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丨吳文汐
編 輯丨陳潔
汽車作爲大型消費,對于穩定消費大盤、促進産業鏈高質量發展具有積極作用。12 月 11 日至 12 日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指出,穩定和擴大傳統消費,提振新能源汽車、電子産品等大宗消費。
今年以來,國家層面印發《關于促進汽車消費的若幹措施》《汽車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3 — 2024 年)》等政策文件,均涉及提振新能源汽車消費的内容,奠定了今年新能源汽車促消費的主基調。
臨近 2023 年年末,包括上海、武漢、青島、南昌、濟南、西安在内的多個城市多措并舉促進新能源汽車消費,涵蓋出台政策文件、發放消費補貼、加大新能源号碼編排投放數量等多方面,沖刺年末 " 業績 "。從補貼數額來看,一般從 1000 元到 8000 元不等,補貼金額不低。
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前 11 月,我國新能源乘用車累計零售銷量達到 680.9 萬輛,同比增長 35.2%。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預測,預計 2023 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将達到 940 萬輛。
巨大的市場需求下,更多城市希望能跻身新能源汽車賽道,并從中實現突圍。截至目前,全國已有上海、重慶、深圳、武漢、合肥、西安、常州、廣州、成都、襄陽等 10 餘個城市提出了打造新能源汽車之都等相關目标。誰将成爲新能源汽車第一城?
新能源汽車消費提速
今年,伴随着汽車電動化進程提速,全國各地新能源汽車消費市場表現火爆。根據乘聯會數據,2023 年 1 月至 11 月,我國新能源乘用車累計零售銷量達到 680.9 萬輛,同比增長 35.2%。占我國汽車總銷售量約 35%。
這與國家和地方層面多措并舉促進汽車消費有很大關系。今年 7 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印發《關于促進汽車消費的若幹措施》,提出 10 條政策舉措。除優化汽車限購外,提出了加強新能源汽車配套設施建設、降低新能源汽車購置使用成本、推動公共領域增加新能源汽車采購數量等舉措,鼓勵新能源汽車消費。
9 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門印發《汽車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3 — 2024 年)》,其中提出了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達 900 萬輛、同比增長 30% 的目标,并針對支持鼓勵新能源汽車消費提出落實稅收優惠政策、開展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先行區試點工作、組織開展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等具體舉措。
除國家層面政策推動外,地方政府也在發力促進新能源汽車消費,北京、山東、廣東等地年内紛紛發放汽車消費券或啓動新能源汽車購車補貼活動。
臨近年底,各地新能源車促消費的步伐進一步加快,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發現,11 月以來,上海、武漢、青島、南昌、濟南、西安等地以出台政策文件、發放消費補貼、加大新能源号碼編排投放數量等多方面舉措沖刺新能源汽車年末銷售 " 業績 "。
地方政策出台方面,11 月 27 日,四川省發展改革委印發《關于恢複和擴大消費若幹措施》,提出擴大新能源消費,從支持開展新能源汽車 " 天府行 "" 五進 " 等促銷活動、落實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減免政策、推動居住區内公共充換電設施用電執行居民電價等方面發力。
而就在近日,上海市發展改革委等五部門制訂《上海市鼓勵購買和使用新能源汽車實施辦法》,對于上一輪辦法進行了修訂,通過發放免費專用牌照額度繼續支持購買和使用新能源汽車。對于名下已擁有在本市注冊燃油汽車的個人用戶,則鼓勵個人将燃油車置換爲新能源汽車。
發放消費補貼方面,青島組織開展 2023 年 " 暖冬消費季 駕享新生活 " 爲主題的青島新能源汽車消費補貼活動。2023 年 12 月 20 日至 12 月 31 日期間,消費者在青島市參與活動汽車銷售企業購買新能源乘用車(不含二手車)且完成機動車登記的,最高可獲 6000 元補貼。具體來看,購車金額 10 萬元(不含)以下每輛補貼 1000 元,10 萬元(含)至 20 萬元(不含)每輛補貼 3000 元,20 萬元(含)以上每輛補貼 6000 元。
12 月 12 日,2023 武漢 " 歲末冬綏 跨年迎春 " 系列汽車促消費活動啓動,啓動儀式上發布了 1000 萬元購車消費券領取細則,活動期間消費者在名單内經銷商處購買燃油或新能源車并上牌後(不限上牌地),按照開票價格發放最高 8000 元、最低 2000 元雲閃付消費券。
此外,從 11 月底開始,長沙市 2023 年四季度汽車促消費活動正式啓動,政府投入 2000 萬元,對消費者購買汽車進行補貼。截至目前,長沙市雨花區、芙蓉區、開福區等均發布了補貼申請細則,最高補貼 5000 元。蘇州推出新能源汽車億元補貼政策,活動從 11 月 25 日開始,跨年至 2024 年 3 月 31 日結束,根據購車價格給予最高 6000 元補貼。濟南新一輪新能源汽車消費補貼 12 月 8 日啓動,最高補貼金額 5000 元。
除了補貼政策之外,其他促進新能源汽車消費的政策也不少。12 月 5 日,西安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發布了促進新能源汽車發展八項便利措施,包括免收新能源汽車注冊費用,下放新能源汽車業務辦理權限,擴大新能源汽車登記注冊服務網點,加大新能源号碼編排投放數量等。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财稅貿易與産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韋福雷向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中國正處在一個加速電動化的階段,新能源汽車消費總體規模也在提速增長,從最新數據來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較去年有了明顯的提升。同時,各地加大力度促進新能源汽車這類大型消費,對于發揮消費拉動經濟的作用、擴大内需等方面能夠提供有力支撐。
城市新能源汽車産業競争加劇
新能源消費提速下,更多城市覺察到新能源汽車産業的發展潛力,希望能夠跻身 " 賽道 "。從部分省市發布的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車産量數據來看,多個地區産業發展正在提速。
上海前三季度實現新能源汽車産量 91.5 萬輛,結合上海市經濟三季報中公布數據,新能源汽車産量同比增長 42.7%;同期,陝西、江蘇、安徽、湖南新能源汽車産量分别爲 72.3 萬輛、70.5 萬輛、60.6 萬輛、60 萬輛,這些省份增速同樣可觀,分别同比增長 42.1%、80.2%、76.6%、92%。
而城市之間的競争則更爲激烈,梳理發現,目前全國已有上海、重慶、深圳、武漢、合肥、西安、常州、廣州、成都、襄陽等 10 餘個城市提出了打造新能源汽車之都等相關目标。
例如,深圳、上海、廣州、重慶、西安、合肥等城市都将 2025 年新能源汽車 / 智能網聯汽車産量或産能目标鎖定在百萬輛以上。合肥 2020 年提出,要深入實施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國家戰略,加快建設全國新能源汽車之都;西安提出,到 2025 年,将打造成全國一流的新能源汽車産業基地,成爲新能源汽車之都;深圳在今年 8 月印發相關行動計劃,提出加快打造 " 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車城 "。
韋福雷表示,競逐新能源汽車産業的城市一般分爲兩種。一種是原本沒有汽車工業基因的城市,例如深圳,憑借自身 " 三電 " 的基礎優勢,逆襲成爲全球新能源汽車産業鏈最完整的城市之一,這類城市的特點是沒有傳統燃油車轉型的負擔,這也是優勢所在。另一種城市是以往具有傳統汽車工業基礎的城市,例如上海、重慶、廣州、西安等,這些城市在傳統燃油車發展過程中積累了完備的零部件等配套體系,也有其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優勢。
目前來看,上海、深圳、西安三座城市之間新能源汽車産量第一城的競争尤爲激烈。過去,上海長期穩坐新能源汽車産量第一的位置,但在去年,西安新能源汽車産量突破百萬輛,首次超越上海,成爲第一。但從今年的情況來看,深圳的領先優勢明顯。
今年前三季度,深圳新能源汽車産量 123.5 萬輛,增長 125.8%,超越了上海 91.5 萬輛的水平。西安并沒有公布同期數據,但整個陝西省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車産量爲 70.5 萬輛。
韋福雷認爲,深圳新能源汽車産量大漲主要得益于比亞迪的貢獻。一方面是深汕比亞迪汽車工業園投産,規劃提供 60 萬輛的産能,提升了深圳整體的産能規模。另一方面,今年比亞迪在東南亞地區銷售可觀,主要出口車型爲深圳生産,随着頭部車企産能擴張和加速出海,深圳新能源汽車産能和産量還會有繼續提升的空間。
目前來看,城市之間新能源汽車産業的競争其實與頭部車企深度綁定。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在接受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地方競逐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依托于整車企業的發展,而整車企業的發展依托于産品周期的發展。
" 從城市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格局來看,依托比亞迪、特斯拉等頭部品牌,上海、深圳、西安能夠在未來鎖定産業發展頭部的位置。" 韋福雷表示。
事實上,在市場需求仍未飽和下,更多的城市開始後起發力,例如常州、合肥、武漢等,這些城市大多可以歸類爲傳統汽車工業城市轉型的典型案例,其中,武漢早在 2009 年便率先喊出了成爲新能源汽車之都的口号。
崔東樹認爲,未來,各地競争新能源汽車産能的局面或會進一步加劇,主要車企在多個地區都分布有一定産能的特征會日益明顯。但總體來看,長三角、珠三角地區仍具有較大優勢。
在韋福雷看來,新能源汽車賽道上,類似常州、合肥這類後發型城市,通過加快推進傳統汽車産業轉型,并爲其提供産業鏈供應鏈基礎,未來還有脫穎而出的機會。
" 當前我國汽車市場仍處于電動化的加速期,總體的滲透率仍不過四成,尤其是二三線城市和農村市場還有很大的潛力空間。未來要看誰能夠抓住市場需求并将其轉換爲生産力,誰就能夠在下一階段的競争中突圍。" 韋福雷表示。
SFC
本期編輯 江佩佩 實習生陶陶
21 君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