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寫了電視劇《心想事成》。
評論區有留言向廠長開炮:北京能住四合院的人,就是這樣,你沒見過不代表沒有。
給我怼樂了。
這位同學肯定是沒仔細看文章。
其實現在的國産劇,被頻頻吐槽的點并不主要是懸浮,而是服道化場景人設和腦殘劇情對比之下的割裂感。
對于觀衆來說——
屏幕裏的你,可以住價值幾個小目标的四合院,也可以穿一件抵過普通人兩個月工資的毛衣。
允許你有錢。
但你不能擁有了這些,還對觀衆說:我是社畜,我要努力,我月薪三千!
這樣,會遭人恨的。
當然,這種能引起觀衆劇怒症的懸浮劇,還不是最典型的。
最近,又來了一部有着異曲同工之妙的,且具有助眠作用的意識流偶像劇。
那,才真叫一個——
請直接戳瞎我的雙眼!
《歸路》
新疆,雪景,譚松韻,破鏡重圓。
咱就是說,幾個關鍵詞,這劇就把觀衆的期待值直接拉滿了。
更重要的是,編劇墨寶非寶。
她,以一己之力打下了國産現言的一片江山,代表作品《何以笙箫默》,《蜜汁炖鱿魚》,《周生如故》。
全都爆了。
何以琛,韓商言,周生辰,哪一個不是重塑了女性觀衆理想型的男主角?
原著作者親自坐鎮編劇,就一個字:安全,放心,又靠譜。
今天這部《歸路》,同樣是原著作者操刀。
劇情沒魔改。
不僅情節達到了一比一還原,甚至台詞全部都是小說裏的(除了爲過審把男主手裏的香煙,換成了口香糖,以及把 " 我媳婦兒沒穿衣服 " 改成了 " 我女朋友在呢 ",以及一鍵删除所有的船戲)。
但怎麽總感覺,影視化後沒那味兒了呢?
新疆,大雪,溫度零下二十。
一個知性優雅的漂亮姑娘,在加油站的窗前不斷撥打着同一個電話号碼,卻每一次都隻能聽到短暫的 " 嘀 " 聲。
很明顯,對方把她拉黑了。
直到另一個姑娘遞來自己的手機,這才終于接通。
聽到人聲後,姑娘遲疑着開口——
來這邊旅遊,車丢了。
想着你在這,請你幫個忙。
那頭兒沉默了片刻,像是在隐忍着什麽一樣,兩人之間充滿着無聲的張力,最後才讓她把地址發到自己手機上。
額,好吧。
國産劇經典情節:遇到啥困難永遠不知道先找警察叔叔。
所以,這倆人到底啥關系呢?
情人?仇人?熟悉的陌生人?
直到小片段裏,兩人在加油站見面,男主角咬牙切齒地一句話,給廠長直接幹笑了——
化成灰我都認得你。
看井柏然這全身黑的穿着打扮,這頭上的三毫米以及冷酷臭臉,這一點精氣神都沒有,像是水裏泡過兩天後撈起來一樣的疲憊狀态。
我判斷他應該是剛出來。
而且進去的原因,一定跟女主有關。
還有,零下二十多度的天氣。
人家小姑娘隻穿着一件薄薄的羽絨服,坐上你車之後,你還故意不關窗戶,就是想把人家給凍感冒。
所以,兩人一定是仇人!
N 年前就有過命運糾葛,深仇大恨,後來就互相拉黑,老死不相往來,恨不得對方趕緊消失的那種。
就在我的一陣陣腦補中,劇中的 NPC 給了我答案——
原來,男主是一名堅守在這裏十多年的排爆特種兵,來這裏之前和女主談過一段戀愛,因爲不明原因分手 ……
好家夥。
分手十年還能念念不忘,還搞得跟仇人一樣,有什麽誤會趁現在說清楚啊!
但要知道,這部劇主打的就是一個極限拉扯。
又名——
《兩個犟種的悲歡離合》,《啞巴男和啞巴女的愛情故事》,《撬開男主的嘴》,《嘴硬的特種兵》。
都演五集了,瓜衆還是一頭霧水。
不知道倆人的過往,不知道故事的背景,甚至連女主的工作都不知道,就看兩人在那各種欲言又止。
明明是個時隔十年久别重逢的帶勁故事,卻像注水了一樣,沒啥實質内容。
随着劇情的推進,我們終于得知些許背景信息。
女主角是權二代,2008 年那會兒就能住上北京的豪華别墅,大學畢業後做了金融行業,老闆還是女主爸爸的部下,中間隔着好幾級的那種。
啧啧啧。
要說敢寫,還是小說敢寫。
這人設,buff 直接疊滿,妥妥的超級白富美啊!
但這時,劇情又開始水了。
劇中并沒有任何展現女主工作能力的地方,仿佛工作就是個擺設,對她周圍社會關系的描寫也一筆帶過,也沒有任何生活側面的刻畫。
她每天唯一做的事情,就是忙着和男主破鏡重圓,被男主拯救和保護。
這人設,未免太過扁平了。
雖然,譚松韻的顔值是我喜歡的,演技也是沒得說。
得知男主要結婚時。
她在新疆時對他建立起的僅有的信任頃刻崩塌,十幾年的委屈和不甘,甚至是對自己自作多情的憤恨,全都真誠地表演了出來。
後來兩人再見面。
她笑着說了聲祝福,但内心卻是在哭,甚至怎麽走出修車廠的都不知道,整個人都亂了。
這演技,我服。
但唯一的一星,也隻給譚松韻而已。
墨寶非寶的原著,有一個很大的特點,那就是男女主有着濃烈的厚重的感情,但卻以默默的方式一點點遞進。
全程娓娓道來。
放在紙質書上,讀來會有種很享受,很沉浸其中的感覺,但這些靠文字描述烘托出的氛圍橋段,搬在電視劇裏演,卻隻有尬,拖沓,無趣。
正如這部劇。
打光,布景,運鏡,攝影,配樂,全都到位了,但卻像拍 MV 一樣。
美則美矣,毫無靈魂。
咱們的國産劇,無論是編導演班底,還是制作經費,可以說是現言偶像賽道最強。
而且自帶流量。
但不得不說,和剛看完的《黑暗榮耀》一比,就能深深地感受到差距。
咱們的編劇一不會鋪墊,二不會對抗,三不會類型創作,四沒啥結構意識。
再和前一段時間同樣主打氛圍感的日劇《初戀》一比,更是各個環節都差了一點。
劇本少人物塑造和生活細節描摹,視聽審美和鏡頭語言少設計和巧思,演員努力地硬凹文青女孩和傷痛霸總。
純純靠粉絲濾鏡,再撒點保家衛國的情懷 ……
但。
2023 年了,觀衆都不好糊弄了。
奉勸那些制片人,導演們,就讓紙片人,活在紙片人的世界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