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闆日報》7 月 30 日訊(記者 陳美) 近日,全國主要城市今年上半年 GDP 數據出爐,上海實現地區生産總值 21390.17 億元,同比 9.7% 增速排名第一。
具體來看,第一産業增加值 35.12 億元,同比增長 1.5%;第二産業增加值 5082.60 億元,增長 15.1%;第三産業增加值 16272.45 億元,增長 8.2%。
IPG 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在接受《科創闆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上海上半年 9.7% 的 GDP 增速超過了 2023 年初上海《政府工作報告》中預期 5.5% 的增長率,表明上海經濟增長強勁。
柏文喜認爲," 一方面,上海在經濟發展方面取得較好成績,顯示出經濟的韌性和活力;另一方面,去年上半年基數相對較低,也是今年上半年上海 GDP 表觀高增長的原因之一。"
" 總體而言,上海經濟實現了總量增長與結構優化,其中,産業體系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 柏文喜說。
戰略性新興産業同比增長 14.6%
在推動上海 GDP 發展中,第二産業作用凸出。
分數據來看,上半年上海工業戰略性新興産業總産值 8385.47 億元,同比增長 14.6%,增速比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快 2.8 個百分點,新能源汽車、新能源和高端裝備産值,分别增長 69.8%、57.8% 和 33.1%。
往前看,今年一季度,西安曾以 7.6%GDP 增速爲第一,背後就是新能源汽車産業這張王牌。彼時,西安新能源汽車産量增長高達 62.8%,占全國的 13.8%。
上述數據可見,在今年上半年,上海新能源汽車以産業鏈優勢發展強勁。
接受《科創闆日報》記者采訪的投資人表示,特斯拉、上汽等汽車企業貢獻明顯。一位上海本地投資機構人士告訴記者,** 從上海引進特斯拉到現在,雙方獲得雙赢。
曾有評論說,特斯拉進入後對國産汽車形成壓力。"這實際上會起到鲶魚作用。與最有競争力的産品競賽,就必須提升自己,反過來這對中國車企有好處。無論是市場定位也好,差異化産品也罷,都必須要有自己的優勢與特點。特斯拉超級工廠不僅促進了就業和經濟增長,還輻射上下遊産業鏈,帶動整個長三角區域新能源汽車産業的蓬勃發展。" 該位投資人談到。
此外,上汽、蔚來、小鵬、極氪等車企均在上海落地。據上海嘉定區披露,蔚來國際業務總部項目落戶嘉定,作爲全球最大的蔚來交付中心,今年 1 月蔚來南翔交付中心交付量 1712 輛,占比超過蔚來 1 月全國交付總量的 20%,在全國 50 家交付中心中位居第一。
投融資火熱,上海産業體系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
汽車作爲現代工業皇冠上的 " 明珠 ",是公認最能體現産業體系實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地處長三角核心區域的上海,供應鏈産業優勢明顯,正不斷向産業體系現代化轉型。
以半導體爲例,地處珠三角的一位硬科技投資人有着明顯的感受。他告訴《科創闆日報》記者,上海相關标的企業,對标的是國外企業,處于高競争狀态。珠海盡管也有 7、8 家芯片設計公司,但在對标上都沒有上海那麽高,這突出了上海在半導體産業上一貫的優勢及競争力。
這位硬科技投資人認爲,高質量發展或者産業體系現代化,就必須要有創新,無論在應用端還是研發端。這方面上海具有相當大的優勢,半導體企業也多選擇在長三角落戶。" 從市場需求來看,消費電子需求低迷之後,相關芯片需求減弱,但上海新能源汽車産業鏈優勢明顯,很多汽車芯片研發公司在上海創業,形成了你追我趕的競争新格局。"
财聯社創投通數據顯示,今年 1-6 月,上海在汽車芯片、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興産業的投融資超過 100 筆,多以 A+ 輪、B+ 輪,以及 C 輪以後輪次爲主。
尤其是在 A 輪、A+ 輪融資輪次中,芯片研發商華大半導體、半導體器件設備提牛科技、機床及工藝智能化商友機技術、氣體分離及提純裝備制造商上海聯風等代表企業,于近日先後完成 A 輪及 A+ 輪融資。
投資方中,知名機構更是紛紛下場。特别是華大半導體的 A 輪融資,吸引了交銀投資、中國一汽、廣汽資本、國調基金、國網産業基金、大灣區科創基金、CPE 源峰、工商銀行、雙百基金、前海中船智慧海洋基金、中金資本、尚颀資本、華民投、中國銀行等一衆資本的支持。而這家緻力于保障國家基礎信息網絡安全和重大應用行業自主可控的公司,更将目标定位于打造具有國際競争力的世界級集成電路企業。
在 C+ 輪及以後輪次的融資中,登臨科技、鲲遊光電、橙科微電子、果納半導體、賽美特等多個涉及汽車芯片的公司完成融資,投資方包括同創普潤資本、中芯聚源、江豐電子、經緯創投、立昂微電子、天善資本、仁發投資、厚雪基金等。這些融資與上述硬科技投資人所談到的創業環境有關。即汽車上下遊産業鏈的完善,促進投融資的活躍。
另據科創闆上市公司天嶽先進披露,2022 年以來加大了第三代半導體導電型碳化矽襯底産能建設,連續四個季度實現了季度收入環比增長。同時,上海臨港工廠 2023 年 5 月已經實現産品交付,在處于産量的快速爬坡階段,原計劃臨港工廠年 30 萬片導電型襯底的産能産量将提前實現。
作爲上海晶圓代工企業的代表,華虹半導體于近日完成新股申購,半導體産業鏈公司争相投資,顯示出強大的虹吸效應。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盤和林在接受《科創闆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上海作爲國際化領先城市,面向全球,背靠長三角産業體系,現代化水平不斷突破。" 目前,産業體系現代化發展底蘊正在顯露。"
産業基金成爲強有力抓手
上海在産業體系現代化進程中,離不開産業基金的牽引。
今年 2 月,長三角二期基金正式揭牌。** 這是一隻由上海國際集團組織發起的市場化母基金,基金目标規模 100 億元,首封簽約規模 71 億元,基金管理人爲上海國方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3 月 22 日,首期 200 億規模的上海國有資本投資母基金完成備案。** 備案信息顯示,該基金注冊地爲上海市浦東新區,基金管理人爲上海孚騰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4 月,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新時期強化投資促進加快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的政策措施》文件明确:支持社會資本、園區平台、國有資本等參與設立總規模 1000 億元的系列産業投資基金,助力上海高質量招商,重點聚焦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大先導産業,和智能終端、綠色低碳、數字經濟、元宇宙四個新賽道産業。
上述硬科技投資人認爲,基于上海産業基金的強大,以及被投标的質量的提高,所帶來的投資機會有很多。今年上半年市場已經明顯感受到國資 VC 的出手比重。
這其中,該硬科技投資人最大的感受是:與社會化資本相比,國資 VC 投資更具有基石作用。" 如果投資基金不強大,那麽要持續發展一些新興産業仍比較難。"
盤和林認爲,** 産業基金由政府發起,通過政府牽頭的方式撬動社會資本來支持新興産業的發展,産生飛輪效應,最終形成政府引導 - 企業創新發展的正反饋循環。"
除投資外,上述接受《科創闆日報》記者采訪的硬科技投資人認爲,上海的 S 基金也比較前沿,它(S 基金)能解決很多投資機構遇到的退出問題 "。過去一年,這位硬科技投資人所在的機構就在上海完成了一筆 S 基金的份額轉讓,接盤方爲上海科創投。
該硬科技投資人認爲," 這在全國來說,都是很少實現的,而上海在這方面已經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