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财經 作者:李益文
CPI 再度轉負,PPI 降幅擴大。
11 月 9 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 10 月份全國 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和 PPI(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指數)數據。其中,CPI 同比下降 0.2%,環比下降 0.1%;PPI 同比下降 2.6%,環比持平。
這是年内 CPI 的第二次轉負,此前 7 月份,受上年同期基數較高等因素影響,同比下降 0.3%;再早之前的負增長則是 2021 年 2 月份,同比下降 0.2%。
PPI 則連續 13 個月同比負增長,10 月份降幅較上月擴大 0.1%,此前已連續三個月收窄;環比也由上月上漲 0.4% 轉爲持平。
這再次引發市場的擔憂。
對此,多位經濟學家向時代财經表示,此次 CPI 轉負主要是食品價格特别是豬肉價格降幅擴大,以及節後消費需求回落。PPI 則受大宗商品和工業原材料價格漲幅降低等因素影響。
他們認爲,目前國内物價并沒有出現需求趨勢下滑、生産供給廣泛、嚴重過剩的情況,不符合通縮定義。本次 CPI、PPI 數據的變動屬于經濟恢複過程中的正常波動。
預計 11 月 CPI 有望回升,但受需求不足影響,仍将處于低位。年内 PPI 已于 6 月見底,同比短期波動不改趨勢改善态勢。
豬周期或影響 CPI
從細分項來看,食品價格特别是豬肉價格降幅擴大是 10 月 CPI 同比轉負的主要原因。
統計局數據顯示,10 月份食品價格同比下降 4.0%,影響 CPI 下降約 0.75 個百分點。食品中,豬肉價格下降 30.1%,降幅擴大 8.1 個百分點,影響 CPI 下降約 0.55 個百分點;雞蛋、牛羊肉、鮮菜和食用油價格也下降較多,降幅在 3.5%-6.4%。
事實上,盡管今年以來極端氣候明顯增多,但鮮菜、水果、生豬等食品價格并不理想。農業農村部的數據顯示,農産品批發價格 200 指數從年初開始持續走低,8、9 兩月雖有小幅回升,但 10 月再度走低至年内最低點 118.69。
具體到生豬方面,價格下跌更爲明顯。農業農村部的數據顯示,自 2022 年 11 月以來,豬肉價格連續下跌,7 月份豬肉價格爲 19.72 元公斤,較去年 11 月 35.44 元公斤的價格,跌去超 4 成。
豬肉價格長時間的走低觸發了國家相關穩價政策。7 月份開展的多輪豬肉豬肉儲備收儲工作,一定程度上拉升了 8 月份豬肉價格,但受限生豬供給的影響,8 月份以後生豬價格再度持續走低。目前,生豬價格爲 20.58 元公斤,遠低去年同期高價。
" 更爲重要的擾動來自于生豬供給。"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告訴時代财經,本次豬肉價格回落,有國内需求偏弱影響,但由于生産産能恢複至常年水平,供給充足,并且雙節前養殖戶出欄積極,市場供給增長快于需求。
經濟學家、經觀未來研究院院長張奧平同樣認爲,本次豬肉價格持續下跌主要來自于豬周期自身的問題。他表示,我國豬肉需求長期較爲固定,但豬周期自身會影響到母豬存欄量、生豬出欄量等供給方,這屬于較爲正常的經濟規律。
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2022 年 10 月全國規模生豬養殖淨利潤 1423.19 元 / 頭,達到近 12 個月來最高點。随後,曾同比下跌長達半年之久的能繁母豬存欄數量,開啓了持續 7 個月的增長。
目前随着生豬價格不斷走低,三季度末能繁母豬存欄數量已同比下降了 2.8%,但受限于傳達性問題,第三季度的全國生豬出欄量仍爲 53723 萬頭,較去年同期增長了 3.3%。
周茂華認爲,未來随着氣溫轉冷、季節性消費需求上升,由于價格下跌導緻虧損擴大,養殖戶出欄策略轉趨謹慎,預計生豬市場供需趨于平衡,壓縮豬肉價格下行空間,CPI 有望逐步回升。
張奧平持相同觀點,但回升過程需要一定時間。他認爲,受豬周期自身的影響,目前能繁母豬存欄數量已經走低,後續傳導機制将一定程度上平衡生豬市場的供給。
對于本輪 CPI 的由負轉正,财信研究院副院長伍超明還補充道,節後需求回落、服務價格漲幅下降以及整體需求不足,也使得本輪 CPI 和核心 CPI 處于低位水平。而随着季節性影響的消弱,預計 11 月 CPI 有望回升,但受需求不足影響,仍将處于低位。
萬億國債将改善 PPI
PPI 方面,受國際原油、有色金屬價格波動及上年同期對比基數走高等因素影響,10 月份 PPI 環比由漲轉平,同比降幅略有擴大。
伍超明分析認爲,受全球需求不足影響,大宗商品和工業原材料價格漲幅降低,10 月份 PMI 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繼續較上月大幅下降 6.8 個百分點,至 52.6%,不利于 PPI 的提升。此外,10 月份 PPI 翹尾因素與房地産低迷也對工業品價格和 PPI 形成鉗制。
盡管近期地緣政治未有緩和趨勢,沙特與俄羅斯兩大産油國也再度強調,2023 年年底前将繼續按計劃自願削減石油供應。但國際原油價格從今年 9 月開始,持續震蕩走低。
目前,WTI 紐約原油價格已經從 9 月的最高點 95.03 美元 / 桶,跌至當前的 75 美元 / 桶附近。NYMEX 原油、ICE 布油期貨主力合約尾盤更是在 11 月 7 日至 8 日,一天内跌逾近 4%。
張奧平認爲原油價格走低,主要原因是當前全球主要經濟體普遍較爲低迷,全球各項經濟指标預期也出現不同程度下滑,市場對原油需求預期降低。
本次 PPI 降幅雖再度擴大,但多位經濟學家均對時代财經表示,未來 PPI 的表現較爲樂觀。
周茂華認爲,PPI 同比收縮有助于降低部分中下遊制造業投入成本壓力。另外,盡管 PPI 同比放緩,令工業制造業部門整體利潤表現繼續承壓,但有助于上下遊利潤結構改善。
伍超明也強調,雖然 PPI 全年負增長的格局不變,但年内 PPI 已于 6 月見底,此後整體處于波動回升過程中。
張奧平同樣認爲,伴随着我國萬億國債的發行,擴基建、穩内需将成爲未來一段時間的常态,那麽伴随着與基建相關的原材料大宗商品需求側的增長,價格也一定會有所上浮。因此,第四季度 PPI 将維持上漲态勢。
據新華社報道,10 月 24 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表決通過決議,明确中央财政将在今年四季度增發 2023 年國債 1 萬億元,支持基礎設施建設。
其中,增發的國債資金初步考慮在 2023 年安排使用 5000 億元,結轉 2024 年使用 5000 億元。中國 2023 年财政赤字率由 3% 提高到 3.8% 左右。這是也是我國自 2000 年以來的首次年内調整預算。
随着宏觀政策繼續提供精準有力支持,以及基數效應趨于減弱,PPI 同比短期波動不改趨勢改善态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