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因講論語紅遍大江南北的美女 " 雞湯手 " 于丹,已經消失在公衆視野(網傳已被免職)多年了。她也終于被自己的雞湯 " 毒 " 倒了。
北師大美女于丹,把一部曲高和寡、陽春白雪的論語,講得深入淺出,飛入尋常百姓家,一時間被民衆捧上國學神壇。于丹從神壇上跌落,隻因這 3 件小事,把一手好牌打成稀爛,完美诠釋了 " 不作不會死 "。
【一】把國學經典講成了心靈雞湯。
于丹本來是北師大的資深教授,對經典古書研究得比較透徹,再加上她生動、淺顯地解說,讓廣大老百姓品嘗到了中國古代經典名著的文化魅力。
但是,于丹紅了之後,一度開始膨脹,把論語這類高端嚴肅的經典,當成自己手裡的面團,随意用自己的三觀和喜好揉成所謂的心靈雞湯,降低了國學的品味,受到一些文化大師和莘莘學子的抵觸。
但于丹沒有反省自己,繼續迎合大衆、迎合鈔票,不斷熬制變味的雞湯,引起民衆的反感。
【二】給民衆灌輸國學,自己卻不踐行國學。
于丹把國學講得出神入化,以為自己就是國學的化身。如果她講國學,踐行國學,依然赢得廣大民衆的尊重。
可惜的于丹老師紅了就飄了,開始耍大牌,忘記了國學的根本是謙虛謹慎。
比如,于丹去英國倫敦講學,認為自己身價高,要求接待方三天換三次高檔房間,即使換到酒店最好的房間,依然對工作人員百般挑剔,哪裡還有一點國學大師的樣子。
于丹成為作家富豪排行榜前三,當她大賺特賺,卻不能解決别人的問題,人們就越來越不喜歡她了。
【三】過分演繹論語,被北大學生轟下講台。
于丹老師紅遍大江南北,越來越膨脹,忘記了國學精髓,認為中國她就是國學的化身,到處都鮮花和掌聲,暖風熏得遊人醉,直到在北大講學時,被北大學生轟下講台,讓她出乎意料。
她不反思,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正是因為她偏離了自己講授的那些國學,講一套做一套,不再像一位滿腹經綸、有分寸有教養的大師,連基本的為人師表都做不到位了,民衆對她的評價也是從量變到質變,直到把她趕下講台。
自從于丹被北大學子轟下講壇後,便一蹶不振,風光不再,負面消息不斷,消失在公衆視野。她 " 作 " 出的這 3 點教訓,所有職場人,都應引以為戒,否則必摔跟頭。
【1】做人要低調。
國學,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不是凡人能夠 HOLD 得住的。當年才高八鬥的季羨林拒絕 " 國學大師 " 稱号,謙虛自稱 " 國學小師 "。何況于丹老師呢?國學大師這個詞絕對不能亂用,駕馭不了盛名,必被盛名所累。
職場上也是如此,有些人做出點成績,就居功自傲,尾巴翹上天;還有些人幹了幾年業務,熟悉一個領域,就以 " 專家、大師 " 自居,到處好為人師,指點江山,出盡風頭,遭人嫉恨。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何況你還不算是真正的 " 木秀 " 呢?國學精髓,謙虛謹慎、務實低調,過于高調,眼睛隻朝上看,就容易摔進溝裡。
【2】做人要穩重。
老祖宗在國學裡早就告誡世人,聽其言、觀其行,才能真正認識一個人。于丹爆紅之後,有點膨脹,還有點狂野。網上至今還能搜到于丹海外撒潑記等負面消息。
大意是,于丹這位高貴而知性的國學美女,對工作人員乃至身邊服務人員毫無尊重、蠻橫無理,擺架子、耍大牌,盡失學者風範,甚至不如鄉野村婦。
職場上也是如此,有些人言行不一、道貌岸然,說一套做一套,人前一套人後一套,可能暫時能騙取利益,但不會行走長遠。
【3】做人要實在。
于丹講國學滔滔不絕、淺顯易懂,讓億萬普通百姓如癡如醉,受到國學經典的熏陶。這是值得肯定的地方。
于丹登上作家富豪榜之後,有點财迷心竅了,那時正值心靈雞湯大火,她為了掙錢,迎合大衆口味,加入了許多個人觀點,硬是把國學精粹講成了 " 心靈雞湯 "。
梁宏達曾說,于丹為了心靈雞湯的需求,把深奧的國學講成 " 正确的廢話 "。台灣作家龍應台也說,面對台下衆多資深學者,于丹就像面對小學生,把國學講得很蒼白無力。
職場也是如此,有些人做人做事華而不實、誇誇其談,開始讓人感覺很 " 雞湯 " 很 " 勵志 ",但長期不辦實事、不解決實際問題,早晚被人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