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1 日,理想首款純電、MPV 車型 MEGA 正式發布,55.98 萬元的售價引來一片嘩聲,車市競争的硝煙逐漸彌漫到純電家用 MPV。
李想曾表示,MEGA 的銷量目标是 50 萬以上的銷量第一,不分能源形式,不分車身形式。
理想汽車 L 系列在同級别 SUV 當中均取得亮眼的銷售成績,連續多年銷量靠前,憑借增程式和「冰箱沙發大彩電」赢得市場認可,已經具有一定的品牌影響力。對于這麽一輛劃時代的家用超大型 MPV,李想自然胸有成竹。
意外的是,距離 MEGA 正式上市已經過去了 48 小時,理想汽車除了更新一些關于 MEGA 背後的「故事」、商城新品配件之外,沒有關于新車訂單量的情況,确實有些一反常态。
小通在網上看了一下,曬 MEGA 訂單的博主、普通用戶都挺少,大多是新車體驗,頗有「叫好不叫座」的意思。
如果理想 MEGA 的銷售不如李想所猜測的那樣,真的是 MEGA 本身的問題嗎?
理想 MEGA「遇冷」或許另有其因
MEGA 的互聯網聲量很高,對于 55.98 萬元這個定價,有人表示「讓子彈再飛一會」,也有人唱衰,認爲這個價格會「爆冷」,按照慣例,隻要新車銷售一片大好,理想汽車肯定第一時間發戰報。爲了凸顯銷量優勢,理想還開創了「周銷量」榜單,如果 MEGA 預訂火爆,相信官方會第一時間發出來。
MPV 目前公認最好的新能源解決方案仍然是混合動力,目的是迎合強度高、路途長的出行場景,加油可以省掉許多等待充電的麻煩。
并且,理想的超級充電網絡還需要更多時間來完善,相比純電車型,相信多數理想潛在群體都更看好增程式這一選項。
理想 MEGA 的産品定義沒有問題,延續極緻家用的路線,「冰箱沙發大彩電」配齊,快充解決方案更優秀,超低風阻設計爲長續航服務,這五十多萬承載了車企不少的思考。
MEGA 産品負責人表示,50 萬元以上的市場規模大概是年銷量 60 萬輛左右,而且新能源滲透率很低,隻有 11%,理想 MEGA 打的就是這部分市場。對于價格,他們也認爲 55.98 萬元是合理的,在企業發展、長期服務以及産品力當中取得平衡。
當然了,無論是價格還是 MPV 這個品類,消費的群體本身就不如 20-40 萬元價位段的寬泛,短期内想要複制 L 系列的爆款,而且還是純電車型,難度肯定不低。
話也别說太死,說不定理想已經準備好用成績證明他們是正确的。
互聯網對于 MEGA 産品力的讨論并沒有持續很久,小通發現了另外一種聲音,他們認爲,現在市場競争激烈,降價産品一抓一大把,說不定再等等就有更好、更便宜的汽車。
這确實普惠了許多還未買車的人,但價格戰的「副作用」也開始展現,人們對新款車型的觀望态度更強烈,堅信還有降價的空間。或許,MEGA 本身就具備爆款潛質,隻是因爲近期的價格戰,大家不得不理性對待這些新車,加入「等等黨」的隊伍,等車企拿出更好的産品和體驗。
這一波價格戰,讓大家對新車的熱情變低了,以前積極擁抱新事物,愛沖首發的那批用戶,也變得冷靜了下來。
「背刺」使人攥緊了錢包
小通最近确實很少見到車企的新車首銷「開香槟」的場面了。
往日的新車還未到正式上市的環節,車企已經在微博搞宣發,炫耀盲訂、大定的成績。近期上市的全新極氪 001,從産品力和設計來看,新車顯然能夠爲品牌争取到不錯的增長成績,但開售至今已有幾天,官方尚未公布首銷戰報。
小鵬首款純電 MPV,除了上市前的 30000 份訂單外,目前還沒有公布更多銷量信息。不難猜測,汽車消費逐漸趨于理性,用戶都在攥緊錢包等待更好的産品。
2024 年新年,比亞迪打響價格戰第一槍,不斷推進全系「榮耀降價」,還有多家車企跟進,調起消費者踴躍支持國産新能源車的積極性,用更低的價格對傳統合資品牌施壓。車企之間仿佛仇人見面,打得越兇,我們看得越高興。
不高興的,其實是那些剛買新車沒多久的準車主。
價格戰對觀望群體無疑有重大利好,但在已經買了車的人群看來,車企的降價是妥妥的背刺,新車沒開多久先「虧」幾萬,打擊必然很大,作爲過來人,他們肯定會勸沒有買車的人繼續等。小通的一些朋友本計劃今年購車,看到激烈的價格戰後,他們決定繼續持币觀望。
真正的背刺不是價格、也不是「車企倒閉」,而是日新月異的科技配置與技術。
同一個車型,新款提供了全面的配置升級,體驗更好,經驗更成熟,還「加量不加價」,有些車型的新老款更叠的時間還不到一年。老車主花了同樣的錢,享受不到新款的體驗,二手車價格瘋狂縮水,僅僅隻是因爲「提前支持」,就白白當了「韭菜」。
特斯拉和理想都因爲降價和停産等事件,遭到了用戶們的抗議與投訴。
令人意外的是,許多人的消費心理都是「買漲不買跌」。曾有報道稱,特斯拉上調汽車價格,訂單量反而上漲了。這或許是特斯拉巧妙利用消費管理預期的做法,現在不下單,明天可能還會漲價,這樣的暗示招來了更多人買單。
所以,有時候促進銷量,并不一定光靠降價。
理想 MEGA 缺少主動後輪轉向,前排電吸門等配置,說不定會在未來某個版本補上,說不定沖動購車的用戶就被「背刺」了。
用戶基數不大的品牌會通過「0 元升級」補償老用戶,否則這些用戶隻能當吃「啞巴虧」。
還有車企都在宣傳的智能輔助駕駛,許多消費者看中這項功能而購車,但每家車企「智駕開城」的速度不一樣,有些人買了很久可能都用不到。而部分老款車型也沒辦法體驗到最新的智駕技術,官方隻能拿「硬件算力限制」作爲解答。
國産新能源汽車逐漸向好,造車經驗日漸豐富,各項科技配置變得成熟,叠代節奏也很快,消費者多等等,就能夠等到更好的産品體驗。但這也意味着,大批的新車失去消費者真金白銀的支持,車企不愛發戰報,恐怕也是價格戰帶來的副作用吧。
價格戰不是永恒
價格戰是企業之間正常的競争手段,短期内有奇效,但長期來看不利于發展。
就像小通所說的,車企的大幅降價,短期内會刺激汽車消費需求,轉化燃油車用戶,同時又會導緻消費者強烈的觀望情緒,因爲他們認識到,今天不買,明天可能又有更好更便宜的。
降價是一把雙刃劍,車企降價的利刃刺向友商,同時也刺向已經掏錢支持了的老用戶。用戶群是需要品牌方長期維護的,不能通過持續「背刺」,傷了用戶們的心。
長期來看,小通認爲價格戰會成爲過去,車企會推動汽車價格趨向穩定,實現健康的叠代節奏,既不背刺老用戶,又能夠讓新用戶體驗到新産品的優越。隻有這樣,才能重建消費者對品牌的信心。
但在穩定的價格體系形成之前,頭部車企仍然會通過價格戰等一系列手段,對市場秩序進行洗牌,加速淘汰賽進程,淘汰或并購實力不足的車企。在全新的市場格局形成之前,價格戰會一直持續下去,我們應該認識到這一點。
無休止的價格戰也不利于汽車行業,合理的利潤空間才能保證車企健康發展 ,打着「不賺錢」甚至是「虧本賣」的旗号賣車,并不是真正的爲消費者考慮。 所以,價格戰會在未來的某個節點停下,行業競争逐漸降溫。
對于「2024 年适不适合買車」,小通的答案是沒有變的。剛需用車的群體,現在新車價格優惠力度很大,配置、權益很有誠意,絕對是一個值得考慮的購車時機。但不着急用車的群體還是建議持币觀望,很顯然,車企接下來的「誠意」還會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