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丨宋豆豆
編 輯丨張明豔
1 月 3 日召開的廣東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堅持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推動制造強省建設邁出新步伐,緊緊抓住産業項目、工業投資、産業平台,加快實現産業體系升級發展。作為全國汽車生産和消費第一大省,廣東汽車産業是其制造業戰略布局的關鍵一環。
最新數據顯示,廣東 2022 年汽車制造業産值将超過 1.1 萬億元,成為廣東第八個産值超萬億的産業集群。面對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的澎湃浪潮,廣東堅持奮發有為,強化科技攻關,從傳統汽車大省向新能源汽車強省邁進。近日,南方财經全媒體集團派出多路記者,深入企業一線、問道專家學者,探尋廣東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的特色、優勢以及未來趨勢。從即日起,我們推出 " 解碼廣東新能源汽車産業高地 " 系列報道,敬請垂注。
本站聚焦要将 " 蔚小理 " 變成 " 埃小蔚 " 的廣汽埃安。
作為廣汽集團旗下自主雙子星之一,廣汽埃安今年業績表現亮眼——混改加速、百萬超跑亮相、提前兩個月完成産銷目标、完成 A 輪引戰增資、以超過千億元的估值成為廣州第一家超級獨角獸企業、自建電池工廠填補廣州電池産業鍊空白……
事實上,廣汽埃安的迅速發展恰恰是廣東新能源汽車産業崛起的一抹剪影。作為我國汽車制造業大省和創新排頭兵,廣東省緊抓智能化、電動化機遇,依托創新驅動發展,加快體制機制改革,在核心技術、關鍵環節等不斷發力,構建安全可控的産業鍊供應鍊體系,為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産業的高質量發展培育新動能。
産能翻倍,核心技術自主可控
從廣州市地标建築 " 廣州塔 " 沿新港東路、新化快速路,驅車 40 分鐘便來到廣州廣汽番禺汽車城西南部,遠離城市的熱鬧與喧嚣,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廣汽埃安智能生态工廠。
進入工廠内部,偌大的廠房裡,高度智能化、柔性化生産線馬力全開,體積龐大的機械臂馬不停蹄完成各個加工環節,智能小車載着物料箱來回穿梭,焊接、沖壓、塗裝、總成等車間多條産線滿負荷運轉,完成最後檢驗程序的一輛輛 AION S 緩緩駛下生産線。
今年 1-12 月,廣汽埃安累計銷量為 27.1 萬輛,同比增長 126%,增速遠超行業平均水平,單月銷量一度突破 3 萬輛,并提前兩個月實現全年産銷目标。值得一提的是,從目前智能純電汽車市場的競争格局來看,埃安銷量穩居 15-30 萬級主流消費市場前三,旗下 AION S、AION V、AION Y 等車型已成為各自細分市場的銷冠。
今年以來受疫情、芯片短缺、原材料漲價等不利因素影響,新造車企業遭遇重重考驗,個别新勢力企業曾宣布整車停産、産品延期交付。相比之下,埃安以翻倍的節奏實現增長,繼今年 2 月埃安完成一廠二期産能擴建,年産能從 10 萬輛提升至 20 萬輛之後,今年 10 月廣汽埃安第二智造中心竣工投産,年産能 20 萬輛。至此埃安整體規劃年産能已突破 40 萬輛,在多班生産下最高可達 60 萬輛。
根據行業數據,新能源規模盈虧線在 40 萬 -60 萬輛産銷區間," 第二智造中心竣工将讓公司以規模效應跨越汽車盈利分水嶺,有望進入真正全面盈利階段。"
廣汽埃安内部人士告訴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第二智造中心投産不到兩個月時間累計生産超過 2 萬輛,生産線一次合格率超過 95%,高出行業平均水平 7 個百分點。
" 廣汽埃安是廣汽集團發展電動汽車事業的核心載體,更是廣汽集團探索體制機制創新發展的排頭兵。" 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扛起了廣汽集團新能源産銷重任的廣汽埃安科技屬性愈發明顯,完成了一系列從 0 到 1 的科技創新,實現了 EV+ICV 的全面引領—— EV 方面首創彈匣電池、超倍速電池、海綿矽負極片電池技術以及微晶超能鐵锂電池四大技術分别解決了安全、快充、續航和鐵锂電池動機續航縮水等行業痛點,ICV 方面則推出超視距召喚泊車、NDA 領航輔助駕駛以及自研座艙操作系統 G-OS。
日前廣汽埃安發布了全新一代電子電氣架構——星靈架構,在去年發布的行業第三代電子電氣架構 EEA 3.0 基礎上,通過風雲三号紅外遙感技術、第二代智能可變焦激光雷達、航天級星基定位融合等多項技術,對車輛智能駕駛的安全性進行了提升。
同時,埃安也加快了品牌向上的步伐,力求實現價值和價格的突破。2022 年 9 月,埃安發布全新高端品牌 Hyper 昊鉑,其首款車型 Hyper SSR 亮相,推出兩個版本,價格均在百萬元以上。正在舉辦的 2022 廣州車展上,第二款車型 Hyper GT 亮相,首發搭載埃安全新一代星靈架構和 AEP3.0。
"Hyper GT 從産品、性能、顔值、做工等全面超越 Model 3。在 30 萬級别純電高端轎車領域,我們很有底氣地說我們比 TA 貴,但是你們會選我們。" 廣汽埃安副總經理肖勇在接受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
需要注意的是,2020 年以來新能源汽車的迅速增長和車企電動化智能化轉型帶來的資本狂歡讓汽車産業一時間風頭無兩,但缺芯貴電、原材料價格上漲以及疫情帶來的不穩定因素宛若 " 達摩克裡斯之劍 " 始終高懸頭頂。
" 核心零部件保供穩供、保證供應鍊安全、補鍊穩鍊強鍊是新能源汽車現在面臨的最大課題。" 曾慶洪告訴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今年芯片短缺問題影響了廣汽集團約 22 萬輛的産量,損失了約 200 億元,受影響最大的是廣汽本田。
對此,廣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加大與芯片企業合作、調整産品結構、高層駐點等。" 缺芯問題要想得到真正解決,必須在國産化加大力度,但成本又是其最大問題。"
此外,目前廣州零部件産業競争優勢不突出,産業根植性和近地化配套不足等問題也愈發明顯。曾慶洪表示,在主要整車廠帶動下,廣州市擁有零部件企業 500 多家,但當前廣州整車零部件産值偏低。" 一台車 1 元的價值,隻有 0.33 元來自廣州的零部件供應商,比例偏低。"
為了實現整車和零部件協同發展," 鍊主 " 廣汽将投資重點落子産業鍊," 十四五 " 期間投入 850-1000 億元掌握一批智能網聯和新能源關鍵核心技術,将以引領建設大灣區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産業群為目标,制定廣汽集團中長期産業鍊供應鍊補強清單,通過自主研發、合資合作,投資并購等完善集團智能網聯新能源産業鍊上下遊布局。
比如投資 21.6 億元設立電驅科技公司,開展自主 IDU 電驅系統及 GMC 混動機電耦合系統産業化項目建設,埃安全面進入電驅自研自産新階段;不甘淪為甯德時代 " 打工人 ",投資 109 億元設立因湃電池公司,開展自主電池産業化建設,作為廣州最大的電池投資項目,填補了廣州電池産業鍊空白;又如埃安未來将投資 50 億元,圍繞充換儲能源補給網絡和電池循環利用生态開展業務;此外,随着埃安第二智造中心的落成,後續将引入 80 家供應商,拉動周邊配套産值近 1000 億元,實現 2025 年核心零部件 100% 就近建廠。
談及投資産業鍊的巨額資金從何而來,曾慶洪并不諱言," 廣汽集團不差錢,除了手上資金外,還通過股權融資、發債以及子公司 IPO 等方式籌措資金。"
加速體制機制改革,估值超千億元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表示:" ‘新勢力’沒有傳統造車理念的禁锢和資産存量的拖累,他們的進入帶來了新的理念、新的思維、新的技術,加速了創新叠代的過程。"
從這一角度看,廣汽埃安無疑是新勢力陣營中的一員,而背靠廣汽集團、依托深厚的技術積累和資源禀賦的加持,埃安在消費市場以及資本市場迅速搶奪份額甚至站穩腳跟。通過混合所有制改革,埃安完成了研産銷一體化、員工持股、股改等一系列動作,極大調動了員工的積極性,與廣汽集團形成既共享又獨立的協同、獨一無二的 " 埃安模式 " 構建起獨具生命力和競争力的先進體制。
廣汽埃安總經理古惠南告訴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為了改變埃安的體制機制,埃安做了幾年準備,最終呈現出三個特點,即國企的平台,民企的效率,合資的流程。
" 國企扯皮是因為很多條條框框,民企是沒條條框框,今天想一出,明天想一出,沒什麼約束。把埃安的股份要出來,讓員工持股,為自己打工,解決了體制效率的問題。"
今年 3 月,廣汽埃安宣布實施 679 名員工股權激勵及廣汽研究院 115 名科技人員實施股權激勵,相關激勵人員共出資 17.82 億元。據曾慶洪透露," 目前廣汽埃安員工持股 4.55%,其中總經理投了 2000 萬,副總經理投了 1800 萬,把房子都抵押了。"
除了員工持股、引入新資本之外,廣汽埃安也大刀闊斧進行組織改革。" 一般國企和地方企業,總經理、副總經理下面可能有部長、科長等等。埃安改革之後沒有科長及以下的幹部了,變成了項目管理制,沒有行政職務,就是總經理、副總經理、部長。"
古惠南表示,三級體制改革之後,自己的審批效率最長不超過 3 天," 我指的是到我這裡的整個流程,到我這裡肯定 3 小時之内就做完。下面的幹部都用項目制。"
資本市場上,優質标的是資本永恒的追逐對象。10 月下旬,廣汽埃安完成 A 輪融資引戰,此次共引入 53 名戰略投資者,融資總額近 183 億元,釋放 17.72% 股份,比原定募集金額多出近 33 億元,增資完成後埃安估值為 1032.39 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此輪融資是近年來國内新能源整車行業可查最大單筆私募融資,規模遠超此前造車新勢力在 pre-IPO 輪的融資。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獲悉,廣汽埃安将于 2023 年底實現 IPO,力争成為新能源汽車科創闆第一股。
随着比亞迪、廣汽埃安、小鵬汽車等一批廣東本土新能源汽車品牌迅速崛起,傳統汽車制造強省廣東 " 換擋 " 提速,或将在智能網聯與新能源汽車賽道上先人一步。
《廣東省發展汽車戰略性支柱産業集群行動計劃(2021 — 2025 年)》提出,到 2025 年,世界級汽車制造産業集群培育要取得實質性進展,全省汽車制造業營業收入超過 11000 億元。
在曾慶洪看來,廣東發展新能源汽車産業具有以下優勢:第一,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地區,廣東開放程度高,交通設施基礎、零部件配套設施、消費基礎等均走在前列;其次,政府的支持重視以及政策的積極引導創造了良好的營商環境;第三,廣東已形成相對完整的新能源汽車産業鍊,也出現了廣汽埃安、比亞迪、小鵬、小馬智行、文遠知行等優秀企業。同時廣汽智聯新能源汽車産業園已建成,以埃安智能生态工廠為龍頭,廣汽将聯合合作夥伴優勢互補,打造制造共享平台。
本期編輯 江佩佩 實習生 餘心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