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千萬粉絲網紅小慧君被封号引發網友熱議。
據了解,2020 年 11 月,劉某慧(小慧君)發視頻哭訴被老闆孫灏羽性騷擾,并強迫她簽訂含有霸王條款的合作協議,同時表示孫灏羽騷擾公司多位女藝人。網紅姚某傑(巧樂茲夫婦)等多人轉發支持。
對此,孫灏羽否認指控,先後起訴劉某慧、姚某傑 2 人。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2022 年 6 月 26 日、6 月 28 日兩起案件的一審判決顯示,認定劉某慧簽訂的短視頻獨家協議合法有效,劉某慧、姚某傑爲實現 " 低成本 " 解約目的,虛構公司法人孫灏羽性騷擾的短視頻,企圖用輿論施壓,其行爲侵犯了公司名譽權。
據紅星新聞報道,孫灏宇向記者出示的河北省秦皇島市海港區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顯示,2022 年 6 月,法院認定,劉某慧指控的孫灏羽性騷擾一事爲虛構。劉某慧和姚某傑用輿論施壓赤度文化公司,以實現 " 低成本 " 解約目的。法院分别判決劉某慧和姚某傑在其抖音、微博等網絡平台賬号上對赤度文化公司道歉、澄清事實,分别向赤度文化公司賠償 5 萬元,承擔原告方律師費 7000 元。
圖片來源:紅星新聞截圖
" 性騷擾 " 竟是自導自演
據了解,劉某慧此前在其抖音賬号上發布視頻訴稱,2020 年 3 月,赤度文化公司老闆孫灏羽在微信上向其表白,并暗示她 " 脫衣服給他看 ",對她進行 " 騷擾 "。劉某慧曬出的聊天記錄中,一個備注爲 " 赤度 孫灏羽 " 的人問她:" 喜歡男孩還是女孩?"" 我合适不?"" 試試?" 劉某慧還表示,據她所知,公司裏受到騷擾的還有其他女性。
劉某慧在網絡上發布上述視頻後不久,網紅夫婦姚某傑和陳某雨發布視頻稱,他們和劉某慧同爲赤度文化公司的達人,和公司簽訂合同後,不僅沒有得到公司任何幫助,還被 " 強行 " 要求接廣告、參加活動等。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5 月 21 日,孫灏羽接受紅星新聞采訪時,對上述指控悉數否認。他告訴記者,劉某慧的 " 小慧君 " 和姚某傑夫婦的 " 老婆愛吃巧樂茲 " 賬号,都是赤度文化公司孵化的。事發前,公司得知劉某慧和姚某傑夫婦違約跳槽去了别的 MCN 公司,于是分别向劉某慧和姚某傑提起仲裁訴訟,要求他們按此前簽訂的合同,向赤度文化公司支付賠償金。而他們試圖通過造謠,逃避違約金。
相關證據顯示,劉某慧和姚某傑被裁決向赤度文化公司支付違約金。孫灏羽還曬出了劉某慧、姚某傑等人在微信群内商讨策劃 " 造謠 " 的聊天截圖。在名爲 " 血拼赤度 " 的群中,姚某傑和劉某慧讨論,一個針對 " 公司 ",一個針對孫灏羽(公開發表言論),還有 " 軍師 " 爲他們出謀劃策。姚某傑表示 " 這次就是奔着解約去的 "" 反正我是把解約費降到最低 "。群裏還有和上文提及的發聲内容相似的文案草稿。
劉某慧與姚某傑已被法院列爲被執行人
資料顯示,孫灏羽關聯秦皇島赤度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8 年 8 月,注冊資本 1000 萬人民币,孫灏羽爲該公司全資大股東。風險信息顯示,此前該公司因合同糾紛申請執行多位自然人,包括張某某、歐某某等。
今年 1 月以來,劉某慧與姚某傑已先後被法院列爲被執行人,其中劉某慧被強制執行 5.9 萬餘元,姚某傑被強制執行 0 元。此外,巧樂茲夫婦另一運營博主陳某雨被赤度公司及孫灏羽起訴,涉及名譽權、榮譽權糾紛。
人民熱評:網紅小慧君虛構性騷擾被封号,合理合法!
5 月 22 日,人民熱評:網紅小慧君虛構性騷擾被封号,合理合法!機關算盡太聰明,最終裏外不是人。
人民熱評稱,小慧君精于算計,深谙網絡傳播之道,虛構事實利用輿論施壓公司,蒙蔽了不明真相的網友,起初确有效果。但她低估了法律的尊嚴,低估了受害方的維權決心,也低估了廣大網友的辨别力。
細看小慧君的造假、造謠手段,構思可謂 " 精密 ",此人有一定的演技。無論拿所謂的被性騷擾說事,還是向網上投放相關視頻,無論賣慘,還是把自己打扮成正義人士——公開發聲是希望不要有更多的人被騙,乃至拉同事助陣、讓同事現身聲援,每一步都工于心計,都戳中當前的輿論傳播要點。但是,假的畢竟是假的,綁架輿論是不可能時時得逞的。
如今,法院判決結果出來了,小慧君被網友唾棄,身敗名裂。此事帶給人們的思索是,網上一些所謂的賣慘,并不靠譜;一些所謂的指證,暗藏玄機。如果網友頭腦一熱,輕易相信,就會被牽着鼻子走,淪爲工具。面對聳動人心的劇情,要保持理性,讓子彈飛一會。
小慧君事件可怕之處在于,她讓網友陷入了 " 狼來了 " 的思維困境。舉個例子,當網友真正遇到了性騷擾,她們在網上求助時,網友就會打個問号,滿懷狐疑。由此可知,小慧君拿所謂的被性騷擾來炒作,不僅傷害了受害者的權益,無形之中也給那些真正需要維權的人造成不良影響,這是其可惡之處。
據報道,面對法院判決,小慧君等人到目前爲止,仍未履行法院判決中公開賠禮道歉的判罰。受害者表示,将以個人名義繼續起訴小慧君以及在群聊内協助其造謠诽謗的人。依法維權,讓小慧君承擔應有的法律代價。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紅星新聞、人民熱評、公開資料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