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車展前後,高階智駕戰再度彌漫起了硝煙。
智己說到,隻用 2 年時間走完友商 9 年智駕路,即将與頭部玩家同步邁入城市 NOA 時代。
阿維塔選擇喊話友商," 賣 30 萬了,智駕系統隻是擺設?還舍不得三顆激光雷達?"
小鵬則放出北京無圖 Demo 測試版,一舉秀了把肌肉。
随着高階智駕戰進入到深水區位置,各家都擺出了一副各顯神通的姿态。
隻不過年底節點将至,醜婦終須見家翁,實力成色幾何,這終究要給大家好好交代。
01
開城,不是廣告學!
城區 NOA,是今年各家重兵部署的區域。
華爲和小鵬,兩家分别提出年内要開城 45 座和 50 座,至于理想更是一度信誓旦旦提出 100 座的翻倍數字。
對此,前小鵬智駕業務負責人吳新宙曾有過這樣的點評——
" 自動駕駛不是一個廣告學,而是一個非常紮實的工程,需要很大的積累。技術、團隊、體系,每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要想一蹴而就,特别是如果‘有圖’都沒做過,就直接發‘無圖’,100 座城市我覺得是有風險的;
就我們觀察來看,大部分企業還在吹牛的階段。"
如果你認爲吳新宙這番話是爲了敲擊對手,那麽也可以看看地平線創始人餘凱怎麽說。
他認爲,目前城區 NOA 還存在着技術挑戰,基本幾十公裏就需要接管一次,在研發上至少要三年才會有較好的進展,因此到 2025 年,高速 NOA 仍會是量産主力。
既然開城是一項足夠具有挑戰性的工程,那總得有人主動捅破這張 " 窗戶紙 "。
于是,理想在成都車展上對開城目标作了進一步說明。
他們說到,開通 100 座城市的 NOA 功能,具體是指通勤模式,而非覆蓋全城市的 NOA。
理想解釋,開通 100 城的通勤 NOA 并不是 " 縮水 ",隻是此前業内對于開城的标準沒有得到統一。
理想副總裁劉傑認爲,每一個理想 Max 車主都能用,就算覆蓋了一座城市。
按照官方規劃,明年 Q2 通勤 NOA 将推送給所有 AD Max 用戶,至于 AD Pro 用戶則暫無明确時間表。
總的來說,對于城區 NOA 的最終解釋權在車企手上。
結合此前理想關于 " 驅動電耗 " 和 " 整車電耗 " 的不同表達手法,可以看出理想是把解釋權這點玩得出神入化。
不過讓人好奇的是,華爲跟小鵬的開城計劃是否同樣隻局限于通勤模式呢?
話說回來,開城真的難嗎?
從産品經理的角度來回答,其實不難,如果把質量标準松一松,開多少個的數量不是問題。
問題是,在這個開城數量下,你運行起來的質量高不高,這包括:
1、使用體驗的連續性有多長,接管率高不高;
2、系統邊際能力有多高,用起來安不安全;
3、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再去考慮效率問題。
吳新宙曾指出,在重感知、輕地圖的方案下,由于國内各個城市的道路差異明顯,導緻智駕團隊的工程量巨大,因此大規模城市泛化測試不可或缺。
也有業内人士認爲,剛開始做開城是最難的,但随着數據積累,開城會是一個越來越快的過程。
因爲做到長尾以後,其實各個城市帶來的挑戰都差不多,關鍵取決于你對極限場景的應對能力。
參照何小鵬在今年 Q2 财報會上說到——2025-2026 年将是自動駕駛的 "iPhone 4 時刻 "。
要實現該目标,他認爲屆時 XNGP 使用面積需達到國内 95% 的路段,甚至小區裏、地下車庫都能用。
照此推算,大家還是适當放低一下今年内的開城效果預期會更好。
爲了減輕各個城市道路差異帶來的挑戰,同時又能實現較快的開城速度,于是 " 通勤模式 " 應運而生。
從使用層面來說,通勤模式或記憶行車,本質上是" 縮小版的城市 NOA",也可以說是" 延長版的記憶泊車 "。
該功能在确定從 A 到 B 點的路線上,需要做到不依賴高精地圖的前提下,完成實時建圖和記錄行駛軌迹,同時對于實時感知亦提出了更高要求。
當一條條原本單獨的通勤線路,通過數據共享編織成一張路網時,城市 NOA 的落地自然就水到渠成。
根據理想提出今年 12 月完成推送 100 座城的通勤 NOA,到明年 Q2 實現對所有 AD Max 用戶推送通勤 NOA,我們大概可以推算——
理想最快或在 2024 年底 /2025 年初,才能真正落地多個覆蓋全城的 NOA 領航功能。
02
頭部玩家:愈發深入
近來話題熱度跟通勤模式不相上下的,是 " 無圖 "(無高精地圖)方案。
從工作原理來說,通勤模式是有點去高精地圖的本質。
首先通勤模式隻需基于普通導航地圖,然後更多依賴實時建圖、記錄行駛軌迹和存圖,而且路線數據得到共享後,就能完成類似 " 衆包地圖 " 的構建。
因此從某種程度而言,推行通勤模式是加速 " 無圖化 " 的必要過程。
關于 " 無圖 ",小鵬特意在成都車展前夕,選擇北京這樣一個信息森嚴的地方來展示無圖 Demo 工程版測試成果。
在隻有普通導航地圖、沒有使用高精地圖的基礎上,系統少了很多精确信息,包括完整的車道數量、準确的紅綠燈、車道跟紅綠燈的綁定關系等等。
更多識别工作,隻能靠車端的實時感知能力來實現,其中小鵬就說到其 XNET 感知範圍已升級至 1.8 個足球場那麽大。
隻不過在北京無圖 Demo 工程版測試當中,小鵬有沒有用到先驗知識這類車道動态駕駛曆史信息,借此來協助拓展感知能力,這點就引起過一些争議。
從事後官方回應來看,小鵬并未百分百明确沒有用到任何先驗信息,而是強調本次無圖 Demo 工程版測試的目的,更多展示的是無圖方向的工程能力。
再者,小鵬也表示未來要做好 " 無圖版 XNGP",還是需要用到先驗信息,但這跟 " 先驗高精地圖信息 " 并不完全相等。
簡單來說,這次秀肌肉是最重要的,至于怎麽秀就不要太較真了,後面原本該怎麽訓練的,之後還是這樣做。
除去突出無圖化能力以外,小鵬在成都車展期間還有一件事情備受關注的是,吳新宙正式到英偉達上崗。
何小鵬在歡送詞裏說到," 我們更深入的合作也即将開始 "。
此外有媒體報道,小鵬認爲英偉達下一代芯片 Thor 的 2000TOPS 算力過大,于是提出希望能定制 750T 算力芯片。
對此,大家的目光或許不應該放在 " 定制 " 一詞身上,而是從 " 閹割版 " 或 " 降本版 "Thor 的角度來考量這款 750T 算力芯片。
在小鵬及吳新宙這樣最懂自動駕駛業務的人才配合下,相信英偉達有意願去做符合市場需要的降本行動。
此外,如今小鵬也不隻有單一的中國車企身份,而是有着大衆集團入股加持的國際背景。
基于大衆集團海量車型的市場地位,以及對合理成本的芯片需求,小鵬或将從中起到關鍵的聯結作用。
在 " 無圖 "、" 芯片 " 的話題之後,智駕層面還離不開對激光雷達使用的讨論。
小鵬在 Q2 财報會上提到,未來将推出 15 萬級 XNGP 車型,結合官方明年的車型換代計劃和降本考量來推導,這款新車或是換代小鵬 G3,可能搭配單 Orin-x 芯片 + 視覺路線。
相比起小鵬需要在低階車型上去掉激光雷達的做法,現時立身于 30 萬元以上市場的理想則有不同觀點。
理想在成都車展上表示,激光雷達的作用非常像安全氣囊,雖然沒有它也能實現智駕功能,但視覺總有未見過的場景,激光雷達對此能起到安全兜底的作用。
至于理想高層劉傑的表态則更明确——短期内不會放棄激光雷達。
值得一提的是,吉利旗下的睿藍品牌在成都車展上,預售了一款叫 " 睿藍 7" 的純電緊湊型 SUV。
盡管該車 13.37 萬 -16.37 萬元的預售價不包括其激光雷達版本,但此前官方已直言 " 帶激光雷達版的售價将不超 20 萬元 "。
随着像吉利這樣的傳統大廠,在主流市場上積極推行帶激光雷達方案,此舉或有助于激光雷達的快速降本,從而延緩車企摒棄激光雷達的進程。
可以預見,未來視覺路線和激光雷達一派的争議還将上演。
03
方案供應商:賣力跟進
在智駕賽道上,國内主推全棧自研的蔚小理無疑吸引了大多數人的關注。
但對于其它多數車企來說,選擇跟供應商一同研發的合作模式亦不代表着落後,其中 " 車企 + 華爲 " 的組合就是典型案例。
在成都車展開幕前一晚,阿維塔就擺出了一副 " 見神殺神 " 的架勢。
其中阿維塔 11 鴻蒙版宣布了 30 萬元的起售價,同時在 5000 元定金的 5 倍膨脹金政策下,其實際起售價僅爲 28 萬元。
需要注意的是,新車入門版沒有閹割掉包括 3 個激光雷達在内的 34 個傳感器,同時還贈送了華爲 ADS 2.0 高階智駕系統。可以說,這次阿維塔真的 " 血拼 " 了。
在華爲的助力下,阿維塔表示高速 NCA 已覆蓋 260+ 座城市的快速道路、30 萬 + 公裏高速路網,其中百公裏接管次數小于 1 次,匝道彙入成功率高于 95%。
同時,官方還重申了年内上線 45 座城的城區 NCA 目标,繼續保持 " 當仁不讓 " 的本色。
跟阿維塔互不相讓的,還有跟 Momenta 合作的智己,後者說到在高階智駕能力上," 智己與華爲、小鵬是行業前三,各有所長。"
之所以智己敢這樣說,是因爲他們已經追了上來。
在成都車展前幾天,智己亮明了 IM AD 智駕産品的時間表——" 隻用 2 年時間走完友商 9 年智駕路,即将與頭部玩家同步邁入城市 NOA 時代 ",這當中包括:
1、高速 NOA:今年 4 月首城落地,12 月輻射全國 333 城;
2、城市 NOA:今年 4 月開啓内測,10 月在上海公測,邁入 " 城市 NOA 時代 ";
3、今年 9 月開啓去高精地圖公測,明年去高精地圖的 NOA 将落地超過 10 座城市;
4、明年 IM AD 通勤模式将覆蓋全國 100 多座城市;
5、2025 年開啓 "Door to Door" 全場景通勤。
相比于華爲、Momenta 這樣的頭部供應商,百度 Apollo 則仍在尋找證明自身實力的機會。
盡管我們知道百度 Apollo 已在 Robotaxi 無人駕駛行業深耕多年,但其技術方案的最大弊端在于缺乏量産車型數據,導緻無法實現數據閉環。
正因如此,Apollo HDP 智駕系統在新款岚圖 FREE 身上的應用就顯得格外重要。
根據岚圖的說法,這套智駕系統主要應用場景是在高速路況,可實現>99% 的自主變道成功率、<1 次的百公裏接管次數、>95% 的匝道場景(出、進、通行)成功率。
此外新款岚圖 FREE 支持 1 公裏内的遠程記憶泊車,支持地上 / 地下停車場以及沿路自動選擇空閑車位泊入。
相較于新款岚圖 FREE 這套方案,未來極越 01 還将搭配更高一階的 Apollo HDP 智駕系統,後者将能進一步應用在城區場景,據悉極越對該方案還享有 1 年的獨家合作權。
跟百度 Apollo 方案一同着急上車的,還有小馬智行。
作爲 " 新新勢力 " 一員的極石 01,支持選裝包括 2 顆 Orin-X 芯片 +128 線前向激光雷達 +2 個側向純固态激光雷達 +12 顆攝像頭的核心配置。
其中這套高階智駕方案是由極石和小馬智行共同開發,未來可實現城市 NOA 功能,隻是具體落地時間還未确定。
從百度 Apollo 到小馬智行,可以看到原來專注做 L4 級自動駕駛業務的公司開始急了。
事實上此前吳新宙也有過一番犀利評論,他認爲 L4 公司想一步到位、把駕駛員 " 直接幹掉 " 的方案在中國并不可行,因爲國内的複雜路口場景太複雜了。
" 我們自下而上的智駕能力,已經無限接近于 L4 公司,拿小鵬 G6 去跟任何一家 L4 公司比,我們都不怕。"
" 他們的成本比我們高,穩定性就别說了,根本沒有經過量産的考驗,就像是溫室裏的花朵,而我們是經過浴血奮戰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通過此前小鵬跟大衆的聯手,實際也能對 L4 公司的未來作出定論——
在頭部玩家大口吃肉之下,L4 公司的命運堪憂了。
根據乘聯會數據,今年上半年新能源車 L2 級智駕功能的裝車率已接近 40%,可以說智駕普及的未來已經離我們不遠了。
當然,要想達到落地多個城市的城區 NOA,這可能還是要有一定時日。
在此過程裏,頭部玩家之間的對抗仍将劍拔弩張,此舉也難免侵蝕到原本 L4 公司的生存空間。
但也正是這樣高度内卷的追求,我們相信 L3 級智駕将很快得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