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春節過後,有些社保專家大膽預測:2023 年養老金上漲 5% 也是有可能的。按照養老金漲幅逐年下滑的趨勢,應該預判漲幅在 3.5% 左右,上漲 5% 有點超出預期。至于定論如何?要看 2 月以後的兩會定調了!
廣大退休人員呼籲按照養老金上漲實行 " 限高補低 " 機制:4000 元以下的統一漲 20%,5000 元以下的統一漲 10%,6000 元以上的統一漲 5%!既不損害 6000 元以上高收入的利益,又兼顧了低收入群體的快速上漲的需求。
聽到退休人員的呼籲,有些社保 " 磚家 " 反對:養老基金不是慈善機構,不能走吃大鍋飯、劫富濟貧、平均主義的老路?違反多繳多得的市場經濟法則,嚴重打擊有錢人按照 300% 基數多繳費的積極性。養老基金 2022 年當年才結餘 3000 多億,滿足你們的漲幅至少需要 7600 億,根本兜不住啊。
聽到 " 無腦 " 社保專家的反對理由,廣大退休人員也提出了 5 大反駁意見:
【1】有些社保專家就是 " 假公知 "。有些社保 " 公知 " 滿腦子都是純粹的市場經濟,富的就應該富得流油,窮的就是沒本事活該,甯願把牛奶倒掉也不給窮人喝,還美其名曰 " 這才是市場經濟 "。這種思想就有問題,中國進入深度老齡化,幾億退休老人隻有一兩千元養老金,隻夠買剩菜葉子吃,這不是中國特色市場經濟的初心和使命。
【2】共同富裕從 " 限高補低 " 開始。某全國性單位進行薪酬分配改革,北上廣單位高收入人員少漲工資,偏遠地區低收入員工多漲工資,逐步縮小貧富差距。治大國如烹小鮮。全國養老金體系也應該學習這家單位的做法,低收入的多漲一些,高收入的少漲一些,縮小養老金之間的過大差距,分享共同富裕的時代紅利。
【3】社會保障體系千萬不能搞市場化。社保 " 公知 " 滿腦子想搞養老市場化,難道不吸取教育市場化和醫療市場化的曆史教訓嗎?世界上任何國家都堅持養老是社保而不是市場。養老金是社會保障,是退休人員的最後一道防線,不應該走市場化道路。多繳多得,這是市場效率,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這是兼顧公平、促進和諧。
【4】社保基金沒錢應該開源而不是節流。養老金收入目前主要依靠 " 後人繳費供養前人 " 的内部市場循環機制,蘊含入不敷出的危機。解決養老金不足的問題,應該堅持開源的思路。M 國養老金規模是 GDP 的 150%,我國隻有 GDP 的 10%。養老金應拓寬開源渠道,比如,國企占 GDP 的 75%,全民所有制應造福全民,劃轉部分利稅進入養老基金才是開源的王道。
【5】要尊重低收入群體的曆史貢獻。社保 " 磚家 " 說,養老金水平低是因為他們繳費少、貢獻小、工資低、沒本事。請問機關事業單位人員不用繳費,為何能領取超高的退休金?老一輩退休工人投身重工業、大國企建設熱潮,犧牲了個人利益,人到中年之後又選擇了下崗分流、買斷工齡,造就了中國制造領先全球的人口紅利。2022 年 GDP 超過 121 萬億元,具備了給他們回報的條件。
PS:家家都有老,人人都會老。請轉發給更多的人,呼籲政策更加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