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一年之後,LPL 重新回歸了鬥魚。
1 月 9 日,鬥魚對外宣布獲得 2023 英雄聯盟職業聯賽(LPL)賽事直播權,以及由賽事直播權所衍生的二路直播、主播 OB、複盤、集錦、新聞評論等等資源。
在 2022 年第一次缺席 LPL 之後,2023 年鬥魚再次拿下了 LPL 的直播版權。這個結果對于鬥魚、LPL、賽事粉絲而言是一個三赢局面。
鬥魚需要 LPL
從 2021 年 Q4 開始,鬥魚這家國内最早的以遊戲直播起家的平台,改變了從 2014 年創辦以來的玩法,其重點體現在賽事方面,不再掃貨式地清掃市場上的重點賽事,而是變得有選擇性地購買賽事。
鬥魚高管對此的解釋是:" 充分評估每一個賽事版權的流量和變現端可實現的價值,最終确定是否采買版權以及采買價格 "。
用今天較為流行的話術解釋就是," 精細化運營 " 和 " 降本增效 "。
在這個基礎上,2022 年,鬥魚便退出了 LPL 版權的争奪。
然而,在一年時間之後,LPL 就重新回到了鬥魚。
這不難理解,一直以來鬥魚所謀求的都是品類的多元化發展,一些小衆品類的遊戲在鬥魚均有着不錯的流量池。但是即便如此,類似 LPL 這樣的頂級賽事在用戶和主播心中仍有着特殊的價值和意義。
這就好比一些傳統體育化的内容平台,意甲、西甲、德甲等固然流量不錯,但足球賽事中,英超和歐冠才是關注度最高的賽事。
在這一年中,許多 LOL 用戶持續性會有這樣一個質疑:" 為什麼鬥魚不能看 LPL?"
在這些用戶的慣有思維當中,在鬥魚觀看 LPL 已經成為一種習慣。因為從鬥魚誕生開始就是與 LOL 與 LPL 有着很深度的綁定。
在主播方面,鬥魚從 2014 年開始貢獻了全網最多的頂級 LOL 主播,一些 LOL 領域的梗幾乎 80% 出自鬥魚平台的直播間;在賽事方面,因為早期的深耕與覆蓋,鬥魚也幾乎擁有着全網最為硬核與聚焦的賽事用戶群體。
基于流量的需求,基于用戶的需求,在缺席了一年之後,鬥魚重新和 LPL 走到了一起。
LPL 需要鬥魚
鬥魚需要 LPL,LPL 也需要鬥魚。
從電競賽事誕生的初衷去說,電競賽事一開始是作為遊戲的一種推廣手段,是為遊戲的品牌與市場活動,為遊戲帶來流量。
LPL 的開頭也不例外,它也是作為英雄聯盟推廣當中的一環所誕生的,但是此後,大約是在 2016 年左右,整個電競産業的生态開始逐漸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變得越來越像一個獨立的生态和産業。
然而無論怎麼變化,有一點是确定的,賽事需要大量的流量聚焦,需要用戶,需要熱度。
我們同樣以英超這個賽事作為舉例,在 2007 年的時候,當時有一家叫天盛的公司,以在當時看來天價的 5000 萬美元買下了英超的中國版權。
之後,英超告别了如上海的五星體育、廣東的廣東體育這樣的開路頻道,轉而開始收費。
以今天的眼光去看,賽事的收費似乎很正常,NBA、英超、意甲等在咪咕、騰訊體育、愛奇藝這些視頻平台都是收費的,但在當時卻是十分超前的。後果是天盛并沒能堅持下去,英超繼續以免費的姿态面向觀衆。
很難說 LPL 現在是否到了一個可以在少量幾個平台面向觀衆的臨界點,但可以确定的是,對于現在的 LPL 而言,依舊是越多用戶觀看更好,因為即便是 LPL 的體量,電競賽事也依舊屬于早期的發展階段。
版權當然是很重要的一筆費用,但在版權這個放在明面上的的收入之外,如廣告商業收入、對遊戲的反哺、俱樂部的發展、選手的發展等隐性收入無一例外都需要龐大的流量池做支撐。
這就是為什麼 LPL 需要鬥魚的最主要原因,鬥魚平台上聚集了大量的硬核玩家,這一點是任何其他平台都無法相比的。
所以,LPL 也需要鬥魚,需要鬥魚的用戶參與其中。
用戶喜歡在鬥魚看 LPL
最後,對于用戶來說,在鬥魚觀看 LPL 一直以來就有着區别于其他平台的體驗。這個體驗,我們願意用 " 參與感 " 這個詞彙去表達。
參與感體現在很多方面,比如一直以來鬥魚就圍繞着如 LPL 這樣的頂級賽事做了很多衍生節目,這些節目的推出毫無疑問讓用戶與賽事的互動更加頻繁,也更能沉浸于賽事的氛圍當中。
比如在重新拿下 LPL 版權後,鬥魚官方宣布将在賽前、賽中、賽後不同賽程階段,打造專業向、娛樂向等不同風格的二路直播,以此滿足不同需求的用戶,目前已經确定的節目有《這場怎麼說》《主播馬後炮》《熱飯開鍋》等賽事衍生節目。
在這個過程當中,鬥魚的社區文化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台。在垂直社區成為新興流量窪地的背景之下,很顯然鬥魚就是 LPL 垂直化社區的重要陣地之一,圍繞着 " 直播 + 視頻 + 圖文 + 社區 " 的内容構建,各種各樣的有關 LPL 的賽事内容都已經被鬥魚覆蓋到。
其中,尤其體現在彈幕文化這一點上,鬥魚的用戶比其他平台的用戶更願意參與賽事的讨論。
在鬥魚平台,衆多與 LOL 與 LPL 相關的名梗被原創或二次發酵,比如 666、我裂開了、YYDS、蕪湖起飛等等,這是英雄聯盟相關内容通過鬥魚社區化發酵後成功出圈的最好例證。
很顯然的是,在鬥魚觀賽,圍繞着這一特征,用戶可以不單單以一個觀賽者的身份參與到賽事中,他們分析比賽、讨論比賽、評判比賽,由此帶來了更高的參與感。
這樣的體驗,是其它平台都無法賦予的。
總結:
LPL 回歸鬥魚是一個皆大歡喜的結果,LPL 的流量将覆蓋更廣,鬥魚則滿足了核心用戶的需求,用戶則可以繼續在這個他們喜歡的社區當中參與賽事。
歸根結底去說,鬥魚這個平台成立于 2014 年,而 LPL 賽事真正的起點也可以被視為 2014 年,這兩者本身就是共同見證中國電競市場大發展的頂流,兩者一直也有着很深度的綁定。
他們重新的結合,對于電競這個依舊處于高速發展的産業來說,終歸是一個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