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長的跑道上,當對手都在大步快跑時,你放慢了腳步,即是倒退。
作爲一名曾在賽場上叱咤風雲的運動健将,李甯應該更能深刻地懂得這一道理。商場如賽場,同樣如此。
10 月 26 日,李甯官方披露 Q3 運營狀況,短短 200 餘字,多是增速下滑。消息一出,公司股價一天暴跌超過 20%。
事實上,今年以來,李甯股價已是整體大幅走低,投資者對公司的長期增長,持有較爲強烈的不安情緒。
市場的選擇
投資者是很現實的,一旦所投資的企業,出現一點不好的趨勢,他們就會作出逃的動作緊急避險。
10 月 25 日,李甯(02331.HK)例行披露今年 Q3 運營狀況:李甯銷售點(不含李甯 YOUNG)于整個平台之零售流水按年錄得中單位數增長。線下渠道(含批發和零售)錄得高單位數增長,其中直營店 20%-30% 低段增長,批發爲低單位數增長;電商渠道更是錄得低單位數下降。
這一經營表現,無論是同比還是環比,都表現出了較爲明顯的增長瓶頸。
截至今年 9 月末,李甯在國内的銷售網點(不含李甯 YOUNG)共計 6294 個,較上季度末增加 127 個,年内淨減少一個。
另外,李甯 YOUNG 銷售點數量爲 1370 家,較上季度末淨增加 89 家,年内淨增 62 家。
消息一出,10 月 26 日開盤,李甯即遭遇大賣單砸盤,盤中一度跌至 23.70 港元 / 股,全天收于 23.95 港元 / 股,大跌 20.70%,市值一天蒸發超過 160 億港元。
随即,公司緊急出台回購措施。26、27 日,分别回購 119.35 萬股和 831.65 萬股,累計付出資金超過 22.3 億港元。僅短短一個多月間,公司就已打出了 5 張回購牌。
随後幾個交易日,公司股價總體小幅回調,11 月 2 日收于 25.60 港元 / 股,總市值 674.83 億港元,仍沒有恢複元氣。同一天,同在港股的安踏體育,總市值爲 2520 億港元,是李甯的 3.7 倍。
今年以來,李甯的股價就整體表現出了明顯的走低趨勢。年初,公司股價還曾達到 81.798 港元的高點,目前已跌去近 7 成,1500 億港元市值灰飛煙滅。
如果将時間線進一步拉長,李甯股價的下跌更加慘烈。
2021 年 9 月的巅峰期,公司股價曾突破百元,達到 106 港元,總市值超過 2800 億港元。僅僅兩年時間,就跌得隻剩下零頭。
短暫的第二春
今年已經 60 歲的李甯,曾被譽爲 " 體操王子 ",是中國乃至世界體操界的标志性人物。
1989 年,李甯退役,沒有選擇從政或繼續從事體育行業,而是用自己的名字,創立了一個體育用品品牌,從運動員轉型爲一名商人。
1990 年,北京亞運會舉辦,這也是我國第一次舉辦大型國際體育賽事,關注度空前。這一年,李甯穿着自有品牌運動服,從西藏少女達娃央宗手中接過火種,開啓了火炬傳遞。借助這一盛會,李甯品牌在全中國乃至亞洲高光亮相。
李甯品牌發展的 30 年,也是中國運動品牌跌宕起伏的 30 年。在此期間,福建晉江出現了大批運動鞋服品牌,通過代言人 + 廣告轟炸,快速走紅全國。
特别是在 2008 年北京奧運會的刺激下,各運動鞋服品牌瘋狂跑馬圈地,開啓了一場開店競逐。爲接下來的行業調整,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
2011 年前後,一場空前的庫存危機波及全行業。衆多國産運動鞋服品牌,還沒來得及低價清倉,就已紛紛倒下。隻剩下李甯、安踏、特步等少數幾個品牌,繼續與耐克、阿迪等國際巨頭抗争。
因有體操王子棟加持,加之其在體育界的資源,李甯一出生就風華正茂,具有更強的品牌優勢。
2012 年以前,李甯一直是國産運動鞋服品牌的帶頭大哥。不過,在庫存危機的處理上,安踏體育的反應速度更快,轉危爲機,一舉從規模上實現了對李甯的反超,并在 2021 年,以 16.2% 的中國市場占有率,将阿迪和耐克擠下了長期霸占的霸主地位。
危急時刻,本已隐退的創始人李甯重新出山,帶領公司力挽狂瀾,重回增長軌道。
最近幾年,李甯提出并引領國潮,2018 年,将胸口印有 " 中國李甯 "4 個大字的服裝,送上了紐約時裝周的秀場。
2021 年,是李甯最輝煌的時刻。當年,公司實現營收首次突破 200 億元,同比增長 56% 至 225.7 億元,淨利潤更是同比大增 136% 至 40 億元。
不過,這樣的增長未能持續下去。2022 年,公司營收增速跌至 14.31%,淨利潤止步不前。
今年上半年,公司在營業收入同比增長 12.98% 的情況下,淨利潤下滑 3.11%。
更長的擔憂
當國潮的勁風吹過,品牌之間的競争,最終還是要回到産品本身,特别是具有功能屬性的運動鞋服。
最近幾年,李甯在研發上的投入,不僅低于阿迪、耐克等國際巨頭,研發投入比,與安踏、特比甚至 361 ° 相比,都不占優勢。公司将更多的錢,用到了明星代言、綜藝贊助等營銷推廣上。
2022 年,公司研發投入 5.34 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 23.53%,而廣告和市場推廣開支由上年的 17.79 億元增至 22.79 億元,同比增長 28%。
消費者明顯感覺到,李甯最近幾年核心單品的價格快速提升,而與此同時,逢年過節品牌又一直在打折促銷,産品的價值究竟幾何,讓人感到懷疑。
在今年的中報中,公司坦言,爲了促進消費,增加了折扣力度。這就是公司當期增收不增利的原因。
李甯今後幾年能否重回快速增長的軌道?摩根士丹利通過報告作出了自己的判斷。
大摩的報告顯示,今年 -2025 年,李甯的銷售額預測分别下調 6%、11% 及 13%,盈利預測分别下調 17%、17% 及 16%。
預估今年公司銷售額增長 8%,盈利倒退 8%,淨利潤率預測由 15% 下調至 13.3%。其預測的依據是,李甯當前的折扣幅度較之前預期更高,對毛利率和銷售額都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大摩同時也認爲,李甯的長期前景,還是被低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