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可以運算情感,卻無法傳遞真心
11 月 19 日,廣告界一顆重量級的 " 聖誕炸彈 " 提前爆炸。可口可樂推出了一支由 AI 主導創作的聖誕廣告,本想用創新的方式爲品牌注入 " 未來感 ",卻反而引發了觀衆的集體冷漠和嘲諷。廣告中的場景,盡管精準複刻了聖誕村落的童話氛圍,卻少了靈魂深處最關鍵的一抹情感漣漪。
在廣告中,虛拟雪花飄落得無比标準,聖誕老人微笑得精确無比,小孩拿到可樂時的表情設計得毫無破綻。但觀衆看完後卻感到一種難以形容的不适感," 這廣告像一張畫得太用力的笑臉,假得讓我想哭。" 網友如是評價。
這是 " 恐怖谷效應 " 的經典重現——當 AI 的表現離人類情感的真實感越近,觀衆的不适感反而越強烈。問題不是因爲這廣告不夠逼真,而是它太過 " 精準 ",精準到失去了靈魂的溫度。
圖源: 可口可樂聖誕廣告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石黑一雄曾在《别讓我走》中警示過未來科技的冷酷無情:" 科技的進步未必是爲了人類的幸福。" 這句話,像極了可口可樂的這場滑鐵盧。曾經,我們以爲 AI 将成爲創意産業的錦上添花,如今才發現,它更像是偷走人類溫情的 " 創意綁架者 "。
這一幕,與電影《銀翼殺手 2049》的名場景何其相似。片中的虛拟女友喬伊,完美地迎合了主角 K 的所有情感需求,但她的存在始終無法讓 K 感受到真實的陪伴。人類的複雜情感,無論用多少精妙算法和代碼,都難以模拟得惟妙惟肖。AI 模仿的,隻是表象,而人類需要的,是靈魂的共振。
可口可樂的失敗背後,是科技企業和廣告主們的誤解:他們以爲用數據就可以解構情感,以爲用算法就能精準傳遞溫暖。但情感從來都不是 " 設定 " 出來的,而是在真摯交流中自然流露的不可預見性。
心理學家卡爾 · 羅傑斯曾指出,人類情感的本質是 " 被理解與共情 "。而 AI 生成的聖誕廣告,像是一個會模仿笑容的機器人,雖然嘴角上揚的弧度無懈可擊,但缺少的正是觸動心靈的深刻連接。
以聖誕節爲例,這個節日的核心從來不是禮物的堆砌和場景的裝點,而是家庭間的團聚和愛意的表達。回想經典的聖誕電影《小鬼當家》,凱文獨自在家時,不是憑借奢華裝飾驅散孤獨,而是依靠家人歸來的擁抱,找回了真正的溫暖。這種微妙的感情,是 AI 無法賦予的,因爲它無法體會到離别的思念和重逢的欣喜。
可口可樂廣告的翻車并非孤例。近年來,AI 生成内容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創意産業,但它一次次在情感表達上遭遇挫敗。這不僅是技術上的局限,更是對人性的深刻反思。
2024 年巴黎奧運會,全球目光都聚焦于這一體壇盛事。而谷歌則趁機推出了一支以 " 雙子座 "AI 模型爲核心的廣告:一個小女孩希望給自己的田徑偶像西妮 · 麥克勞克林寫信,父親便讓谷歌 AI 代爲執筆,生成了一封 " 完美的信件 "。在廣告結尾,小女孩微笑着看着信件被送出。
但廣告播出後,輿論瞬間炸開了鍋。一些觀衆認爲廣告傳遞的信息極爲消極:" 本來是一段父女情感交流的機會,卻被科技的便利奪走了。" 一封信,代表的是孩子自己獨特的語言和心意,而不是數據計算出的格式化表達。更有人憤怒地表示:" 科技真的要插手到孩子表達情感的權利了嗎?"
谷歌的 " 雙子座 "AI 模型雖強大,但此廣告卻像是科幻電影《銀翼殺手 2049》的再現——人工生命體雖擁有邏輯完美的語言,但情感的内核永遠空洞。書信傳遞的情感鏈接,因技術的幹預變得稀薄而脆弱,最終讓整個廣告變成一場毫無溫度的實驗。
圖源:谷歌奧運廣告片
2024 年 8 月,日本麥當勞推 出了一則 AI 生成的薯條優惠廣告。廣告中,11 位 AI 美女以不同風格出鏡,展現薯條的多樣魅力。從甜美可人的制服女孩到冷豔高貴的模特,每個角色都被精心設計,以吸引年輕觀衆和社交媒體用戶。
廣告在視覺上确實引發了一波贊歎,尤其是 AI 生成的角色個性鮮明、畫面流暢,幾乎讓人分辨不出真人和虛拟人物的差别。然而,負面聲音也很快湧現。有網友批評這些 AI 角色的 " 整形臉 " 審美太過單一,表情過于機械化,甚至有人調侃:" 這些恐怖的 AI 美女讓我不想吃薯條了。" 此外,廣告的炫技風格也讓觀衆忽略了産品本身,反倒引發了對麥當勞薯條口感和品質的質疑。
麥當勞的這支廣告,乍看是一場成功的營銷創意,但本質上卻因 " 人味 " 的缺失而失分。美食廣告應該喚起人們的食欲,勾起他們對簡單美味的渴望,而不是制造一種遙不可及的疏離感。
圖源: 麥當勞廣告片
AI 的 " 空洞 " 創作,不僅在廣告中,在影視創作領域,類似的翻車案例也屢見不鮮。 2024 年芒果招商會上,于正發布了新劇《玉茗茶骨》的 AI 先導片。 片中試圖展現一個 " 女尊男卑 " 的權謀世界: 女性争權奪勢,而男性則淪爲繁衍後代的工具。 這部劇的設定新穎大膽,但卻因 AI 生成的先導片成爲衆矢之的。
先導片中所有角色的外貌、背景的紋理、乃至服飾的細節都由 AI 生成。然而,這種技術炫技式的制作風格很快暴露出問題。畫面油膩、人物表情僵硬、動作缺乏流暢感,更有網友調侃:" 這是用楊幂的鼻子、迪麗熱巴的眼睛、劉亦菲的嘴巴拼接出來的女主角嗎?"
一位專業影評人直接指出," 這段先導片像是一個沒有靈魂的工業品,完全無法讓我關注劇情本身。" 由于技術限制,AI 無法展現表演中的情感波動,這讓影片内容顯得冰冷而單調。即便概念再有新意,最終的呈現效果也像是一次未完成的作業。
圖源: 《玉茗茶骨》AI 先導片
從谷歌的 AI 信件,到麥當勞的 AI 美女,再到可口可樂的聖誕廣告和影視劇的 AI 先導片,科技的力量無疑令人驚歎。但情感的複雜性恰恰是 AI 難以模拟的。1950 年代的可口可樂聖誕廣告,畫面粗糙但情感濃烈:孩子們看到彩燈卡車駛入小鎮時的歡呼,居民們圍坐在桌邊分享一罐可樂時的微笑,那種歸屬感和人情味,簡單卻直擊人心。而今年的可口可樂聖誕節 AI 廣告,即便畫面再精緻,也不過是一台機器刻意讨好觀衆的 " 表演 ",缺乏真實的感動。
情感,是無法公式化的。正如心理學家卡爾 · 榮格所說:" 每個人的情感都有其獨特的原型,而這些原型往往無法用邏輯和語言完全解釋。" 換句話說,人類的情感體驗是無法被數據複制的。AI 可以生成複雜的畫面,甚至模仿人類語言,但它永遠無法理解一個擁抱、一句歎息背後的意義。
或許,我們可以從這些失敗的案例中汲取教訓。AI 在創意産業中,最适合的位置不是主導者,而是輔助者。例如,AI 可以用來加速電影後期制作,或爲廣告生成多個備選方案,但最終的情感表達,必須由人類把控。正如喬布斯曾說過的那句話:" 技術應該成爲人類心靈和創造力的延伸,而不是替代品。"
2024 年的 AI 創作浪潮,或許隻是一個開始。從可口可樂到谷歌再到麥當勞,這些失敗的案例在提醒我們:當技術無處不在時,人類的情感是否還能被看見?
" 情感,是創意的靈魂。" 當我們把情感表達交給 AI 時,也許獲得了更快的制作速度和更低的成本,但我們同時也失去了那些最能打動人心的獨特瞬間。未來屬于那些能用技術增強人性溫暖的人類創作者,而不是那些試圖用科技替代人性的冰冷算法。
在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也許我們應該重新思考:什麽樣的未來,才是值得我們共同期待的?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 "ST 商業研究社 ",作者:ST 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