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讀城記工作室 (ID:DUCHENGJIPLUS),編輯:潘展虹,作者:李杭,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粵港澳大灣區跨江跨海通道 " 上新 "。
12 月 11 日下午 3 點,黃茅海跨海通道通車試運營,通道全長約 31 公裏,其中跨越海域的部分長約 15 公裏。項目通車後,珠海至江門的通行時間從 1 個多小時縮短至 30 分鍾左右。
據廣東省财政廳相關負責人介紹,黃茅海跨海通道的項目總投資預算超過 130 億元。那麽,作爲 " 經濟第一大省 ",廣東爲何要斥資百億,把珠海和江門這兩座 GDP4000 億元級别的城市連接起來 ?
國家高端智庫 CDI 研究員宋丁認爲,黃茅海跨海通能夠打通珠海與江門的交通隔閡,降低兩市間的互動成本。除此之外,黃茅海的開通不僅能促進大灣區東西兩岸的戰略整合,也有助于廣東形成一條完全連通的沿海重要幹線。
連通珠江口東西兩岸
從規劃地圖上看,黃茅海跨海通道像是一座 " 縮小版 " 的港珠澳大橋:同樣位于喇叭狀的出海口,同樣以大橋形式跨越海面、同樣顯著縮短了兩座城市間的交通距離。
然而,與港珠澳大橋不同的是,黃茅海跨海通道連通的并非伶仃洋和黃金内灣,而是它們以西約 30 海裏的黃茅海。
黃茅海跨海通道起于珠海市高欄港經濟區,向西跨越珠江口崖門入海口黃茅海水域,終于江門台山市鬥山鎮。
在過去,如果想要從江門台山的赤溪鎮去對岸的珠海金灣區需要北上繞道,先進入西部沿海高速公路,再通過崖門大橋跨越崖門水道,最後向南折返。這樣的行程不僅耗時費力,更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區域間的經濟交流與合作。
如今,黃茅海跨海通道的開通使兩地實現了直接連接,不僅縮短了通行時間,還爲區域經濟合作帶來了新的機遇。
作爲港珠澳大橋的西延線,這條通道進一步完善了粵西沿海地區與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區域的交通網絡,改變了以往通道單一的局面。它構建了一條連通江門及粵西地區、珠海及港澳地區的沿海交通大動脈,有力推動了大灣區各類生産要素向珠江口西岸地區的輻射和延伸。
" 江門土地資源豐富,制造業基礎較爲紮實。黃茅海跨海通道開通後,江門和珠海、粵東地區、深圳和香港等城市之間的聯系将更加緊密。" 暨南大學教授、華南城市研究會創會會長胡剛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江門陸地面積 9535 平方公裏,占大灣區的 1/6,超過港澳深珠莞中 6 座城市面積的總和,是粵港澳大灣區内唯一具備可大規模連片開發土地的城市。此前,江門曾表示,随着深中通道、黃茅海跨海通道通車,江門将迎來 " 大橋經濟 " 窗口期、黃金期。
" 這條通道也爲珠江口東岸的産業鏈向粵西延伸提供了新的可能。除了珠海和江門等關鍵節點,還将進一步輻射至粵西地區的陽江、茂名等城市。" 胡剛說。
與此同時,胡剛還指出,近年來,廣東緻力于打造從粵東延伸至粵西的沿海旅遊帶。作爲全省最重要的資源優勢之一,廣東的海岸線蘊藏着豐富的旅遊資源。黃茅海通道的開通将會給沿海旅遊帶的建設注入新動力,進一步推動粵西沿海地區旅遊業的繁榮發展。
跨江跨海通道達到 6 條
在廣東,珠江分八個口門,浩浩蕩蕩注入南海,地理學界稱之爲 " 三江入粵,八門出海 ",自東向西形成伶仃洋、黃茅海等喇叭形洋面。
由于這些天然的水域隔斷,珠江口海域的很多城市雖然直線距離很近。但由于海域的阻隔,往來需要繞行,導緻通行時間長,物流和人員流動也受到限制。這使得,建設跨海跨江大橋成爲連接珠江口兩岸、打破地域隔閡、促進區域一體化發展的關鍵舉措。
1997 年,連接珠江入海口東西兩岸的第一座大橋—虎門大橋建成通車。通車後,虎門大橋使兩岸行車裏程縮短了 120 多公裏,極大提升了交通效率。
然而,随着珠江兩岸交流日益頻繁,一座大橋顯然難以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交通運輸的需要。
這之後,珠江口東西兩岸的跨江跨海通道不斷有 " 新成員 " 加入。黃埔大橋的通車,作爲連接廣州與東莞的重要通道,不僅縮短了兩地之間的距離,也爲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緊接着,2018 年港珠澳大橋的建成通車,使珠海、澳門從陸路前往香港的時間大幅縮短爲 40 分鍾。" 澳車北上 "" 港車北上 " 等政策落地實施,大橋使用效率進一步提升。今年以來,經大橋 " 北上 " 旅遊、休閑的港澳旅客達 600 多萬人次,港澳單牌車數量超過百萬輛次。
2019 年,南沙大橋作爲《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後首個建成的 " 超級工程 ",飛跨珠江兩岸,串聯廣深佛莞四城,爲大灣區的互聯互通再添一條 " 黃金通道 "。
今年 6 月 30 日,大灣區超級工程深中通道建成通車,打通了珠江口 A 字形交通網絡的關鍵 " 一橫 ":珠江口東西兩岸的 " 深莞惠 " 與 " 珠中江 " 兩大城市群實現了跨海直連,縮短了時空距離,讓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更加暢通。
如今,随着黃茅海跨海通道的開通,珠江口的跨江跨海通道達到 6 條,跨海通道達到 3 條。
" 港珠澳大橋作爲連接香港、珠海、澳門的标志性工程,主要服務于三地間的跨境交通,促進三地經濟、文化、人員的深度融合。深中通道則加強了深圳與中山及珠江口西岸城市的聯系,爲深圳的産業外溢和區域協調發展提供了重要通道。黃茅海跨海通道則側重于提升珠海與江門等珠江西岸城市的交通便捷性,推動區域經濟的均衡發展。" 農文旅産業振興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袁帥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這三條跨海通道不僅各自發揮着獨特的作用,它們之間的協同效應對于粵港澳大灣區的整體發展同樣至關重要。
宋丁表示,若黃茅海跨海通道與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緊密銜接,珠江口東岸的資源要素将能夠更加高效地通過黃茅海通道,經江門和珠海輸送至粵西地區。
" 這條通道不僅是珠海和江門兩座城市的戰略通道。它也是珠江口東西兩岸的戰略通道,将來對提振整個大灣區的交通活力,和改善東西兩岸的關系都具有深刻的意義。" 宋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