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春節前夕,部分省市召開了兩會,社保方面的利好接踵而至。其中,最為明确的信号:2023 年養老金繼續上漲,可謂一錘定音!
至于 2023 年漲幅是多少,社保專家有兩種推測:一種是按照近年來漲幅下滑的趨勢,預判漲幅為 3.5% 左右,一種是按照物價上漲和通貨膨脹的幅度上漲,預判漲幅要超過 2022 年的食品價格指數 7% 的幅度。
社保專家的意見有道理:2022 年居民價格指數中,食品價格上漲 7%。北京建議正常經營企業漲薪 7.09%!在職人員加薪 7.09%,跑赢了食品價格上漲指數。退休人員的生活來源主要依靠養老金,所以,2023 年養老金上漲幅度應該 7 超過 %,否則,生活質量下降。
很多退休工人呼籲:我們關心養老金上漲幅度,但更關心如何上漲,能否給低收入群體多上漲一些?能不能按照年齡多上漲一些?比如,對于年滿 60 歲的 " 四性 " 退休人員統一上調至 4000 元?
【一】首先介紹中國特色的四性退休人員。
所謂的 " 四性 " 人員:下崗性、安置性、買斷性、内退性的退休老工人。這一批退休老工人都是當年參加火熱的建設,奉獻了青春,低工資、高強度。
等到他們人到中年之後,遭遇國企倒閉、虧損、重組,他們有的是下崗了,有的是被安置到低薪崗位,有的買斷工齡回家了,有的是内部提前退養了。
這一批的共同特點是:工資低,福利差,積蓄少,養老金低于平均水平,在一些省份,有的群體養老金隻有一兩千元,晚年生活比較凄涼。所以,他們呼籲按照年齡上漲,讓他們早一點過上 " 小康 " 生活。
【二】他們的呼籲首先遭遇了社保專家的反對。
第一條,養老金堅持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原則。這是天經地義的,誰繳得多才領得多,誰讓退休老工人的工資低的。照顧老工人,年薪高的人就不願意買社保了,錢從哪裡來?退休工人反駁:當年繳費高的人證明他的工資高,已經享受了時代的紅利。
第二條,養老金上調機制中已經體現了傾斜政策了。比如,定額上漲部分,對低收入者有利啊。舉例:定額漲 80 元,養老金 1000 元等于上漲 8%;養老金 6000 元等于上漲 1.3%。還有在傾斜部分,向邊遠、艱苦地區的退休人員傾斜了幾元到幾十元呢。
第三條,養老基金拿不出這麼多錢,根本包不住這種漲幅。給退休工人多漲 7%,全國平均養老金為 3000 元,每個月多漲 210 元,1.3 億退休人員一年就要多漲 3276 億元。給四性人員上調到 4000 元,也需要支出幾千億元。2022 年社保基金當年結餘才 3000 多億元,難道要吃幹榨淨?
【三】這 6 個理由支持退休工人的呼籲。
第一,根據社會保險法規定,養老金要根據物價上漲因素上調。目前,食品價格指數上漲 7%。如果養老金隻漲 3.5%-4%,跑不赢食品上漲幅度,生活質量不是下降了嗎,不能體現老有所養、弱有所扶。所以,漲幅 7%,隻能維持收入不貶值。
第二,根據社會保險法規定,養老金要根據社會平均工資上漲因素上調。前三季度,全國社平工資上漲 5.1%,北京建議經營企業調薪 7%。在職人員工資平均上漲 5.1%,北京等大城市的在職人員要漲薪 7%。在職人員上調工資,也會造成物價上漲,退休人員也要上漲養老金,否則,就會影響生活支出。
第三,尊重曆史貢獻和客觀現實,給低收入群體一些傾斜政策。下崗性、安置性、買斷性、内退性的退休老工人,對于當年的重工業建設和國企改革是做出了曆史貢獻的,沒有他們犧牲個人利益,就不會打造中國制造的低成本優勢,也就不會形成所謂的 " 人口紅利 ",更不會造就如今的經濟繁榮。我們不能忘本!現在的 GDP 已經高達 121 萬億元,民富國強,國家強盛,也應該藏富于民。
第四,養老金體系不是市場經濟而是社會保障體系。社保專家的意見不對,養老金是一個民生問題,需要社會兜底,不能走市場經濟。凡是民生問題走市場經濟的,比如,教育、醫療,市場化之後,普通人都會吃虧,造成貧富差距過大。所以,市場的歸市場,福利的歸福利,按照年齡上漲也是符合人性規律。
第六,養老基金缺錢其實是一個僞命題。我們的社保基金為什麼缺錢?根本原因是執行的後人繳費供養前人的機制,也就是讓年輕人繳社保養活退休人員,是我們打工人的自我零和遊戲,自己養自己。以前是七個年輕人供養一個退休人員,現在是 2 個年輕人供養一個退休人員。看看 M 國,養老金規模是 GDP 的 150%,我國隻有 GDP 的 10%。所以,開源才是根本問題。舉一個例子:國企占 GDP 的 75%,既然國企是全民所有,就可以補充利稅進入養老基金,難道不是一條路子嗎?
PS:您贊同嗎?多多轉發,讓有關部門看到,吸收進政策,讓措施更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