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複蘇乏力,全球跨國直接投資持續低迷,根據商務部 10 月 20 日發布的數據,2023 年 1-9 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有所下降,但仍處于曆史高位。商務部外資司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将推動進一步壓縮外資準入負面清單。
有關分析認爲,負面清單做 " 減法 ",也意味着爲吸引外資做 " 加法 "。2017 年以來,我國已連續五年修訂外資準入負面清單,近日," 全面取消制造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措施 " 這一重磅消息得以宣布,意味着中國在吸引外資方面的開放程度更高,對外資的限制和障礙更少,這将爲外資提供更多的投資機會和更好的營商環境,推動中國經濟的發展和結構優化,并促進經濟全球化發展。
仍處曆史高位
10 月 20 日,商務部發布數據顯示,2023 年 1-9 月,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 37814 家,同比增長 32.4%;實際使用外資金額 9199.7 億元人民币,同比下降 8.4%。
商務部外資司負責人就 1-9 月全國吸收外資情況答記者問時提到,當前,世界經濟複蘇乏力,通脹加劇,需求不足,全球跨國直接投資持續低迷。聯合國貿發會議發布的《2023 年世界投資報告》稱,2022 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下降 12%,今年仍面臨較大下行壓力。2022 年 1-9 月,我國實際使用外資規模突破了 1 萬億元人民币,達到 10037.6 億元人民币,爲曆史同期最高水平。在去年同期基數較高的情況下,今年 1-9 月引資規模有所下降,但仍處于曆史高位。
" 此外,外商投資特别是綠地投資會有一個較長的過程,從項目洽談簽約、設立企業、建設、投産有時甚至持續數年,其間外資一般按項目建設進度陸續到資,因此每年吸引外資數據都會有所波動。" 前述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将推動進一步壓縮外資準入負面清單,深入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和自由貿易港改革開放先行先試,不斷深化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示範,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讓中國始終成爲跨國投資的熱土。
" 讓外資準入負面清單進一步‘瘦身’既是我國投資環境不斷優化的體現,說明中國在政策上對外資更加友好,在市場上對外資全面放開,在合作上對外資更加信任,在風險管控上更加自信;同時,壓縮負面清單又是我國進一步擴大開放和高水平開放的必然要求,是實現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轉變的重要路徑,也是強化中國在全球産業鏈供應鏈中地位的優先方案。" 北京師範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長、産業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告訴北京商報記者。
清單做減法
事實上,自 2017 年以來,我國已連續五年修訂外資準入負面清單。2022 年 1 月 1 日起,《外商投資準入特别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21 年版)》和《自由貿易試驗區外商投資準入特别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21 年版)》施行。據悉,2021 年版全國和自貿試驗區外資準入負面清單進一步縮減至 31 條、27 條,壓減比例分别爲 6.1%、10%。
與 2020 年版相比,2021 年版負面清單進一步深化制造業開放,例如,汽車制造領域,取消乘用車制造外資股比限制以及同一家外商可在國内建立兩家及兩家以下生産同類整車産品的合資企業的限制。同時,自貿試驗區探索放寬服務業準入。市場調查領域,除廣播電視收聽、收視調查須由中方控股外,取消外資準入限制。社會調查領域,允許外商投資社會調查,但要求中方股比不低于 67%,法人代表應當具有中國國籍。
在制造業方面,近日又有新消息。在近日舉行的第三屆 " 一帶一路 " 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 全面取消制造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措施 " 這一重磅消息得以宣布。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外商投資準入特别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21 年版)》,制造業條目中僅剩 " 出版物印刷須由中方控股 " 和 " 禁止投資中藥飲片的蒸、炒、炙、煅等炮制技術的應用及中成藥保密處方産品的生産 " 兩項。
" 全面取消制造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措施反映中國已經不再需要對制造業領域的外資加以限制,一方面說明中國的制造業已經成長到可以有效應對國際資本的充分全面競争,不需要進行不必要的保護;另一方面說明中國還需要進一步擴大開放,以開放倒逼改革,更好地促進國内外資源的互通互融,深化合作。"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彭波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 未來,内外資之間的區别還将進一步淡化,無論内資外資,隻要能夠促進中國經濟發展、安全穩定和人民福祉,就是好的資本。"
引外資做加法
今年以來," 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 " 在各種活動中不斷被提及。從近期來看,9 月 27 日,商務部副部長盛秋平在自貿試驗區建設十周年發布會上提到,自貿試驗區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已經實現了制造業 " 清零 ",下一步将重點推進服務業開放。10 月 12 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亞東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也表示,将繼續合理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研究進一步取消或放寬外資股比限制的可行性,吸引更多全球要素進入中國市場。
多次提及爲負面清單做 " 減法 " 的背後,實則正助力吸引外資做 " 加法 "。中國信息協會常務理事、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告訴北京商報記者,進一步壓縮外資準入負面清單,意味着中國在吸引外資方面的開放程度更高,對外資的限制和障礙更少,爲外資提供更多的投資機會和更好的營商環境,更充分地分享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紅利。貝恩公司全球商品戰略顧問總監潘俊也向北京商報記者指出,這将提高外資的參與度,促進技術、資金和管理經驗的引進,推動中國經濟的發展和結構優化。" 首先,吸引更多外資進入中國市場,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其次,推動産業升級和技術進步,引進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再者,增加市場競争,激發内外資企業的活力和創新能力;最後,擴大市場開放,促進經濟全球化發展。這些效果可能不會立竿見影,但随着時間的推移,會逐漸顯現出來。"
事實上,在負面清單持續 " 瘦身 " 與各類舉措的共同作用下,促進外資來華的效果已有所顯現。今年以來,新設外資企業數增長較快。1-9 月,外國投資者在華投資新設外資企業 37814 家,同比增長 32.4%,顯示外資來華勢頭不減,跨國公司仍看好在華投資前景。同時,部分發達經濟體對華投資力度加大。1-9 月,法國、英國、加拿大、瑞士、荷蘭對華投資增長較快,增速分别爲 121.7%、116.9%、109.2%、76.9%、32.6%(含通過自由港投資數據)。
北京商報記者 方彬楠 冉黎黎 / 文 壹圖網 / 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