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已經有消息曝出:繼賽力斯之後,奇瑞、極狐和江淮會陸續加入華爲的智選車模式。
同時,再加上最近共計 21 個問界商标,轉讓給華爲技術有限公司,外界猜測:華爲将通過 " 問界 " 品牌,來兼容與其他車企合作的全新車型。
不過,事實可能并非如此。
* 圖片來源餘承東微博
餘承東在個人社交平台表示:華爲智選車業務,首款純電轎跑将率先搭載 HarmonyOS 4 ,新車爲華爲與奇瑞合作的全新智選車品牌推出的首款車型。
與星途星紀元 ES 基于相同的 E0X 平台開發,新車将于本季度亮相。
且從車頭的 " LUXEED " 标識,到奇瑞新能源商标列表的 " 智界 "。商标權都在奇瑞手裏。
說明新車可能不會沿用 " 問界 " 品牌,未來的推廣、銷售渠道會重新搭建,還是與問界 " 混編 " 呢?
此外,根據純電轎跑的定位來說,這款新車也将面臨競争最激烈的細分市場,華爲的技術賦能,又會加分多少呢?
先說說爲什麽要關心保值率。相比加速、空間和續航等表面參數,保值率同樣是重要的購車參考,這項數值,直接影響着我們轉售、換車時的殘值,與使用成本息息相關。
華爲 LOGO 會重回展廳嗎?
先簡單介紹一下華爲智選車模式,即華爲深度參與車企造車,從設計、研發到銷售,均擁有頗高的話語權,最終新車還會通過華爲的零售渠道銷售,算是爲車企全方位的深度賦能。
此前,這類合作方式,還引起過 " 華爲是否親自下場造車 " 的讨論,除了産品力本身,還有華爲的銷售體系支持。
我們也曾分析過,餘承東希望通過 " 華爲問界 " 的命名方式(AITO 更名 HUAWEI 問界,華爲要攤牌造車了?),來提升在汽車行業的影響力,但方案最終被公司否決。
" 華爲 " 品牌的相關宣傳物料,也被剔除,但在生态打造上可以繼續。
而在此次的預告中,餘承東并未提及問界,外界猜測:華爲的智選車生态或許會有新的動作。
也不難理解,畢竟問界是華爲與賽力斯聯合打造的,其他新加入的品牌沿用,難免心存芥蒂。
但随着合作夥伴的增多,如果每加入一位都起新名字,不同品牌與車型之間的營銷、推廣将更加複雜,且增加運營成本。
所以,老狐猜測:未來像問界、智界等,統一在華爲生态體系下,或許是最爲合理的平衡方案。
至于銷售渠道,華爲正建立全新的汽車銷售門店,計劃招募更多的經銷商,采用加盟代理的模式,并優先從手機端投資人中進行招募。
但不同的序列放在同一個展廳銷售,最終考驗的還是資源整合能力,或許華爲的汽車展廳,更接近于賣場,爲不同的産品序列劃分專屬區域,再有專門的工作人員負責服務,各序列會相對更加垂直、細化。
當然,這隻是咱們的猜測,具體情況還是要看後續官方信息。
不過,最麻煩的是售後,面對不同序列車型的維修、保養,零配件與人員培訓操作,對體系力、執行力的壓力更大。
全新 LUXEED 勝算幾分?
根據星途星紀元 ES 純電中大型轎車的定位來說, LUXEED 應該也是相同的級别,在這一細分市場,真的可以用強手如林來描述。
老狐捋了一下,傳統豪華品牌包括奔馳 EQE 、保時捷 Taycan 等;新勢力有特斯拉 Model S 、蔚來 ET7 和哪吒 S 等;創二代彙集了極氪 001 、飛凡 R7 、智己 L7 等。
售價區間橫跨 20 — 100 萬元,競争的跨度是相當大的。
但結合實際市場份額,銷冠比亞迪漢是繞不過的,新車月均銷量在 2.5 萬輛左右,對于一款售價超過 20 萬元的中國品牌轎車來說,堪稱現象級。
熱賣的原因,除了比亞迪的技術背書,純電、插混雙動力選擇也是一大優勢。
從技術路線分析,無論華爲,還是奇瑞,同樣有能力爲 LUXEED 提供增程與純電兩種技術路線,尤其是奇瑞,制造體系與實力,比賽力斯強了不止一點點,是有足夠的能力與比亞迪正面掰手腕的。
同時,華爲的智能座艙與智能駕駛輔助能力,又緊抓科技前沿,新發布的 HarmonyOS 4 系統,在個性空間、AI 語音、運轉速度和安全性上又有了進一步升級。
比如:車機系統可以執行 " 車窗打開一條縫 " 等模糊性表達。
此外,餘承東曾描述:華爲智駕輔助無限接近 L3 級。隐藏邏輯是能力已經可以實現,隻是在等待相關規定發布。
目前,華爲 ADS 2.0 的城區 NCA 功能已在上海、深圳、廣州、杭州、重慶 5 座城市開放。
根據規劃,今年三季度,将落地 15 個無圖城市,四季度新增 30 個無圖城市。高速 NCA 已經覆蓋近 300 個城市。
LUXEED 算是一次強強聯合,如果未來售價合理的話,有機會對市場展開前所未有的沖擊,新車代表了傳統制造實力與尖端科技技術的結合。
但更大的隐憂,或許是如何解決内耗問題?
相比問界現有的 SUV 車型來看, LUXEED 的首款純電轎跑,并不存在直接競争關系。
但根據爆料,華爲與奇瑞還将合作推出一款中大型 SUV ,定位與問界 M7 有所重合。 再加上與江淮合作 MPV ,與極狐合作轎車,未來不同序列之間,或許将存在一定的内部競争。
如果大家都在統一門店銷售,如何平衡幾家合作夥伴的關系,同樣相當重要。
進入智能汽車時代以來,憑借着車機與智駕輔助的技術優勢,含 " 華 " 量曾一度成爲産品力競争的重點,但礙于供應商的行業定位,不想親自下場造車的華爲,隻能通過與合作夥伴來落地核心技術的自我實現。
奇瑞加入智選車,無疑拓寬了華粉們的新選擇,對于消費者來說是好消息。
但是在 LUXEED 的預告中,餘承東并未提及問界,似乎意味着華爲智選車生态,将會有新的變動或诠釋。
時至今日,華爲是否親自下場造車已經不再重要,但對于消費者、合作夥伴而言,如果 " 華爲 " LOGO 能夠上車,或爲統一生态賦能,對于市場競争的不斷升級,無疑有着更直接的說服力。
參考資料:
餘承東微博
編輯:澤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