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钛媒體
12 月 6 日,2024T-EDGE 創新大會暨钛媒體财經年會在北京市大興區啓幕,京西集團聯席全球 CEO 劉喜合受邀發表了《京西集團:百年傳承 全球布局 創新未來》的主題演講。
京西集團是一家全球化的汽車底盤懸架和制動系統研發與制造企業,在北美、歐洲、中國均設立了自己的生産基地和研發中心。
劉喜合在演講中講述了京西集團全球化發展過程中是如何進行全球聯合研發,保持産品創新,以抵抗全球不确定性的。
他表示,當下汽車行業轟轟烈烈出海,但地緣政治、區域法規,将形成區隔生态,中國新能源車未來将難以直接進入美國市場,且軟件巨頭将成爲系統集成商,這些将爲汽車零部件企業出海帶來挑戰。
他認爲破解這些難題的核心有兩點:第一,要持續做研發,根據當地需求開發産品,并利用中國供應鏈優勢降低成本,生産足夠好且便宜的産品。第二,做全球化裏面的本地化,構建本地生産、研發、采購銷售網絡,這比單純賣産品更好。
針對企業全球化發展中的風險因素,劉喜合總結到," 技術創新和産品創新會對沖很多的不确定性,可以讓企業全球化走的更好。"
以下是劉喜合在钛媒體 2024T-EDGE 上的演講實錄,經钛媒體編輯:
劉喜合:大家下午好,特别榮幸能夠參加钛媒體的财經年會。今天的主題是全球化。京西集團前身是美國德爾福,2009 年被中國資本收購,成爲中國企業,但一直都是一家全球化的汽車底盤懸架和制動系統研發與制造企業。
京西集團在全球範圍内設有多個生産基地和研發中心,擁有完備的技術、産品與市場體系。蘭博基尼、法拉利、保時捷、奔馳、寶馬、奧迪、沃爾沃、大衆、福特、比亞迪、吉利、長安、長城、奇瑞、蔚來、小鵬、零跑等 50 多個主流汽車品牌都是我們的客戶。
産品方面,比如京西集團的空氣懸架,它可以讓汽車自動升降,起到降低能耗,增加舒适性的作用。過去隻有百萬元以上的豪華車型才具備空氣懸架,随着中國電動化、智能化的新能源汽車發展,空氣懸架已經成爲 20 萬 -40 萬元車型的标配。
在市場體系方面,京西集團在北美、歐洲、中國三大市場共布局了 10 座生産基地、7 座研發中心、1 家軟件中心,從銷售、采購、生産、制造,再到研發中心,基本都是屬地化運作,不會在單一地區進行生産、研發、出口。
在技術層面,京西集團擁有世界首款空氣懸架和智能全主動懸架以及唯一的磁流變懸架研發生産能力。京西第四代磁流變可以通過強化磁場對磁流變液的控制強度及速度,提升駕駛穩定性,實現 -30~105 ˚ C 環境駕駛。
四五年前,中國新能源汽車每年銷量隻有 100 多萬台,現在已經超過 1000 萬台。從去年開始,很多人談論,歐美電動化趨勢放緩,是不是不用做電動車了?從産品價值來講是否定的,肯定要做電動化。電動化有很多好處,發動機等機械部件去除之後,乘員空間會大幅度優化,操控性、駕駛性會提升很多。
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到今天應該是向海外輸出這些技術,但是中國汽車和汽車零部件出海時會面臨很多困難。一是地緣政治,尤其美國對中國。特朗普上台前表示要對中國新能源汽車加征 100%,甚至 2000% 的關稅,最近對墨西哥也要增加關稅,對很多轉移到墨西哥生産的中國企業來說,全球化難度進一步增加。二是軟件巨頭将成爲系統集成商,對零件公司來說有很多挑戰。
近幾年,新能源汽車被成爲出口 " 新三樣 " 之一。汽車行業出海轟轟烈烈,但是我們怎麽破解這些出海難題?
首先,核心要素還是把産品做好,性能好且足夠便宜。
舉幾個例子,過去 5-10 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很高,這個過程中新技術應用特别快。原來在北美京西集團有很多自主研發的核心産品,後來爲了适用中國的新能源汽車進行改型,經過大規模應用後,又在中國本土進行新一輪研發,反向輸出到國外,成爲一種全球合作的研發模式。比如過去全國汽車懸架的被動減力器的彈簧是機械的,依靠彈簧變軟、變硬上下調節,但現在的汽車懸架是電控減震器,通過傳感器掃描地面技術進行預判,自動調節軟硬。
以前在歐美量産使用的磁流變減震器,性能非常好,但由于成本高昂,在中國沒有實現量産。經過我們創新,利用中國供應鏈的優勢,加上制造和開發速度的優勢,成本大幅度降低,銷量迅速打開。
在制動産品創新上,我們和歐洲公司合作開發産品,走特别獨特的技術路線,叠代了線控産品,這個技術路線可以滿足歐洲、美國、中國等多國企業産業的法規要求,打開了國内汽車市場量産的大門。
其次,我們要做全球化裏面的本地化,我們公司在歐洲和北美已經有生産和研發布局,在當地開發、當地銷售的好處就是解決當地就業,獲得當地人認可,發生大的變化時不用做那麽大的轉移。
全球化發展的邏輯沒有發生變化,第一是持續做好産品,第二是本地化産研銷,這種情況下,不管發生什麽樣的問題,都能給用戶提供價值。
總體來講,技術創新和産品創新會對沖很多的不确定性,可以讓企業的全球化走的更好。
我給大家分享這些,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