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培養習慣,尤其是孩子處在 6-12 歲這個年齡階段。
在孩子 12 歲之前幫助他養成好習慣,不僅會讓孩子受益一輩子,父母自己也會省心很多。
假期是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習慣的好時機,家長可以利用好這段時間,幫孩子培養幾項受益終生的好習慣。
禮儀習慣
孩子需要養成的好習慣有很多,包括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以及一些必要的禮儀習慣。首先這些禮儀習慣,爸媽們借鑒下吧,然後教給孩子,讓孩子受用一生。
1.彎腰撿東西、系鞋帶時,一定要蹲下,不能撅着屁股朝天,看起來很不雅。
2.吃東西不要發出聲音,千萬不要狼吞虎咽,既不利于消化,又有損形象。面條要咬斷吃,不要往肚裡吸;喝湯用小勺。
3.坐闆凳要雙膝并攏,雙手放在膝蓋上,隻坐椅子的三分之一;千萬不要雙腿張開、或翹起二郎腿,醜死了。
4.到别人家做客時,未經主人允許,不要随意亂翻東西。
5.不管什麼食物,再喜歡吃也要控制,尤其不要暴食暴飲,不管在家還是在外。
6.到别人家做客,不管主人燒的飯菜是否符合自己的口味,都要發出真誠的贊美,表示好吃,以示尊重。
7.用餐完畢,最好幫主人一起收拾餐桌;即使對方不讓幫忙,也要有這個舉動,表示感謝。
8.接打電話,第一句要說 " 你好 ",話說完畢,讓對方先挂電話;如果對方讓你先挂,說過 " 再見 " 後,停頓 3 秒再挂。
9.别人為你添茶、倒水或提供服務時,一定要欠身坐起或用手扶扶杯子,以示尊重。
10.看别人手機照片或電腦等其他物品,未經允許,不要往下翻動。
11.公共場合,少吃豬手、骨頭、雞爪等大骨頭類食物。尤其是女孩子,龇牙咧嘴啃東西的樣子,實在不好看。
12.對人友善,時刻保持微笑。這是世界通行證,不分國界,不需翻譯,永不過時。
這些禮儀知識,都是一個人良好修養的具體體現,爸媽不僅要教給孩子,而且自己首先要做好。因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一言一行都對孩子有着很大的影響。隻有爸媽自己做好了,孩子才會 " 有樣學樣 ",自覺遵守良好的禮儀規範。
除了這些禮儀修養習慣,爸媽們還要激發孩子自主學習的習慣,後面的管理就會輕松很多,可見,有一個好的學習習慣是多麼重要!
學習習慣
學生階段是良好習慣的關鍵期,是人的成長的起步階段,也是人的基礎素質形成的開始階段。小學階段,重要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習慣的培養,成績忽好忽壞的孩子,或者像上面那位孩子一樣,雖然很聰明,但就是不愛學習的,往往缺乏良好的習慣。
尤其是新入學的孩子,更應該重視習慣培養,以利于為後繼學習打好基礎,為孩子的發展打好底色。
下面的這份小學生習慣養成一覽表非常實用,值得家長永久收藏。
7、8 歲習慣:
1. 能獨立并按時完成作業;
2. 養成正确的寫字、握筆姿勢,以及坐姿;
3. 自覺閱讀課外繪本(帶拼音)。
9、10 歲習慣:
1. 每天預習;
2. 獨立學習和思考能力;
3. 作業幹淨整潔;
4. 閱讀課外讀物。
11、12 歲習慣:
1. 認真聽講;
2. 每天預習複習;
3. 積極思考;
4. 作業趕緊整潔并正确率要高。
13、14 歲習慣:
1. 自主學習,提前預習複習;
2. 積極思考,對問題有自己的見解;
3. 閱讀科普讀物與文學作品。
15 歲習慣:
1. 回答問題注重規範;
2. 有收集記錄的習慣,尤其是錯誤的地方;
3. 學會舉一反三;
4. 涉獵廣泛,關注時事新聞。
教育就是習慣培養,尤其是小學階段。
孩子需要養成的好習慣很多,上面的習慣都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習慣,在孩子 15 歲以前養成,會為孩子以後的學習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家長要有耐心,堅持做下去,這樣孩子上了高中後就會很省心了。
生活習慣
孩子除了要有以上良好的習慣外,更要有以下這些技能,你家孩子都有嗎?
态度篇
如果說人生是一章樂曲,那人生态度就是基調,它決定了命運的走向。
1. 積極:
對生活有着積極的态度是相當重要的。當然,事情可能會變得很糟,但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所以應該停止抱怨,尋求解決方案,最重要的是,要堅信自我,擺脫負面思維。
2. 動力:
要知道達到目标的關鍵不是紀律,而是動力。如何采用不同的方式激勵自己,并體驗完成目标的喜悅心情。一開始,先設定一些較小的,容易達到的目标,從而逐漸鍛煉這種技巧。
3. 拖拉:
這是成年人的常見毛病 ( 甚至小孩也如此 ) 。我同意在某些時候,人們應當悠遊度日,享受慵懶的時光。但是,當我們必須做某些事情的時候,怎麼保證我們能夠按時完成呢?教導孩子要吸取拖拉的教訓,找出他們拖拉的習慣,并且研究如何克服它。
4. 激情:
成功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找到使你激情洋溢的事物,并全情投入。你的孩子還無法在年幼時找到這個答案,但是你應該指導他們發現自己的激情所在并且對其不懈追求,讓他們了解這樣做的重要性。
社交篇
我們生活在社會裡,就永遠離不開社交,孩子也是如此。
1. 合作:
從小,我們就被灌輸競争主義,這也是成人世界的寫照。結果呢,卑鄙陷害、互相拆台、忿恨抱怨充滿了我們的生活。相反,請教導你的孩子,人們是可以達到共赢的,幫助他人成功,将使你自己更加成功。告訴孩子結交朋友勝于制造敵人,在競争之前先學會團隊合作。
2. 同情:
這是被學校完全忽略的主題。事實上,孩子在學校學到的往往不是同情并幫助他人,而是增加别人的難處。應該教導孩子設身處地地了解别人,并去幫助别人擺脫痛楚。
3. 愛心:
愛心和同情是雙胞胎,同情着重于減輕别人的痛楚,而愛心則是希望他人幸福。這兩者都是至關重要的。
4. 傾聽:
我們的孩子在學校學習到如何傾聽了麼?或者如何與人交談麼?也許這就是為什麼許多成年人都不具備傾聽這個重要能力的原因。要孩子學會如何真正地傾聽他人,從而能夠理解和感覺他人。
5. 交談:
交談與傾聽是緊密關聯的,而學校并沒有教導孩子交談的藝術。事實上,學校告訴孩子在大部分情況下交談是不對的,然而我們往往需要的是互相交談,而不是教導。這是非常重要的社交技巧,從小就應該在家裡實踐。請學會與你的孩子交談,而不是隻要他聽話。
實物篇
怎麼樣生活得舒适有條理,是父母給孩子最寶貴的遺産。
1. 家務:
如何保養和維修房屋的各種物件,包括管道、電器、冷暖設備、油漆、蓋屋頂、剪草等等。掌握進行基礎維護的工作和方法,并且知道什麼時候該叫專家來幫忙。
2. 清潔:
太多的成年人沒有學會如何送洗衣物,如何清潔房間,如何使房子井井有條,如何進行每周、每月的大掃除。不要隻是讓孩子做這做那,而要他們真的學會這些事情。
3. 組織:
讓孩子學會如何擺放文件,如何讓事物各就各位,如何建立待辦事宜,如何建立工作流程,以及如何集中精力在重要工作上。
本文内容來自網絡版權原創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