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裏達摩院自動駕駛業務線日前迎來重大調整,不僅是業務方向調整,團隊從屬關系也改變:整個自動駕駛實驗室并入菜鳥集團。該消息已得到阿裏方面的确認,并解釋稱 " 因業務需要 "。
而據公開消息,此前阿裏達摩院自動駕駛團隊先後經曆兩任關鍵負責人離隊,一位是阿裏自動駕駛一号位,也是無人車業務從探索到初步落地的關鍵負責人王剛,另一位是阿裏内部公認的 " 最想做自動駕駛的人 " 陳俊波,有趣的是,這兩位前負責人在離職創業後還選了同一賽道,做清潔機器人。對此,有網友吐槽:" 清潔機器人其實也是一種自動駕駛。"
" 自動駕駛 " 集體 " 退燒 "?
事實上,阿裏并非唯一一家放棄自動駕駛業務的公司。公開信息顯示,許多對其有所投入的科技巨頭,包括谷歌、蘋果、特斯拉等,在近期都相應收縮了自動駕駛業務,減少資金的投入。詳見下表:
種種迹象表明,曾一度火熱的 " 自動駕駛 ",已經開始 " 退燒 " 了。
" 自動駕駛 " 難以實現
對于這種現象,其實并不難理解。以目前使用最爲廣泛的 SEA 分級爲例,汽車駕駛共分爲六個等級,分别從 L0 — L5,其中最高等級的 L5,爲無需駕駛員的完全自動駕駛。
也就是說,在所謂的 " 自動駕駛元年 "(2020 年)之後的幾年,汽車自動駕駛技術并沒有取得突破性的發展,這些采用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以及攝像頭等傳感器,收集四周的環境數據進行處理,從而達到避障、行進路線規劃等目的的汽車主動安全技術,實際上與能夠跨過門檻、不摔下樓梯、能在桌椅底下穿行自如的家用掃地機器人大同小異,與完全擺脫人的 L5 級完全自動駕駛相比,顯得遙遙無期。
就目前汽車自動駕駛技術發展的客觀現實,行業内出現了越來越多理性的聲音。比如此前比亞迪董事長就表示," 無人駕駛都是扯淡,弄個虛頭巴腦的東西,那都是忽悠,它就是一場皇帝的新裝。" 雖然這動力許多車企或供應商的奶酪,但是俗語常說忠言逆耳。或許正是看不到未來,才迫使阿裏調整達摩院自動駕駛業務線,而兩位高管也隻能另謀出路,轉投開發清潔機器人。
L2 級已經能滿足用戶需求了
對于汽車 " 自動駕駛 " 這個汽車圈中自帶光環的技術,更值得車企和消費者思考的問題,是它是真剛需嗎?
自汽車自動駕駛技術推出以來,全球已經發生了多起由其直接或間接引起的交通事故,并造成人員傷亡。或許有人會說,用戶自行駕駛汽車也難以保證做到 100% 安全,用如此苛刻的要求來對付自動駕駛技術,是完全不給它發展的空間。
然而,人員的生命财産安全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事故如何定責的問題。比如駕駛員在使用自動駕駛的過程中發生事故,造成包括第三者在内的傷亡,責任該如何劃分,是算駕駛員的?或是汽車本身的?還是車企的?保險公司又該如何賠償損失?
這一系列問題在未得到解決之前,一些擁有優秀表現的 L2 級駕駛輔助系統,已經能夠滿足絕大多數用戶的需求了。
( 本文僅爲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 DearAuto 立場。 )
———— END ————
法
律
顧
問
廣東格林律師事務所李國勇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