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大戰開打。
微軟投資的 OpenAI 推出的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 ChatGPT 幾乎被看作傳統搜索引擎的掘墓人,搜索引擎巨頭谷歌、百度迅速發起反擊。
2 月 7 日,谷歌宣布它将在未來幾周内推出一個名為 Bard 的聊天機器人。同一天,百度也宣布旗下的聊天機器人 " 文心一言 " 會在 3 月完成内測,面向公衆開放。
去年 11 月由 OpenAI 悄悄推出的 ChatGPT 一直占據着互聯網讨論的熱門位置。它能清晰、連貫地回答複雜的問題,這讓許多用戶期待它在教育、商業和日常生活中掀起一場新技術革命。但一些人工智能專家建議謹慎,因為像 ChatGPT 這樣的聊天機器人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而且天生就容易胡編亂造。
先說一個很多人不知道的知識,據投資人吳悅風透露,ChatGPT 的出現,違背互聯網公司的傳統操作,它是靠錢和人力 " 堆 " 出來的。《經濟學人》有一張圖,對比 AI 領域近年來各機構的論文發表數,谷歌遙遙領先,微軟也不遑多讓,斯坦福大學、亞馬遜等均有所斬獲,而 OpenAI 墊底,且與前述幾家差距不小。然而,OpenAI" 花了非常多的錢和人力去給 AI 做早期培訓,喂出來了 ",數據量可能高達 14TB。也就是說,ChatGPT 的成長過程中," 人工 " 可能大于 " 智能 "。
谷歌原本有機會更早推出自己的聊天機器人,早在六年前它就将人工智能研究作為公司的大方向并持續投入,ChatGPT 背後的一些技術也來自谷歌内部團隊的早期研究—— ChatGPT 名稱裡的 GPT( Generative Pre-training Transformer)技術最早是谷歌發明的,它接收一串文本并預測接下來會發生什麼。ChatGPT 通過讓真人向人工智能模型提供不同答案的反饋,對輸出做了微調,從而改進了 GPT。
谷歌承認,之所以謹慎行事,有兩個重要原因。一方面聊天機器人容易向用戶提供自以為正确的錯誤信息。另一方面,根據從網絡上搜刮來的文本訓練的聊天機器人很容易表現出種族和性别偏見,并重複仇恨性語言。這會對産品可信度和公司聲譽造成難以預測的打擊。
由于對公司在這個問題上過度謹慎感到沮喪,2020 年,谷歌内部一些高管和研究人員出走,建立了利用相同技術的創業公司。
ChatGPT 橫空出世,谷歌坐不住了,很擔憂聊天機器人會取代搜索引擎。它投了由 OpenAI 團隊核心成員出來做的同類公司 Anthropic 約 3 億美元,自家的聊天機器人 Bard 也加緊内部測試。谷歌 CEO 透露,到時候 Bard 會整合進搜索引擎," 将複雜的信息和多種觀點提煉成易于理解消化的形式 ",并暗示自家的聊天機器人 " 更負責任 "。
從 ChatGPT 向公衆推出開始,關于聊天機器人的現實想象空間、商業前景、倫理等方面的讨論一直沒有停止。
有教哲學的大學教授發現有學生用 ChatGPT 寫論文,把 ChatGPT 生成的内容當作自己文章的一部分。未來随着聊天機器人智能程度提升,學術剽竊行為會越來越難被證明。據調查,有 89% 的大學生通過 ChatGPT 寫作業,50% 借助它來寫論文。求職者用 ChatGPT 寫求職信也讓 HR 頭痛,他們發現要從文風雷同的信中篩出進入下一輪的面試者讓自己工作量大增。
戰略咨詢公司西蒙顧和(Simon-Kucher & Partners)戰略咨詢顧問劉正則對 ChatGPT 等聊天機器人的出現悲喜交加,對當代人來說," 隻要你提出正确的問題,它就可以替你從這個世界已存在的信息裡找到輔助你實現目的的東西,并用人類語言加以回答……會大大減輕創新者的日常工作負擔,讓全社會把重心和資源放到更要緊的工作上 "。而這種極大便利性帶來的潛在風險則是使未來人類缺乏 " 通過不斷複讀進行訓練的機會 ",從而成為 " 被圈養成缺乏腦力鍛煉的廢物 "。
科技媒體 " 矽發布 " 創始人楊琳桦在一篇文章中提到,聊天機器人可能的重大商機在于 " 凸顯了人性的部分,而不是消滅人性的部分,也就是‘個性化的 AI 模型’部分……個人用戶消費者個人願意去為個性化 AI 付費。而這可能也應該會激發許多消費級 AI 和企業級 AI 解決方案思路的湧現。"
有分析師預計,到 2030 年,ChatGPT 有望為 AIGC 打開一個萬億的市場規模。
另外,随着谷歌、百度加入戰局,以及 ChatGPT 不斷進化,聊天機器人會不會奪走人類的工作,也是被全球所關注的問題。牛津大學一項研究表明,在最黑暗和最極端的情況下,人工智能将永遠改變就業格局,美國 47% 的工作可能面臨風險。專家認為,一些低端的客服、銷售等崗位會被取代,但人與人溝通傳遞的情感、想法、好奇心則難以被機器取代。如何在不影響人類工作的情況下幫助各種行業提高效率,是值得思考的。
ChatGPT 及所代表的産業,又有哪些機會和陷阱,請看鉛筆道獨家觀察。
鉛筆道獨家觀察:
從産品推出至今僅 3 個月,ChatGPT 究竟是怎樣被引爆的?
這完全離不開科技 KOL 的大力追捧。
比如 ChatGPT 發布 4 天後,OpenAI 聯合創始人馬斯克便在社媒贊歎:ChatGPT 厲害得吓人,我們距離危險而強大的 AI 不遠了。如此反複多條,引發關注。
當然,ChatGPT 驚豔的産品體驗,引發了用戶的裂變式傳播。産品發布 1 個月後,注冊用戶迅速突破 100 萬;推出 2 個月後,月活用戶突破了 1 億。
而據鉛筆道了解到,ChatGPT 已經成當下為國内投資人最迫切研究的話題:一批 VC 向鉛筆道透露,現在正抓緊研究 Chatgpt,甚至一邊吃飯一邊研究。未來 1-3 年,ChatGPT 相關賽道會出現新的投資機會嗎?
據小即是大合夥人楊巍向鉛筆道透露,近期與 AIGC 專家交流後,得出 2 個感受:
第一個感受:在聊天機器人領域,ChatGPT 是一枝獨秀,第二名還相差很遠,或者說還無法清晰地看到在哪裡。"ChatGPT 的商業應用還比較難,還需要觀察。"
第二個感受:在 AIGC 的其它領域(如 AI 繪畫、AI 視頻、AI 語音等),目前是百花齊放狀态。" 這塊應該有投資機會,比較接近應用,也有從底層做起的機會和可能。"
ChatGPT 是 AIGC 的子集,在它之外,目前的追趕者主要有 2 個:國外是谷歌,國内是百度。但從時間維度看,目前仍有差距。
相較之下,ChatGPT 的研發溯源,大約是 2018 年:彼時,OpenAI 推出 GPT,随後 2 年裡,GPT2、GPT3 相繼推出——而 ChatGPT 則是基于 GPT3.5 的模型研發而來。
由此可見,與 ChatGPT 相比,追趕者至少有 3 年以上的差距。
ChatGPT 的火爆,給了創業者什麼啟發?
它的火爆說明,國内的創業圈依然保留着 " 傳統思維定式 ":就技術談技術,就産品談産品,而不是就技術談商業化,就産品談商業化。
對技術細節的重視 + 對商業化的忽視,該思維曾在創業圈留下教訓,比如 "AI 四小龍 ":依圖、曠視、雲從、商湯。
鉛筆道将該類公司總結為:融資能力一流,賺錢能力三流。
從報表來看,虧損率超過 100% 很正常,即:收入 10 億,虧損也是 10 億。最嚴重的虧損率可達 300%,比如收入 10 億,虧損 30 億。
就目前來看,"AI 四小龍 " 的資本表現總體不佳。因此,對資本市場而言,AI 賽道最緊迫需要證明的是商業化能力。
ChatGPT 的技術很先進,産品體驗很驚豔——這都沒錯。它是 2023 年以來首個跨國界的 AI 話題,它将引爆 AIGC 賽道——未來 3-5 年,這大概也不會錯。
但作為創新創業者,還是需要成為最冷靜的那批人,從畫 PPT 的那一刻起,就請思考未來怎麼賺錢,而不是一擁而上,先幹再說。沒想好終點,起點就是個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