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 2 月底宣布取消做了十多年的自動駕駛電動車項目後,近期,美國蘋果公司将迎來疫情以來的首次大規模裁員,這次裁員人數達到了 600 多人。這也代表着蘋果公司的戰略變動。 在叫停造車計劃、傳統收入來源承壓下,蘋果也迫切地需要向市場給出一個新的 "next big thing",家用機器人似乎是蘋果看中的下一個目标。
裁員 600 餘人
去年初,當美國科技圈陷入裁員潮時,蘋果曾表示,裁員是 " 最後的手段 ",公司甯願以其他方式管理成本。
但今年放棄造車後,蘋果開始對自己的汽車團隊 " 動刀 " 了。蘋果公司的公告顯示,因叫停自動駕駛電動汽車項目,美國蘋果公司裁員 600 餘人。據報道,這批員工于 3 月 28 日接到裁員通知,裁員決定将于 5 月 27 日起生效。
裁員将影響到加州聖克拉拉 8 個辦事處的員工,蘋果公司總部則未受影響。據 CNBC 報道,被裁員工主要涉及硬件工程師、産品設計工程師等。
外界認爲,這與蘋果放棄的造車計劃有關。今年 2 月,蘋果在内部宣布取消長達數年的自動駕駛電動汽車研發計劃。當時有媒體報道稱,該項目的部分員工将被調往其他部門,其他員工則可能被解雇。
上述公告未明确提及蘋果造車項目,但這代表着蘋果公司的戰略變動。據報道,許多原汽車項目的成員将被轉移到蘋果公司高級副總裁 John Giannandrea 領導下的人工智能部門,專注于生成式人工智能項目。
蘋果 CEO 蒂姆 · 庫克對于人工智能的重視也很明顯。一個月前,他在年度股東大會上表示,計劃在今年晚些時候披露更多關于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計劃,進一步加入這場行業熱潮中。庫克強調,生成式人工智能具有令人難以置信的突破潛力,将爲用戶在生産力、解決問題等方面帶來變革性機會,這也是蘋果目前在這一領域進行大量投資的原因。
科技部國家科技專家庫專家周迪認爲,蘋果造車不能簡簡單單地認爲是失敗,而可能是利潤不足,現在大量的新能源汽車其實是在虧損運營。蘋果的技術供應鏈有可能也能做出這樣的汽車,但是投入市場後勢必又是記錄一個虧損的死循環。與其如此,不如早早抽身。
改押家用機器人
放棄造車後,蘋果似乎轉移了重心。美東時間 4 月 3 日,知名蘋果爆料人馬克 · 古爾曼(Mark Gurman)撰文表示,蘋果公司的多個團隊正在研究推進家用機器人技術,該領域有潛力成爲蘋果公司不斷變化的 "next big thing(下一大事件)" 之一。
據悉,蘋果的工程師在開發一種可以跟随用戶在家中走動的移動機器人。此外,蘋果還開發了一種先進的桌面家用設備,利用機器人來将顯示屏四處移動。
雖然該項目目前仍處于早期階段,是否能夠落地也沒有準确的音訊,但有行業分析表示,随着人工智能的迅猛發展,機器人成爲一個可落地的 AI 應用,不少需求已被驗證,甚至有觀點認爲,人形機器人可能就是 AI 的終極形态。蘋果作爲一家科技公司,選擇與 AI 緊密結合的家用機器人作爲新賽道也順理成章。
在獨立國際策略研究員陳佳看來,蘋果在消費電子全産業鏈一直在追求産業鏈級别的全覆蓋而非産品線的求大求全。正是基于這種産業鏈全覆蓋戰略構想,結合近期蘋果在自研領域技術進步已經達到了全球領先的層次,蘋果才有底氣發力智能家居市場,因爲蘋果的目的并非擴展産品線,而是要利用技術和市場優勢實現後發先至,在消費電子市場總體不振的大背景下更多向高價值鏈遷移。
陳佳進一步分析稱 , 多年來,蘋果一直在擴展智能家居領域的産品線,比如 HomePod 從最初領先市場的智能音響起步,不斷提高與蘋果生态鏈的融合度。目前蘋果官網已上線的智能家居單品接近 30 個并且還在增加,包括燈泡、門鎖、開關、攝像頭、路由器、插座等一系列第三方廠家生産的其他品牌産品。
但參照其他科技公司在此領域的探索,要真正産生營收仍需要等待較長一段時間。例如,亞馬遜在 2021 年就曾推出了名爲 "Astro" 的機器人,售價爲 1600 美元,這款機器人本質上是一個帶輪的智能顯示屏,可以回答 Alexa(亞馬遜推出的 AI 助理)的指令。但由于亞馬遜在大規模供應該設備方面反應遲緩,目前仍然是一款小衆産品,以邀請制限量發售。
醞釀新浪潮
距離劃時代的智能手機産品 iPhone 橫空出世已經過去了 17 年,自喬布斯時代以來,蘋果也一直沒有停止尋找除了手機、電腦之外的下一個風口。但不管是汽車還是智能家居,現在最現實的新收入來源問題擺在了蘋果面前。
據市場研究機構 Counterpoint Research 發布的報告顯示,2024 年前六周,蘋果 iPhone 在中國銷量同比下降 24%。機構認爲,蘋果自身手機産品創新不足,疊加其他手機廠商加大高端手機市場投入,蘋果在中國市場銷量受到沖擊。
另一方面,資本市場對于蘋果的反饋則更爲直接:2024 年以來,蘋果的股價跌了近 10%,而在 3 月初,高盛集團将蘋果公司從 " 最佳買入名單 " 中除名,而就在幾天前,就連蘋果 CEO 庫克也抛售了自家公司的股票,套現 3300 萬美元。
" 内憂外患 " 之下,尋找 "next big thing" 對于蘋果來說已經不再是一種選擇,而是一種迫切的需求。已經夭折的電動汽車将不再能爲蘋果帶來數千億美元的收入,而其他尚在進行的項目若要實現蘋果的願景也存在一些困難。
混合現實賽道的頭戴顯示設備 Vision Pro,在今年上市後褒貶不一,先是 3499 美元的定價讓消費者們望而卻步,而過了 " 嘗鮮期 " 後,産品因存在 " 不适感 " 問題,也面臨着大批退貨。一切都顯現着這一産品尚未成熟,普及仍需要漫長的過程,至少還要數年才能帶來可觀收入。
除此之外,蘋果還在探索觸摸屏 Mac、内置攝像頭的 AirPods 以及無創血糖監測儀等新的健康技術,不提漫長的落地期,這些産品本身也可能沒有 iPhone 那樣的增長潛力。
陳佳指出,盡管蘋果依然是目前全球最爲賺錢的消費電子廠商,但其戰略投資者用腳投票,利用股價不斷對近期盈利能力下滑的蘋果給予壓力,給蘋果實現自身長期戰略敲響了警鍾,蘋果不得不在營銷市場對零售闆塊策略做出積極調整,再加上家居市場近年來不斷向智能家居方向轉型的趨勢與蘋果消費産品線擴容的方向比較一緻,天時地利讓蘋果近期大幅調整了智能家居策略。
北京商報記者 趙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