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觀台(ID:JINGGUANTAICN)原創
文 | 張 琳
編 | 謝中秀
爲了搶回增長,脈脈不惜花式 " 騷擾 " 老用戶。
最近,95 後女生安琪在逛街的時候接到了脈脈方的電話,電話接通後對面傳來的是冰冷的智能語音," 安琪,XX 公司給你發了條邀約信息,請注意查收 "。
無獨有偶,00 後女生馮睿也經常接到脈脈的 " 召回 " 信息,"【脈脈】馮睿,因你的經驗,收到一投遞邀約,邀你投遞匹配度較高的高薪崗位!查看 taou.cn/x/o3iOO8L4 回 T 退訂。"
然而,打開脈脈後的馮睿卻有種被 " 騙 " 的感覺," 我是名商業記者,但脈脈給我匹配的崗位卻是八竿子打不着的網絡寫手一類。"
事實上,從較早時間開始,脈脈就一直采用發短信的營銷模式對用戶狂轟濫炸,也因此很多網友在互聯網上吐槽,表示不堪其擾。脈脈也曾因 " 未經許可,以朋友名義向未注冊用戶發送短信 " 而被告上法庭,被判罰停止相關侵權行爲,并公開道歉。
然而時至今日,脈脈的短信營銷還在繼續,即便是卸載了脈脈的用戶也難逃短信,甚至電話 " 騷擾 "。
脈脈如此迫切召回和激活用戶的背後,是其不得不面臨的用戶增長和商業化變現壓力。
定位爲職場社交平台的脈脈,在誕生之初對标的就是全球職場社交平台 LinkedIn,但脈脈創始人林凡或許自己也沒想到,因爲 " 匿名爆料 " 引發的狂歡會讓平台的 " 爆料 " 屬性大于 " 社交 " 屬性,甚至被用戶戲稱爲 " 互聯網茶水間 "。
這些年脈脈也誕生了諸多 " 出圈時刻 ",諸如:阿裏女員工被侵害事件、拼多多員工猝死事件等。直到最近,搜狐員工買彩票中 930 萬元、比特大陸員工爆料欠薪等消息,也是從脈脈傳出。
然而在 " 出圈 " 背後,脈脈的焦慮也在顯露。
如今打開脈脈,在讨論最爲活躍的 " 職言 " 闆塊,充斥着求職、薪資等引發焦慮的信息。在微博、小紅書等其他平台,也不乏脈脈信息不實、情緒發洩、散播焦慮的吐槽,比如 " 看來年薪百萬(元)在脈脈裏面屬于社會底層的謠言是真的 "" 沒一家公司是正面評價,除了制造焦慮還會什麽 " 等。
也有不少人因此社區環境而選擇了卸載脈脈。
這顯然不是脈脈希望看到的場景。畢竟 2022 年底,林凡在與 " 每日 / 人物 " 對話中還提到,長遠來看要服務全國 4 億職場人,乃至全球 10 億職場人。而最新數據顯示,截至 2022 年 3 月,脈脈的注冊用戶數爲 1.2 億,距離目标仍有一定差距。
另一焦慮則是盈利能力。
林凡在上述 " 每日 / 人物 " 對話中介紹,目前脈脈招聘、會員、廣告三大主要業務,在比重上,招聘占 50%,廣告和會員各占 25%,每個業務都有良性的增長。
招聘業務是脈脈近兩年押注的重點。林凡曾公開表示,2020 年、2021 年,脈脈招聘業務營收增長分别爲 179% 和 146%,此外,2022 年,脈脈高聘中高端人才交易總值 GMV 達 789 億元,占中高端人才招聘行業的 1/3。
但到了 2022 年,高歌猛進的招聘業務也在放緩增速,據林凡透露,2022 年脈脈招聘業務營收增速下滑至 30%。
至于整體盈利情況,更是令人擔憂,目前脈脈對盈利能力未有更新披露。資料僅顯示,脈脈曾經透露,公司于 2016 年底已經實現盈虧平衡,但在 2019 年 10 月,林凡又表示," 公司接近盈利。"
如今,脈脈一頭整治社區環境,企圖更真實、平靜,另一頭也在營收方面發力,先後推出公司點評系統和高聘。隻是社區治理并不是一個簡單的命題,在招聘領域,也有諸多對手,脈脈能踏出一條怎樣的路?
誰抛棄了脈脈?
動辄年薪百萬(元)、職級 P8,問則快跑、别來的脈脈,正在被打工人抛棄。
因脈脈 " 互聯網茶水間 " 的聲名在外,三年前,安琪和同事們都是脈脈的忠實用戶," 業内一有風吹草動,大家就默契地打開脈脈吃瓜,互相甩鏈接。有熱帖提到我們公司或者我們某個組,我也會去上面看熱鬧。"
來源 / 視覺中國
但就在一年前,安琪卸載了脈脈,原因則是,"話題太焦慮,社區越來越沒氛圍。"
" 這兩年,脈脈的職言區都快被大廠焦慮承包了,即便我是幸存者,但每每看到這類話題還是控制不住也感到擔憂。" 安琪表示。
而且,脈脈的社區氛圍也沒有之前好,安琪直言,"真正的 offer 或公司咨詢越來越少,‘ XX 年,坐标 XX,年薪 40 萬(元),在同齡人中什麽水平’等有收入攀比嫌疑的帖子比比皆是。"
" 我在脈脈上跟一位同行打招呼,半年後對方才回複我,留下聯系方式後 ,又曆經長達半個月的等待我們才終于加上了微信。" 馮睿說道,這種情況還算好的,更多的人則是打過招呼後壓根就沒有回應。
雖然覺得脈脈的社交功能差強人意,但起初馮睿還是偶爾會打開脈脈了解一些職場資訊。而最終導緻馮睿卸載脈脈的主要原因則是 " 亂扣費 "。
起因是馮睿看到脈脈上有個 0.1 元體驗會員的活動,于是她決定花了 0.1 元體驗一下," 的确感覺可以加的人多了,包括一些業内資深人士,但人家該不理你還是不理你。"
馮睿以爲這就是爲期一個月的體驗活動,到時間就會自動結束,沒想到後來她卻通過支付寶的消費記錄發現,莫名地被脈脈扣了 4 個月的會員費,一共 272 元。
" 這期間脈脈工作人員并未給我發短信或打電話确認自動扣費的事情,莫名其妙地被扣了這麽多錢。" 雖然後面馮睿通過脈脈客服申訴拿回了這筆錢,但她還是決定卸載脈脈," 本來就覺得有點雞肋,這波扣費行爲更是敗光了好感。"
對于 90 後男生肖南來說,脈脈雖然至今仍躺在手機裏,但肖南打開軟件的頻率卻掉到了平均一個月一次," 很雞肋。"
肖南最近一次登陸脈脈是更新自己的工作經曆," 雖然脈脈之前推送給我的崗位匹配度都較低,但說實話脈脈也不是我找工作的首選 App,反正也不用我自己動手投簡曆,有崗位推送我就看一眼,聊勝于無吧。"
" 以前身邊用脈脈的同事和朋友,現在好像也不怎麽用了。" 肖南表示,目前自己常用的招聘軟件是 B OSS 直聘或依靠内推,如果有 offer 或企業咨詢的需求,會選擇挂話題發小紅書,回複的人反而更多,含金量也比較高。
成也爆料,憂也爆料
作爲一款職場社交軟件,脈脈的出圈方式卻是 " 八卦爆料 "。此前樂視與易到互撕的内部爆料,以及 OFO 涉嫌貪污,傳播的信息源頭都來源于脈脈。因此,很多大廠員工都戲稱脈脈爲 " 企業第二内網 ",更多的用戶則把脈脈當做 " 吃瓜 " 平台。
吃瓜、爆料爲脈脈招攬了用戶。
每當職場上有大瓜爆出,一大批網友就會紛紛趕來吃瓜,脈脈也因此享受到了流量紅利。以 2021 年引爆自脈脈的 " 阿裏女員工被侵害 " 事件爲例,林凡在接受多家媒體采訪時都透露,事件發生後一周内,平台活躍度出現了 5% 的提升。
但如今負面、吐槽信息過載,真正有用的職場交流、招聘信息不容易被看見,也成爲打工人卸載脈脈的主因。
另一側,負面信息過多,也使需要 B 端企業的廣告和招聘業務創造營收的脈脈,面臨商業化的難題。
來源 / 視覺中國
林凡曾坦言,公司每次開會的時候,廣告、招聘的負責人跟職言的負責人都要 " 打架 ",廣告部門認爲,因爲職言闆塊的内容,廣告主都不投預算了。招聘業務負責人則會抱怨,那邊公司 HR 在招人,但平台上還有很多負面,這讓他們怎麽招?
脈脈也曾多次因爲用戶爆料信息被推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甚至官司纏身,與大廠對簿公堂。
根據天眼查 App 顯示,脈脈的主體公司 " 北京淘友天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 共有 128 條司法風險,其中訴訟主體中不乏百度、新浪、蘇甯、餓了麽等互聯網大廠的身影。
互聯網分析師于斌指出,脈脈依靠 " 職場社交 " 吸引用戶,依靠 " 匿名爆料 " 維持用戶的活躍度,然後再依靠招聘、廣告等 " 企業服務 " 賺錢。雖然很容易踩雷,而且很容易企業、員工兩不讨好,但這種獲取 C 端客戶、收費 B 端企業的商業模式,是完全成立的。
如今,脈脈也在進行社區環境的治理。
根據林凡介紹,2022 年起,脈脈開始建立兩套評分體系,包括内容價值和正負面,低分的内容會減少曝光和展示,此外還有 " 通過産品機制把謾罵、攻擊的發言屏蔽的話,他們看不到這些負面評論 ",并提升了 " 同事圈 " 功能。
如今打開脈脈 App," 職言 " 被放在了三大闆塊下的欄目位置,而 " 同事圈 " 則占據了重要地位。
但對于 " 匿名 " 這一被指是不實信息頻出源頭的痛點,脈脈卻似乎并不打算改變。
2023 年 7 月 7 日,知乎發布公告稱,知乎已在最新版本 App 中完成了匿名功能下線的開發,并将于近期提交各大應用商店審核,預計于 7 月 14 日上線各大應用商店,匿名功能将在新舊版本 App 端及 PC 端正式下線。
此後關于脈脈是否會緊接着取消匿名的讨論也傳出。
不過 7 月 10 日,脈脈發布聲明表示,脈脈在 2021 年就升級了用戶 ID 管理機制。用戶必須經過後台綁定手機号加實名認證才有發帖權限,發帖時可以選擇實名或者唯一昵稱,和目前主流的社區機制相似,此後脈脈平台不存在 " 匿名發帖 " 的情況。
看來雖然匿名發言曾爲脈脈帶來不少煩擾,脈脈仍無法放棄這一用戶活躍度的有力工具。
對此,于斌指出,脈脈一直沒有放棄對于流量追求的執念,通過内容獲取流量的方式,在這個日新月異的互聯網時代,顯然是過于緩慢的。前有 LinkedIn 在華無功而返的教訓,後有人人網以 2000 萬美金的對價賣身的前車之鑒。然而,脈脈卻走了前兩者的老路,陷入流量思維無法自拔。
押寶招聘,能解賺錢難題嗎?
B 端業務受社區環境掣肘,脈脈的 C 端業務進展也不順利。
在 C 端業務上,脈脈有 " 脈脈會員 " 與 " 脈課堂 " 兩種盈利模式,其中會員包括 VIP 會員、招聘個人會員、商務會員、銷售會員不同類别,價格則從 68 元 / 月、198 元 / 月、288 元 / 月不等,包年價格則高達 688 元,甚至 1598 元、1898 元。
這個價格跟 " 劃算 " 很難挂鈎,也使 C 端用戶難以買單。正如馮睿所言,其他用戶也表示體驗過會員之後感覺變化不大," 更别提買正價會員。"
2021 年,脈脈還曾因 " 強制消費 " 事件備受诟病。不過這一事件對會員收入的具體影響外界不得而知,但正是從這一年開始,脈脈不再對外公布會員收入,而是強調招聘業務在營收中占比已達 50%。
如今,陷入商業化困局的脈脈,正在極力擺脫 " 大廠瓜田 " 的标簽,轉做社區,發力招聘。
早在 2022 年 2 月招聘季前,脈脈就大張旗鼓地上線了公司點評系統,并發布了 " 職得去 " 企業榜單。林凡公開對媒體表示," 過去,點評的出現,讓差評店鋪消失,而現在,脈脈‘公司點評’的上線,将讓差評公司消失。"
到了 2023 年初,林凡宣布脈脈成立全新業務品牌 " 脈脈高聘 ",計劃 "3 年内的市場占有率和營業收入目标,都要超過獵聘,成爲中國市場的第一大品牌 "。
從業務名稱就可以看出來,脈脈盯上的是 " 高端招聘 "。林凡表示,脈脈高聘今年的目标服務人群是那些 30 萬元以上年薪的群體。
但高端招聘并不是一門好做的生意。事實上,高端人才很少主動求職,通常都是被熟人 " 挖 " 走,或長期被獵頭盯着,對于脈脈而言,光 " 搶人 " 這場仗就很難打。
而且,在高端人才招聘領域,脈脈對手林立。Mob 研究院發布的一份《2022 年互聯網招聘求職行業洞察報告》顯示,獵聘和脈脈都是月薪 2 萬元以上的求職者更喜愛使用的 App,不過,獵聘的碩士學曆占比更大且有更高的 TGI(目标群體指數),同時在月薪 2 萬元以上級别,獵聘的用戶數量是 BOSS 直聘的 3 倍。
于斌指出,高端招聘的痛點是 " 低頻率、長周期、人才大多被動求職 ",脈脈用戶的特點,同樣也是 " 低頻率、非剛需、高端人才比例高 ",所以,高端招聘雖然市場份額不高,是一塊沒有多少肉的硬骨頭,但恰恰可能是 " 脈脈高聘 " 的一個突破口。
2017 年,在完成 7500 萬美元 C 輪融資時,林凡曾表示計劃于 2019 年 IPO,目标市值爲 100 億美元。但 2018 年 D 輪融資之後,脈脈幾乎再無資本動作。如今四年過去了,脈脈的上市還依然隻是一個願景。
對于脈脈的用戶表現、社區治理、招聘業務近況,以及公司整體盈利情況,鏡觀台向脈脈作出溝通,但截至發稿,未得到回複。
關于未來,脈脈的方向似乎已經選定,一手治理社區環境,一手錨定招聘市場。
隻是在社區環境治理的過程中,如何做好用戶的留存與平衡,而在招聘市場,脈脈又是否能夠殺出重圍。擺在脈脈前面的,都不是小問題。
參考資料:
《對話脈脈林凡,夾在企業和用戶間兩頭挨罵的人》,來源:每 / 日人物;
《脈脈,盯上獵頭生意》,來源:價值星球 Planet。
* 題圖及内文配圖來源于視覺中國。
* 文中安琪、馮睿、肖南均爲化名。
*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