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比》,殺瘋了!
目前全球票房已經逼近 8 億美元。
不僅力壓同期的《奧本海默》,也已經超過《速激 10》等大片。
拿下全球票房年冠,指日可待。
随着電影的爆火,越來越多的彩蛋被挖了出來。
緻敬《2001 太空漫遊》《黑客帝國》《傲慢與偏見》,這些想必大家都發現了。
香玉還注意到,一個很少被提到的彩蛋。
片中,芭比來到現實世界尋找自己的「主人」。
意外的是,對方不是少女,而是少女的媽媽。
這位媽媽還貢獻了一段刷爆全網的金句,堪稱整部電影的高光時刻。
該角色由女演員亞美莉卡 · 費雷拉飾演。
爲什麽選她擔當這麽重要的角色呢?
這其實是爲了緻敬她 17 年前主演的一部經典老劇。
這部劇的收視很高,曾獲得金球獎喜劇類最佳劇集獎項。
還被中國等多個國家翻拍。
劇中,不僅展示了難得一見的平民女主,還同樣展示了女性力量。
今天,我們也借這個機會回顧一下——
《醜女貝蒂》
在許多國産劇中,女主往往都開挂了。
就如《我的人間煙火》裏的女主。
表面上是爲追逐自己的夢想,但實際上還是靠家裏。
住着養母送的房,開着哥哥送的車。
不管做什麽,都有家庭兜底。
本質上依然是特權階級。
但這部劇卻塑造了一個平民女主。
女主貝蒂是一個醜女。
永遠戴着眼鏡和牙套,看起來就是一個小透明。
找工作還四處碰壁。
她夢想進入時尚雜志社工作。
并爲此做了很多準備,研讀雜志社出版的許多文章。
但因爲不漂亮,常常還沒開始面試,就被工作人員搪塞。
隻能灰溜溜地離開。
直到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得到了時尚雜志主編助理的 offer。
不過,這并非是因爲她的實力矚目,打動了面試官。
隻是因爲雜志社老闆想逼身爲花花公子的兒子收心,才故意挑了一個不漂亮的助理。
所謂的時來運轉還是建立在偏見之上。
而貝蒂隻能苦澀一笑。
「這種運氣不是人人都有的。」
之後,因爲這樣的經曆,貝蒂成爲了卑微社畜,被故意刁難。
每天的工作就是處理主編的各種瑣事。
替挑食的主編挑出沙拉裏的卷心菜。
還要周旋于主編的各類女人之間,給主編擦屁股。
在主編當時間管理大師,跟不同女友濃情蜜意的時候,她要坐在下面替主編通風報信。
以免時間相撞。
她必須 24 小時待命。
即便碰到周末或節日,都不能休息。
要穿過大半個城市和遊行隊伍,陪主編選襯衫。
甚至還要被故意排擠和羞辱。
在模特放鴿子的時候,她被主編要求臨時頂替模特的工作。
隻能穿着不合身的衣服,擺從沒擺過的性感動作。
還要被肆意嘲笑。
上司不好得罪,而同事之間也有很多彎彎繞繞。
剛來公司第一天,貝蒂就發現同事之間的圈子互相分明,十分排外。
土裏土氣的她根本無法加入同事的圈子。
吃飯的時候,她有意坐到同事的旁邊。
但沒想到同事直接把包放到座位上,眼裏則是明晃晃的嫌棄。
貝蒂跟這個公司格格不入。
盡管有心想要改變。
她重做了發型,換了新衣服,還學習海報裏模特的造型。
卻适得其反,依然遭到嘲笑。
她的糗樣還被同事偷拍,制成表情包。
貝蒂就跟許多新入職場的普通社畜一樣。
在面對新環境時,會局促不安。
拼命想做到最好,但總是好心辦壞事。
這樣的女主不完美。
但她更接近我們普通人的生活。
「醜女翻身」的套路已經屢見不鮮。
據說,「醜女貝蒂」這個經典 IP 還是全球翻拍最高的電視劇。
自從 1999 年哥倫比亞原版播出後,一共翻拍了 35 個版本。
其中,國内也曾翻拍過,還開創性地采用了「邊拍邊播」的形式。
但口碑卻不盡人意。
豆瓣評分低至5.1 分,最高也沒及格。
而這部美版卻是知名度最高的。
去年,東方衛視還宣布将再次翻拍美版《醜女貝蒂》。
爲什麽它能讓人念念不忘?
這是因爲劇中獨特的美醜觀。
不同于其他劇中,醜小鴨變身的故事。
美版貝蒂的逆襲之路不是靠變美。
即便到了大結局,她摘下牙套,穿衣風格發生變化,但都沒有變得特别漂亮。
而是靠自己的才華和能力赢得尊重。
貝蒂有自己的審美觀,不迷信權威。
在資曆比她高的同事給模特 p 圖的時候。
她并不認同一味給模特 p 瘦的做法。
認爲模特原來的樣子已經很好看了。
而且她的觀念非常超前。
在主編發現死了兩年的哥哥突然複生,變性成了姐姐的時候。
主編本人都沒辦法接受。
但貝蒂卻可以。
會神色如常地跟主編姐姐讨論脫毛方式。
還會搜集各種資料和電影。
設局謊稱主編媽媽失蹤,讓主編和姐姐有促膝長談的機會。
說服了無法接受的主編。
成熟且超前的觀念讓她能夠體察客戶的心情,達到共情。
一次,在攝影師打算給剛出生的嬰兒穿金屬裝的時候。
隻有她覺得這樣不合适。
因爲嬰兒的皮膚很嫩,會被刮傷。
之後,在攝影師發現嬰兒太醜,根本拍不出好看的照片的時候。
她還會指責是攝影師認爲的美太狹隘了。
在這種情況之下,貝蒂才一步步成長起來。
盡管遭遇了很多打擊,工作全是各種瑣事,但她從不抱怨。
她還會努力提升自己,偷偷嘗試制作策劃案。
然後在合适的時機下,遞給主編。
在策劃案通過後,還不居功。
而是在會上說是主編的主意。
因爲她知道,主編比她更需要在會上獲得爸爸和客戶的肯定。
正是這樣的她才成爲行業精英。
最後還辦了自己的雜志。
她的成功不靠顔值的改變,也不是依靠跟帥哥談戀愛。
而這才是對那些「顔即正義」的觀點最有力的回擊。
在這背後并非隻是關于醜或美的探讨,而是更深層次的性别話題。
香玉重刷時,發現了一個很有用意的細節:
貝蒂經常戴的項鏈,是安妮 · 博林的同款。
這兩人怎麽看都不搭界,就像天平的兩個極端。
但其實她們故事有異曲同工之處,都是灰姑娘逆襲的故事。
貝蒂從一個平平無奇的小員工成爲雜志社主編。
而安妮 · 博林的故事更被人熟知。
她的故事已經被改編成許多影視劇。
前幾年,英劇《安妮 · 博林》還因爲選取黑人演員陷入輿論争議。
被打上了 2.3 的低分。
而在曆史上,安妮博林原本是王後的女侍,卻在背地裏與國王偷情。
最終,成功借色上位,獲得王後的寶座。
而這不隻是一段簡單的風流韻事,還推動了英國的宗教改革,讓皇權漸漸脫離羅馬教會的管控。
她們都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都铎王朝》
而透過兩人命運的交織,可以看出美與醜背後的關系。
劇中,醜女總是被霸淩。
在前期才華沒有被發掘出來的時候。
貝蒂遭到了同事的霸淩。
最喜歡的兔子玩偶被同事偷走,還被剪爛。
但貝蒂真的那麽「醜」嗎?
也并不是。
歸根結底,這樣的霸淩是基于男凝産生的。
因爲片中反複提及的美隻有一條标準,就是白幼瘦的審美體系。
還對女性的身材提出了非常嚴苛的要求。
劇中,貝蒂隻是中午吃了餡餅,就被同事瞧不起。
因爲同事們爲了保持身材,吃的都是卡路裏極少的食物。
但一個美女就能逃脫父權的霸淩嗎?
答案也是否定的。
安妮 · 博林靠美貌逆襲。
在沒結婚以前,她就掌管了英國的外交事務。
并且在外交上,擁有超過國王的影響力。
而在成爲王後之後,權力得到擴大。
她試圖讓宗教改革更加深入。
就如紀錄片《血與性:400 年王室風雲》所記錄的那樣。
在餐桌上,安妮 · 博林會給國王進言。
通過解散修道院,沒收教會财産來解決饑荒問題。
但可惜,最終她沒實現自己的抱負和政治野心。
因爲生不出兒子,她漸漸被國王厭倦。
之後,又被政敵誣陷通奸。
最終,被冠上禍國妖姬的稱号,成爲英國第一個被處決的王後。
在她的悲慘命運中,美并沒有讓她逃脫父權和皇權的掌控。
可見,美與醜不是對立存在的。
她們都被一套标準禁锢。
而這就是女性的原罪。
就如《芭比》裏呼應的金句。
「你必須永不變老,永不失态,永不炫耀,永不自私,永不消沉,不能失敗,不能膽怯。永不離經叛道。這太難了!太矛盾了!沒有人會給你獎章或說謝謝!到了最後,你不但做錯了所有事,而且所有錯都怪在你頭上。」
這樣的内核才讓這版《醜女貝蒂》脫穎而出,創下收視神話,打破了 ABC 電視台的紀錄。
隻是可惜,之後幾季的劇情卻越來越套路。
都是貝蒂遇到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最終另辟蹊徑,成功解決。
導緻收視不斷下滑。
直到第四季時,直接被砍。
而與此同時,制作人西爾維奧 · 奧爾塔還染上了毒瘾。
從冉冉升起的新星變成了瘾君子。
最後,舉槍自殺。
讓人唏噓。
而歸根結底,容貌焦慮與性别議題相通。
它不單單隻是接納自我的問題。
也不是靠整容就能一勞永逸地解決的。
它的本質,是一種規訓。
有更多像《醜女貝蒂》這樣的劇幫助我們看清這一點,或許才有走出容貌焦慮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