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圖蟲創意
9 月 4 日,廣東省醫療保障局官網發布了《廣東省醫療保障局關于公布輔助生殖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和支付政策的通知》(下稱《通知》)。《通知》明确, 将原實施的 24 項輔助生殖類項目優化整合爲 12 項醫療服務價格項目,實施政府指導價;将 " 取卵術 " 等 8 個輔助生殖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納入廣東省基本醫療保險支付範圍,《通知》自 2024 年 10 月 1 日起實施。
圖源:廣東省醫療保障局
此前, 國家醫保局等 17 部委印發《關于進一步完善和落實積極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導意見》,指導地方綜合考慮醫保(含生育保險)基金可承受能力、相關技術規範性等因素,逐步将适宜的分娩鎮痛和輔助生殖技術項目按程序納入醫保支付範圍。廣東根據國家部署,将部分治療性輔助生殖技術項目納入醫保支付範圍,并明确支付政策。
根據《通知》,廣東将原實施的 24 項輔助生殖類項目優化整合爲 12 項醫療服務價格項目,公立醫療機構開展輔助生殖類醫療服務均按上述項目收費,不得選用其他醫療服務價格項目進行收費。
《通知》明确,根據國家醫保局的部署,廣東将 " 取卵術 " 等 8 個輔助生殖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納入基本醫療保險支付範圍。不孕不育輔助生殖技術治療的門診醫療費用參照門診特定病種待遇予以保障,不設起付線,政策範圍内支付比例參照住院标準執行。各市可根據醫保基金支付能力等情況,合理設置年度最高支付限額。
2023 年以來,多地陸續将輔助生殖技術納入醫保報銷範圍,此後,多個省份醫保部門積極跟進。根據國家醫保局,截至 2024 年 9 月 1 日,已有北京、廣西、内蒙古、甘肅、新疆、山東、上海、浙江、江西、青海、吉林、江蘇、河北、安徽、海南、福建、河南、陝西、西藏等 19 個省份及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将輔助生殖技術納入醫保報銷範圍。
中華醫學會生殖醫學分會主任委員、 重慶市婦幼保健院主任醫師黃國甯指出,随着經濟社會發展以及生育政策調整,很多高齡女性加入生育隊列,但面臨的生育問題更加複雜,對輔助生殖的需求也更加迫切,将輔助生殖項目納入醫保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緩解不孕夫婦的經濟壓力,對我國生育率提高也有助益。
事實上,随着生育年齡的推遲和多胎政策的開放,我國高育齡婦女 ( 35-44 歲 ) 的占比正逐漸提升,是輔助生殖消費的主力人群之一。從占比來看,高育齡婦女占比從 2000 年的 35.2% 提升至 2020 年的 39%,并将在 2030 年進一步提高至 48%。
不孕不育人群方面,根據中國人口協會、國家計生委聯名發布《中國不孕不育現狀調研報告》顯示,我國孕齡夫婦 ( 21-49 歲 ) 的不孕不育率從 20 年前的 2.5%-3% 攀升至近年的 12.5%-15% 左右。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預測,2023 年我國不孕不育患病率将超 18%,不孕不育患病人數将從 2018 年的 4.8 千萬對增長至 2023 年的 5 千萬對。
實際上,随着三孩政策放開、輔助生殖項目納入醫保等利好的催化,輔助生殖賽道持續升溫。據弗若斯特沙利文預測,2023 年我國不孕不育患病率将超 18%,不孕不育患病人數将從 2018 年的 4.8 千萬對增長至 2023 年的 5 千萬對,至 2025 年輔助生殖服務市場規模将增長至 854.3 億元,逐步逼近千億市場大關。
盡管輔助生殖潛在的市場前景較爲廣闊,但我國卻面臨着輔助生殖有效需求釋放緩慢、輔助生殖的滲透率較低的問題,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數據,2018 年,我國輔助生殖行業滲透率僅 7.0%,遠低于同期美國的 30.2% 和歐洲的 35.2%。
平安證券指出,相較于患者的支付能力,較高的價格,使得一些中低收入人群對輔助生殖項目望而卻步,價格高企制約了患者的選擇。以 " 試管嬰兒 " 爲例,前期準備工作很複雜,體外受精、胚胎移植的技術含量高,費用少則兩三萬,多則六七萬甚至更高,後期監測與保胎同樣花費不菲。并且 " 試管嬰兒 " 并不能保證一次受孕,目前臨床妊娠成功率爲 50%,抱嬰回家率爲 35%,如果經曆多個周期,或胎停之後從頭再來,費用就會疊加上漲。
據了解,國内人工授精成本一般爲 5000 元 / 周期,而試管嬰兒技術成本一般爲 25000-40000 元 / 周期。根據《中國高齡不孕女性輔助生殖臨床實踐指南》測算,女性在 35 歲及以下時,平均需要 3 個治療周期成功活産,單次取卵周期價格約 3.3 萬元 -4.2 萬元。育齡女性成功活産一次至少需要花費 10 萬元,甚至更多,對普通家庭來說經濟負擔較大。
(時代财經記者陳澤旋,綜合自南方 · Plus、21 世紀經濟報道、國家醫保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