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Unsplash
芥末堆文 2023 年全國兩會召開在即。" 十四五 " 期間,中國老年人口将超過 3 億人,從輕度老齡化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面對 " 銀發浪潮 " 的來臨,如何讓老年人擁有幸福美滿的晚年生活,成爲兩會期間熱議話題。
培育養老産業龍頭企業
當前我國老齡人口迅速增加,但養老産業占比仍然較低,多樣化且井噴式的養老需求很難充分滿足。養老不隻是老人的問題,而是所有人的終極需求。養老産業的高質量發展不僅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還能極大帶動服務業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南方科技大學副校長金李建議,政府和市場同向發力,大力發展養老産業,提升性價比,讓普通人用得起市場化養老。" 目前兜底性養老由政府提供,高端養老由富人買單,而普通人多樣化且井噴式的需求很難充分滿足。隻有大力發展産業,提升性價比,才能讓普通人也用得起市場化養老,而不是孤獨無助或者拖累家人。"
金李表示,養老産業在供給和需求側都有巨大提升空間,産業鏈的深度和廣度能對經濟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要讓市場充分發展起來,培育龍頭企業,形成規模經濟和範圍經濟,最終通過産業鏈上下遊的系統配套整合全面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 在鼓勵國企進入的同時,要保護民營養老機構。另外要提前設置合理機制,提供國家層面的制度保障,保證投資安全,尤其是對于百姓個人參股的養老産業投資進行安全保障。可以利用養老信托等機制加以規範。" 金李說。
探索分級養老護理機制
随着中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劇,老年人長期護理已經成爲亟待解決的社會性問題。目前,中國失能老人對社會護理的需求不斷增加,但長期護理保險尚未納入社保體系,養老護理服務産業發展相對滞後。
全國政協委員、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教授、副院長孫潔提出三個建議,一是加強頂層設計,探索可持續發展的護理保障機制;二是加快實施城市試點,不斷完善養老護理服務體系;三是促進護理産業發展,推動智慧養老護理服務。
在完善養老護理體系方面,孫潔建議,借鑒各國先進經驗模式,探索分級養老護理機制,逐步形成以 " 居家護理爲基礎,社區服務爲依托、機構護理爲補充 " 的無縫銜接養老護理服務體系。可在生态環境較好的地區先行先試,逐步完善:
一是對健康老人,采用居家養老方式,以自理和家庭照顧爲主,社會組織服務爲補充;二是對部分失能、但有一定自理能力的老人,采用社區養老護理方式,由政府搭建社區服務網絡,社區服務組織上門提供專業化的生活照料與護理服務,協助家庭照顧護理;三是對喪失自理能力的老人,采用機構養老護理方式,入住專業老年護理機構,并由專業護理人員提供生活照料、醫療、護理、康複、精神慰藉等全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