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钛媒體注:本文來源于微信公衆号InfoQ,作者 | 劉燕,钛媒體經授權發布。
國内 : 達摩院自動駕駛實驗室負責人王剛離職創業
2022 年 1 月,據 Tech 星球報道,阿裡巴巴副總裁、達摩院自動駕駛實驗室負責人王剛離職。知情人士透露,王剛離職後,将選擇在清潔機器人領域創業,并已經獲得融資。
阿裡對此表示,感謝王剛為達摩院無人駕駛技術作出的貢獻,祝福王剛。
公開資料顯示,王剛曾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終身教授。2017 年,他加入阿裡,先後擔任人工智能實驗室首席科學家,達摩院自動駕駛實驗室負責人,身兼阿裡巴巴集團副總裁、達摩院自動駕駛實驗室負責人等。
在擔任阿裡人工智能實驗室首席科學家期間,王剛是天貓精靈的第一代技術負責人,2017 年 7 月發布的天貓精靈 X1 中應用了王剛的多項研究成果。
2017 年,王剛成為阿裡達摩院自動駕駛實驗室負責人。2021 年 9 月,王剛宣布,達摩院自研的 L4 級自動駕駛産品、末端物流無人車 " 小蠻驢 " 已落地全國 22 個省份,累計配送訂單超 100 萬單,為 20 多萬人送過快遞。并留下了此後 3 年的發展目标 — 3 年後,小蠻驢車隊規模将達 1 萬輛,日均配送包裹 100 萬件。王剛表示,面向公開道路的無人卡車 " 大蠻驢 " 也已啟動研發。這是王剛首次對外解析阿裡巴巴自動駕駛戰略布局。
2017 年達摩院成立,自動駕駛實驗室承擔起阿裡集團自動駕駛技術的整合統一任務,由王剛帶隊組建研發力量,開始面向應用的技術探索。王剛強調,阿裡将持續長期投入自動駕駛。
因與公司存在分歧,寒武紀 CTO 梁軍離職
2022 年 3 月 14 日晚間,寒武紀發布公告稱,核心技術人員梁軍先生因與公司存在分歧,通知公司解除勞動合同。其實早在 1 月中旬,梁軍就已經向公司提出了離職申請。
根據梁軍與公司簽署的《勞動合同》約定以及《勞動合同法》的相關規定,公司于近日為其辦理相關離職手續;離職後,梁軍先生将不再擔任本公司任何職務。
寒武紀稱,梁軍的離職,會對公司的研發管理工作産生一定影響。公司已經建立了完備的研發體系,形成了專業的研發隊伍,儲備了豐富的專利技術,梁軍的離職不會影響公司的技術創新,不會對公司整體研發實力産生重大不利影響。
公開資料顯示,梁軍出生于 1976 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通信與信息系統碩士學曆。2000 年至 2003 年間,曾就職于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北京研究所,任工程師。2003 年至 2017 年,就職于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基礎業務部、深圳市海思半導體有限公司,曆任工程師、高級工程師、主任工程師、技術專家、高級技術專家。梁軍自 2017 年加入寒武紀,離職前主要從事研發管理工作,在公司擔任副總經理兼首席技術官一直,系公司核心技術人員之一。
阿裡巴巴副總裁、達摩院副院長金榕離職
王剛之後,達摩院又一掃地僧離職。
2022 年 5 月,據 Tech 星球報道,阿裡巴巴副總裁、達摩院副院長金榕離職。
2014 年,金榕加入阿裡巴巴,負責阿裡在美國矽谷成立的 iDST 美國研發中心。他長期關注統計機器學習,重點關注大數據分析及其在信息檢索、電子商務等領域中的應用,具體研發的産品包括手機淘寶 App 中的 " 拍立淘 " 功能。後擔任達摩院副院長,負責機器智能研究領域,人稱 " 超強大腦 "。
金榕是本科畢業于天津大學,碩士畢業于北京大學,是卡耐基梅隆大學計算機博士。曾任密歇根州立大學終身教授,NIPS、SIGIR 會議主席及 KDD 等委員會委員,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 Career Award。長期專注統計機器學習,重點關注大數據分析及其在信息檢索、電子商務等領域中的應用。
字節智能語音技術工程師梅曉離職
2022 年 5 月,字節智能語音技術工程師梅曉離職。2018 年,梅曉加入字節跳動。梅曉在字節的 AI-lab 智能語音部門主要負責人工智能相關數據制作與業務策略制定,主要是語音合成技術方向。
據公開資料顯示,梅曉擁有十多年的語音合成領域經驗,了解語言學在該技術中的應用,和解決業務問題的技術方案。從中科院研究生院畢業後,梅曉曾在圖像與語音技術領域權威供應商紐昂司中,擔任高級研究員,後于 2016 年加入騰訊,擔任高級工程師,負責語音合成的語言庫制定,合成算法的評估等,在業務方面,梅曉團隊作為中台為多項業務提供語音合成技術支持,其中就包括王者榮耀機器人的呂布、劉備、孫尚香等音色。
華為自動駕駛 CTO 陳亦倫離職,加盟張亞勤團隊
去年 7 月 13 日,清華大學智能産業研究院(AIR)宣布陳亦倫加盟張亞勤團隊,出任清華大學智能産業研究院(AIR)智能機器人方向首席專家。
陳亦倫,博士畢業于美國密西根大學電子工程系,本科及碩士畢業于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在加入 AIR 前,陳亦倫曾擔任華為公司智能汽車解決方案事業部自動駕駛系統 CTO、首席科學家,負責華為高階自動駕駛技術解決方案設計,從 0 到 1 主導完成了華為第一代自動駕駛系統的全棧研發;還曾任大疆創新機器視覺總工程師,景焱智能技術副總裁、美國伊頓公司技術專家與項目群負責人等職位。
原阿裡巴巴集團副總裁、阿裡雲研究院院長肖利華博士離職創業
去年 5 月,原阿裡巴巴集團副總裁、阿裡雲新零售事業部總裁、阿裡雲研究院院長肖利華博士(花名 " 肖博 ")離職,并創辦了智行合一科技有限公司。
據悉,該公司為企業提供一站式數智化轉型服務,包括咨詢 + 軟件 + 運營等服務,即幫助企業形成戰略轉型→業務重構→組織升級→ IT/DT 建設→數智化運營的閉環,能夠提供端到端的解決方案。
在阿裡的 4 年多時間裡,肖利華曾負責集團戰略大客戶 A100、天貓賦能商家新零售(項目總 PM)、阿裡雲賦能商家數智化轉型、政企各行業全鍊路數智化轉型理論和實踐等。
達摩院預訓練大模型 M6 技術負責人楊紅霞離職
2022 年 10 月,據媒體報道,阿裡達摩院大模型帶頭人楊紅霞已于 9 月初離職。
楊紅霞博士是超大規模多模态預訓練模型 M6 的技術負責人。M6 大模型主打多模态、多任務能力,其目标是打造全球領先的具有通用性的人工智能大模型。
2021 年 3 月,達摩院發布了國内首個千億參數多模态大模型 M6,引發海外關注。OpenAI 前政策主管 Jack Clark 公開點評道:" 這個模型的規模和設計都非常驚人。這看起來像是衆多中國的 AI 研究組織逐漸發展壯大的一種表現。"
據報道,楊紅霞此次離職是因為個人家庭原因。Tech 星球的報道中稱,此番楊紅霞離職,被認為是達摩院對一些難以落地的商業化項目進行調整。一位阿裡雲内部人士透露," 達摩院很多項目都是遠看很牛,近看難以落地 ",雖然二者都在雲與科技,但是達摩院的項目與業務産研隔的較遠,也很少和雲服務一起對外售賣。所以達摩院每個項目的落地應用和商業化程度,很多是個謎。
此前,阿裡一直強調,達摩院不用有盈利壓力。但 2022 年,互聯網企業普遍降本增效,達摩院也進行了諸多調整。
楊紅霞是 AI 領域傑出的人工智能科學家。資料顯示,楊紅霞 2007 年本科畢業于南開大學,獲統計學學士學位。其後她去往美國杜克大學統計科學系攻讀博士學位,師從 David Dunson 教授。楊紅霞擁有頂級論文 40 餘篇。曾任 IBM Watson 研究員、Yahoo!主任數據科學家等職。她曾帶領團隊獲 2019 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最高獎卓越人工智能引領者(Super AI Leader,簡稱 SAIL 獎),曾獲 2022 年福布斯中國科技女性 50 強的榮譽,獲得 2020 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理想汽車智能駕駛 AI 算法負責人、AI 首席科學家王轶倫離職
去年 10 月,理想汽車智能駕駛 AI 算法負責人、AI 首席科學家王轶倫離職。離職後,王轶倫可能參與創業。當時該消息一出,理想汽車相關負責人表示," 這屬于正常人員流動。"
在理想期間,王轶倫主要負責智能駕駛感知、地圖等 AI 算法研發工作。據 36 氪報道,有消息人士稱和内部研發壓力太大有關。理想汽車的自動駕駛團隊人數比小鵬少一半,同時 CEO 李想的擴張節奏又比較保守。另有接近理想的人士稱,王轶倫離職的理由也或許因為理想的自動駕駛團隊難以擴建,出于成本考慮沒有批準足夠的職位指标。
王轶倫曾在一個采訪中稱,在理想,工作幾乎變成了生活的全部。高強度加班下,他在一年胖了 20 斤。理想 CEO 李想也曾坦言:在理想,大家工作到晚上 12 點是很正常的,尤其自動駕駛團隊,大部分周六、周日都在工作。
海外
國外的情況也不容樂觀。
特斯拉 AI 和自動駕駛團隊負責人離職
去年 7 月 13 日,特斯拉人工智能負責人、公司自動駕駛團隊負責人 Andrej Karpathy 在推特上宣布了離職消息。
Karpathy 在 Twitter 上發文稱:" 過去 5 年,在特斯拉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奮進的途中,有幸與之一路同行,略盡綿力,就此道别是個艱難的決定。一路走來,Autopilot 系統已經從最初的車道保持輔助功能發展到了城市街道輔助駕駛,我希望未來有更多優秀人才加入 Autopilot 團隊,延續這一勢頭。Karpathy 補充說,他目前還沒有下一步的計劃,希望花更多時間 " 重新審視我對人工智能、開源和教育技術工作的長期熱情 "。
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 · 馬斯克在推特上回複,感謝 Karpathy 在公司的工作。
在 2017 年進入特斯拉之前,Karpathy 曾是 OpenAI 的 AI 科學家,在人工智能相關領域擁有廣泛的背景,并且是斯坦福大學最受尊敬的深度學習課程之一的創建者。 在馬斯克收購 OpenAI 後,Karpathy 順理成章地進入了特斯拉。
加入特斯拉後,Karpathy 管理着一個由資深機器學習科學家和工程師組成的團隊,他的工作重點是為支持 Autopilot 高級駕駛員輔助系統而構建計算機視覺系統,這與他之前的論文以及在 OpenAI 的工作重合度很高。
Karpathy 在特斯拉的這 5 年,同時也是特斯拉将 " 人工智能 " 四個字從汽車向通用領域普及的 " 基石時代 "。
外界猜測,Karpathy 的離職或許是因為多年來特斯拉承諾的全自動駕駛(FSD)功能集一拖再拖,遲遲未能交付,并且 Autopilot 相關的交通事故頻出。
Meta 多名 AI 高管離職,AI 團隊經曆重組
今年以來,Meta 已有多名高管離職。
4 月,Meta 首席技術官 Mike Schroepfer 離職。在 Meta 工作了長達 14 年的首席運營官 Sheryl Sandberg 于 6 月 1 日宣布将于今年秋天離職。在 Sheryl Sandberg 宣布離職一天後,Meta 的人工智能副總裁傑 Jerome Pesenti 也宣布辭職。緊接着,在 Meta 工作了 11 年、負責數據中心和核心基礎設施的高級工程主管 David Mortenson 也宣布即将離職。他的直接下屬,現任工程副總裁 Santosh Janardhan 将晚些時候接任該職位。
去年,Meta 的人工智能團隊也進行了大規模重組,包括:負責任的 AI 組織将加入社會影響團隊(Social Impact team);産品團隊負責保護平台用戶,改進推薦,使内容更加相關,并改進廣告和商業服務,這些工作将轉移到産品工程團隊;AI4AR 團隊将加入 Reality Labs 的 XR 團隊;AI 研究團隊 FAIR 将成為 Reality Labs Research 的新支柱。它的使命和章程将保持不變,即通過卓越的研究、開放的科學和廣泛的合作來推動 AI 的根本性突破。FAIR 團隊将繼續擁有強大的領導班子,包括 Joelle Pineau、Antoine Bordes 和 Yann LeCun。
谷歌 26 位 AI 大牛出走
根據 Business Insider 的一項調查統計,近一年内,僅 Alphabet 就有 26 位 AI 專家離職,包括子公司谷歌、DeepMind 。
有很多 AI 專家離職後創辦了自己的公司。
例如,Adept AI 是 2022 年 4 月成立的一家初創公司,這家創業公司專注于創建一種基于與文本生成工具相同核心技術的機器人,其 CEO、CTO 和首席科學家都來自谷歌。Adept AI 的 ECO David Luan 是前 OpenAI 加州實驗室工程副總裁,曾加入谷歌大腦,GPT-2、PaLM 的論文作者之一,參與了 GPT-3 的部分工作;Ashish Vaswani 是 Adept AI 首席科學家。Niki Parmar 是 Adept AI CTO,前谷歌大腦研究員。
谷歌人工智能産品與政策副總裁, DeepMind 人工智能實驗室的創始成員 Mustafa Suleyman 在離職後成立了在通用建模領域創業公司 Inflection AI ,并擔任其 CEO 和聯合創始人。這家公司在去年 5 月籌集了 2.25 億美元資金。據悉,至少有四名谷歌 AI 員工在去年加入了 Inflexion AI。
去年,DeepMind 也有多位專家離職,加入初創公司。例如,去年 1 月,Martin Schmid、Matej Moravcik 和 Rudolf Kadlec 離開 DeepMind,創立了專注股市和加密貨币領域的 AI 初創公司 EquiLibre Technologies。三人均是 DeepMind 德撲 AI DeepStack 的開發者;DeepMind 前高級研究員、Player of Games 的合著者 Rudolf Kadlec 目前是 EquiLibre Technologies 的 CTO、聯合創始人。
寫在最後
這幾年,科學家從互聯網大廠出走已漸漸成為一種潮流,他們有的換廠任職,繼續紮根工業界,有的選擇走上創業之路,有的從工業界回歸學術界 ...
這波科學家出走潮無疑将對大廠、對互聯網的發展帶來一定影響,對于大廠來說,或許要面臨人才的流失的挑戰,但從另一個層面看,大廠也為行業輸送很多人才,這些頂尖 AI 人才仍是推動 AI 創新的重要力量。不過,到底影響幾何,後續還需要時間來評估。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