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凡 F7 的巴赫座艙帶給我記憶最深刻的兩個點就是音響和座椅了,而樂聲和坐姿恰是能夠打造沉浸式體驗的關鍵部分。
此前陸陸續續總是有車被爆出音響虛假貼牌,這也在很大程度上讓用戶對于搭載品牌音響車型的可信賴度直線下降。飛凡 F7 是聰明的,它選擇提供給用戶全棧自研的智能音頻架構。
基于視頻中提到的雙 DSP 模塊,在座艙芯片内部将多媒體音效、行車提示音、座艙交互音等模塊打通整合,可以直接對聲音進行統一的規劃協調,不僅解決了在行車過程中很多交互音軌重合帶來的不良體驗,也能達到全時全域的覆蓋。
而解決了這一部分,飛凡 F7 還可以依據音效的調教去拓展出源源不斷的用戶場景,連用戶自己也可以進行個性化定制,讓車内的 " 第三空間 " 擁有更多可能性。
最讓我驚豔的就是在駕駛層面,飛凡 F7 也提供了相應的 3D 矢量音效模型。
比如在導航駕駛時需要左轉,駕駛員能感覺到聲音是沿着左邊到 A 柱方向漸消的,聲音的方向始終與注意力的方向保持一緻,大大減少了用戶駛入道路的錯誤率。
即使在智駕方面,通過這種形式用戶也能更加直接快速地掌握車輛動向。尤其是像我這種跟着 HUD 也需要副駕人聲提醒導航的女司機真的愛了,個人感覺這真的是一個痛點。
另一個沉浸式音樂座艙的關鍵部分就是座椅了。
除了飛凡 F7110mm 比較薄的電池包厚度以外,采用上汽自研的座椅平台優化了座椅内部的齒輪結構,使得座椅高度能再下降 28mm,從而讓前排縱向的頭部空間得到了更多保留。
并且座椅非常注重腰部和腿部的承托優化,基于腰托的四向調節和比較厚實的填充物,包裹感是比較強的,座椅曲線也非常貼合用戶坐姿。并且基于駕駛員不同的身高,飛凡 F7 的主駕位還提供了橫向的電動腿托,腿長星人可以根據需要自行調節。
四座都支持通風加熱,後排座椅前二後四的傾角調節,把座椅傾角給到用戶選擇這一點非常不錯。
不過,如果坐墊也有下陷和變平整的調節就好了,因爲個人在臀部下陷的坐姿狀态下時間長了真的容易暈車!
另外,座艙内 43 英寸的真彩三聯屏的交互形式也滿足了視覺上的豪華感。個人感覺後排小屏幕的設計以及看屏幕的視角還有優化空間。而且如果給我選擇,我還是會傾向于選擇 HUD。
總的來說,飛凡 F7 從視、聽、觸三個方面打造出來的座艙體驗,沉浸感是比較強的。
我知道你在看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