從商業角度考量,對于華爲、小鵬等在國内智駕領域處于第一梯隊、前期在高精地圖領域投入巨大的玩家來說,切換無圖方案,是一件考驗決策和魄力的事情。
除此之外,在各個廠商關于無圖化智駕的競争叙事裏,「開城之戰」也成爲了重要的考量。各家以今年年底爲時間節點,列出了各種目标,小鵬是 50 城,理想的目标是在 100 城實現通勤模式。
9 月 12 日的問界新 M7 發布會上,餘承東承諾華爲高階智能駕駛年底推向全國|極客公園
9 月 12 日,在新款問界 M7 的發布會上,餘承東将開城的節奏,從此前具象化的數字,變成了一個技術上的承諾「全國都能開」。值得一提的,他還加上一句「越開越好開」。
這其中重要的變化就是,華爲通過升級後的 GOD2.0 網絡,提升了融合感知的智能程度,從而讓智駕更有效率。例如,在傳統的感知模型下,南方夏季道路上方的綠化枝芽,可能會被判斷爲交通參與者,從而讓汽車執行減速的操作。而在現有技術條件下,系統可以識别更豐富的語義,判斷車輛周圍的物體是否需要減速、避讓或超越,提高駕駛效率和安全程度。
回歸「汽車」産品本質:更安全
在 9 月 12 日的那場發布會裏,關于新款問界 M7 的智駕介紹,其實是包含在了整個「安全」的框架裏。由此也可以看出,對于「智能電動汽車」這個全新的消費品,問界其實有着清晰地優先級判斷:「智能化」和「電動化」畢竟是修飾詞和加分項,産品的主體核心仍然是「汽車」,智能化和電動化都應該爲汽車産品核心「安全」服務。
安全體現在被動和主動兩個大的層面。
「被動安全」其實就是要經得起撞,車不能變形、電池也不能起火。在新款問界 M7 上,全車高強鋼和鋁合金的占比高達 80.6%, A、B 柱區域引入先進 CBS(Composite Body Solutions,複合車身解決方案)複合材料,提升了車身強度。此外,電池部分也采用了五層電芯覆蓋、三重耐熱沖擊防爆等技術,保障了電池安全。
安全競争的差異化如今更多卷到了「主動安全」領域,也就是智能化能夠幫助駕駛員看得見、看得遠,還能停得住。
輔助駕駛是基礎。LCC 車道巡航輔助可以在巡航階段緩解駕駛疲勞,并且更準确判斷路面各種交通參與者的行爲。不僅在路口、大曲率彎道具備強大的通行能力,在避障繞行、近距離 cutin 處理上,新款 M7 也表現優異。
在城區高架場景下,新問界 M7 的彙入彙出成功率超過了 99%,其中平均人工接管裏程從 4 月的 114km 提升至了 200km。而且在彙出彙入時,還可以判斷右側車輛超過、左側後方來車等情況,無論是對于緩解駕駛疲勞,還是在并道時提供安全輔助,都可以提供極強的安全加持。
更大的亮點在于,新款問界 M7 可以實現全向主動安全。在 90km/h 的行車速度下,能實現前向穩定刹停。在高速或城市快速路場景下,這無疑是一個非常有用的安全加持。同時,它在側向和後向也配備了主動安全技術,即使在黑暗環境裏(如停車場),也可以識别車輛旁的小孩或小動物,可以做到既保護車内乘客,也能保護其他交通參與者。
兩周超 2 萬訂單,消費者用腳投票
最後,再次回到消費者的角度:在選購一台車的時候,到底有哪些因素會影響消費決策。
首先是産品定位和基礎配置。
新款問界 M7 的大五座車型,目标消費群體指向和單孩或者無孩家庭,車内配置上主打鴻蒙車機系統帶來的流程體驗。
實際上,近年來卷起來的國産新勢力們,基本把「沙發彩電冰箱」等過往内飾的加分項,卷成了标配。
各家的優勢各有不同,用餘承東的話說,依靠鴻蒙系統,問界的車機達到達到「和華爲 Mate 60 Pro 手機一樣」的流暢。通過碰一碰,華爲手機可以和前排中控屏實現交互,而後排的 MagLink 華爲車載智慧屏系統,讓華爲平闆也加入了整車生态裏,可以和前排中控屏、華爲耳機眼鏡等智能硬件實現聯動,真正把問界新 M7 加入了「華爲全家桶」的生态裏。
确定産品定位後,就到了比拼價格的階段。尤其是車企間「價格戰」激烈的 2023 年,消費者對于價格的對比還要更加細緻。新款 M7 把大五座智能 SUV 的起售價拉到了 25 萬元以下,結合各項購車權益,預定價實際可以下探到 23 萬元左右,在價格敏感的 20-30 萬區間裏,确實能體現出極強的吸引力。
華爲問界新 M7 成爲「鴻蒙全家桶」的一員|華爲
比完價格,最後就到了選擇配置的階段,在新款問界 M7 起售後的兩周裏,我們觀察到兩個很有意思的點:
第一,根據問界提供的市場反饋,有 52% 左右的訂單用戶選擇了高階智駕版。前文曾經提到,過往相當數量的消費者不會爲智駕硬件提前買單,這次的市場反饋無疑超過了行業裏很多人的預期。值得一提的是,新問界 M7 的智駕版,比起直接競品理想 L7 還便宜了 6 萬元,也怪不得李想一直強調華爲是他最忌憚的對手。
第二,在軟件層面,華爲的加持也給問界的車主帶來了對品牌的信任感。實際上,華爲高階智駕原本在上半年提出的開城目标是年底 45 城,但不到半年的時間裏,就宣布了「全國都能開」的最新進展。汽車畢竟是一個長周期的消費産品,隻有對廠商在軟件生态層面有足夠的信心,消費者才會願意在前期「一步到位」地選擇高配置的硬件版本。
銷售數據顯示,從 9 月 12 日發布會至今,新款問界 M7 已經累計收獲了超過 2 萬的大定(不可退訂金)訂單,這是消費者用腳投票給予問界的信任。
在 9 月 25 日的華爲秋季全場景新品發布會上,餘承東壓軸預告了第四季度還将有兩款全新車型上市。華爲的汽車業務正在逐漸把油門踏闆越踩越深。無論是問界還是未來的智界,可以看出,這個大玩家準備好提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