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三季度國内上市航司集體扭虧爲盈,國航也打響了與南航的國内航司 " 頭把交椅 " 之戰。
11 月 1 日,國航在三季度業績說明會上披露,國際運力年底預計恢複七成。這一預期數據要好于南航半年業績說明會上的預估。并表山航、獲得投資國泰收益後的國航,不但機隊規模開始與南航交替坐上頭把交椅,更是在三季度以更低的營收實現了更好的淨利潤。
在國際航班加快恢複的背景下,國航與南航的競争全面打響。
關鍵的國際航線恢複
對于一直以來在國際航班上頗具優勢的國航來說,能否将業績繼續摸高,國際航線的恢複至關重要。
在業績說明會上,中國國航董事會秘書黃斌對四季度和明年國際航班的恢複作出了展望:預計到今年底,國航的國際運力将恢複至 2019 年的七成,2024 年夏秋季則将恢複至 2019 年水平。
黃斌特别指出,根據中美雙邊的最新安排,11 月 1 日以後,中美之間航班量達每周 35 班,爲 2019 年的 10%,國航略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相比之下,南航的國際運力修複要更慢。就在此前南航半年業績說明會上,下半年國際客運航班量有望恢複至疫情前的 60%-65%。
事實上,在國際航班的恢複上,國航一直領先:今年三季度國航的國際客運運力投入恢複率不斷提升,7-9 月分别恢複至 2019 年同期的 51.9%、54.62% 和 60.11%;相比之下,南航稍有落後,7-9 月分别恢複至 2019 年同期的 51.38%、51.47% 和 57.68%。
中國民航管理幹部學院教授趙巍指出,國際航線和國際業務是民航業務的主要内容,旅客運輸量占比大約 10%,旅客周轉量占比大約 30%。而且國際航線體現了中國全球化的開放水平。隻有國際航線全部複蘇,才能算得上中國民航全面複蘇。
反複被提及的運營效率
國際運力的恢複之外,效率成爲兩大航司無論是現實業務還是業績說明會上被反複提及的。
其中,在被北京商報記者問及四季度傳統淡季國航将如何提升業績時,黃斌回應,無論旺季淡季,當前運力投放方面應投盡投,加強國航系主業業務協同,降本增效,挖掘成本潛力,提升公司經營品質。
運營效率更高這一點也體現在三季度業績上:國航以相對更低的營收獲得了更高的淨利潤。相比之下,南航雖然在上半年比國航虧損少,但在三季度淨利潤指标上卻沒有跑赢國航。
具體來看,三季度國航營收 458.63 億元,歸母淨利潤 42.42 億元;南航營收 476.61 億元,歸母淨利潤 41.95 億元。這也是國航在單季度扭虧後,淨利潤首超南航。
對于此次單季盈利的原因,國航在三季度财報中表示,一方面公司加大運力投入,另一方面在客座率和價格水平雙升的帶動下,營業收入大幅提升、大幅減虧增利。南航則表示是因爲生産恢複,客運收入增加。
暑運期間國航大幅提升運力投入是其盈利超過南航的原因之一。根據航班管家數據,從今年暑運航司執飛航班量同比 2019 年的增幅來看,國航以 23.1% 居于三大航首位,東航爲 5.1%,南航僅爲 2.4%。顯然,國航這一數據遠超南航。
北京商報記者查閱了國航和南航分别在 2023 年、2019 年的 7-9 月單月客運運力投入和旅客運輸量(即載客人數)。根據查閱結果,國航在 2023 年 7-9 月單月客運運力投入相比 2019 年同期,分别增長了 16.7%、18.9% 和 11.32%,而南航 3 個月的運力投入則均不及 2019 年同期,分别下降 2.08%、2% 和 4.18%。
豐厚的投資收益
更好的運力修複與更高效的營收淨利比之外,豐厚的投資收益也是國航有希望在四季度反超南航、坐上航司頭把交椅的因素。
在 11 月 1 日國航召開的三季度業績說明會上,黃斌也透露,由國航控股的山東航空三季度依舊保持上半年的良好運營态勢。他表示,國航山航并表更有利于加強兩航司之間全方位、全領域的深度協同,提供覆蓋更廣闊的航線網絡,降低運營采購成本,提升競争力和運營效率。
山航之外,投資國泰航空同樣爲國航帶來不菲的收益。
根據國航 2023 半年報,國航占國泰航空股權比例爲 29.99%。今年以來,國泰航空業績恢複顯著,上半年盈利超 42 億港元。趙巍表示,國泰航空的扭虧爲盈對于國航合并報表來說能夠增加利潤,體現正效應。
這也在國航今年的半年報和三季度報中得到印證:國航今年 1-9 月投資收益 22.4 億元。其中,包括上半年确認的國泰航空投資收益 12.79 億元,而去年同期該投資損失 4.23 億元。
相比之下,南航的投資收益并不及國航。其财報顯示,南航今年 1-9 月投資收益 4.63 億元,2023 年上半年爲 3.02 億元。
機隊的規模之争
并表山航,除了帶來業績的擴容外,也讓國航首次在機隊建設上達到短暫的反超。盡管随後南航再次反超,在 8 月将機隊規模提升至 901 架,與中國國航的機隊規模持平;并在 9 月再引進 2 架,以 903 架飛機超過國航 9 月的 899 架,但國航依然讓外界看到了國航擴容的潛力。
針對接下來引進飛機的計劃,黃斌在回複投資人提問時表示,目前仍按照 2023 年半年報發布的計劃執行。根據财報,國航将繼續在四季度引進 A350、A320、B737 等機型,并在 2024 年引進 63 架飛機,退出 9 架。
南航在 2022 年報披露的 2023 年、2024 年飛機引進計劃顯示,到 2023 年底的預測飛機數爲 952 架,2024 年将引進 94 架,退出 39 架,預計将達到 1007 架。不過,從 9 月的 903 架這一數據來看,四季度末南航要達到預測的 952 架,也存在一定難度。
趙巍表示,整體來看,飛機的引進節奏和航線複蘇節奏同步,航空公司需要提前協調波音和空客的産能。
口碑風波
機隊、運力與運營能力的建設之外,口碑建設同樣會影響航司的業務。
近日來南航也因航空餐食、選座收費等問題被消費者頻頻吐槽,這對于其口碑、消費者體驗等也會産生一定影響。
目前,四季度僅剩兩個月。航旅縱橫大數據顯示,10 月國内航司實際執行出入境航班量超過 2.7 萬班次,國内航司出入境旅客量超過 360 萬,均恢複至 2019 年同期的 60% 左右。
結合三季度國航在運力投入、旅客運輸量方面的成績,以及業内人士對四季度和明年的預期,盡管前三季度南航的累計盈利多于國航,但随着國際航班的提速恢複,國航對國内航司 " 頭把交椅 " 發起沖擊也未嘗不可。
北京商報記者 關子辰 牛清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