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劇《父輩的榮耀》正在央視一套黃金檔熱播、騰訊視頻全網獨播中。
《父輩的榮耀》由趙冬苓編劇,康洪雷擔任總導演,劉翰軒執導,張晚意、郭濤、劉琳領銜主演,講述了大興安嶺 " 三道溝林場 " 職工放下斧鋸,從 " 砍樹人 " 轉變爲 " 看樹人 ",從 " 靠山吃山 " 到 "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 的故事。
《父輩的榮耀》是嘈雜的。開篇就是浩瀚林場和皚皚雪原的長鏡頭,嘹亮的号子聲,嗡嗡的切割機聲,噔噔的竈台剁菜聲,雪瀉在屋頂上的簌簌聲 …… 不聊台詞,光靠這些鏡頭語言和聲音,上世紀九十年代的 " 三道溝 " 風光就撲面而來。
《父輩的榮耀》又是純粹的。林業工人是什麽樣子?他們吵鬧、喧嚣,山上太空曠了,說話都要扯着嗓子喊。但他們也豪爽、灑脫,工友去世就把孩子接回自家養,咬咬牙再添個碗罷了。這群人純粹極了,純粹到心裏隻有木頭。
《父輩的榮耀》更是凜冽的。它展現了一種龐然大物的美,一種巨物的美。從綠草成蔭到雪漫曠野,從嫩綠變成昏黃。巨樹轟然倒下,火車拉着木材駛過。隻一個長鏡頭,就把這部劇的風格定調了。綠水青山的重要性也被點透了。
《父輩的榮耀》是舉重若輕的。寫回憶,更寫遠方。寫艱苦更寫浪漫。上世紀九十年代,家家戶戶過的是苦日子,餃子是來客、過年時才能吃上的菜。對多數人來說,那是一段沉重的回憶。但康洪雷将沉重拍出了層次,拍出了溫暖現實的味道。煙火氣之中,氤氲出一段關于時代、傳承、鄉愁的林業故事。
真問題洞察底層現實
《父輩的榮耀》前五集講了兩件事,孩子和位子。事實上,這是一件事。
1997 年,林業變遷開始了,國家采伐指标減少,923 工隊要挑出 20 人上山,其他人就得面臨停薪留職。停誰的職?誰家不是一個勞力養活幾口人?都說出去打工賺得多,但人生地不熟的,去哪兒打工才是正路?年輕人想出去闖一闖,但上歲數的幹了一輩子伐木工的人還有人要嗎?
好的年代劇,必須讓觀衆能感同身受。雖然《父輩的榮耀》的故事發生在二十多年前的 " 三道溝 ",但時間和地域的差異,并不會阻礙大家對這種兩難困境的情感共鳴。
工隊隊長顧長山(郭濤 飾)爲難,大家鄉裏鄉親半輩子,停誰職都難辦。廠長和局長也爲難,拖着也是讓所有人不舒服,反倒是長痛不如短痛。想了一個大家一起砍樹、平均分錢的法子,結果釀出大禍,陳尚友(齊奎 飾)因采伐事故殉職。
爲了不被停職,工人們想盡了法子。那存花 ( 劉琳 飾 ) 一大早就開始忙活,做了一桌好菜:炒雞、紅燒魚、豬肉炖血腸,放到現在也算大餐。梁富寬(姜峰 飾)、劉鐵軍(程實 飾)抄着雞蛋要去顧長山家送禮,隻爲把自己位子留住。
自己停職,孩子能不能接班?工友因公去世,遺孀外出打工,孩子怎麽養活?留在老家的孩子找上門來,爲了不被停薪留職,百般推诿,孩子怎麽想?
按理說,這沒什麽大不了,實事求是就好。但誰讓現在的日子這麽苦?但誰讓孩子那麽懂事?老話說,越懂事的孩子,活得越辛苦,這話放在劇中一點沒錯。顧兆成(李樂 飾)爲了不讓父親爲難,偷偷打電話放棄征兵體檢,最後當了個護林員。梁鳳勤搶着幹活,就怕顧家把自己趕走。
對普羅大衆來說,林業題材相對陌生。尤其是 "Z 世代 " 的觀衆,隻知道護林人,卻不清楚他們的前身曾是伐木工。種種問題一丢出來,準入門檻就降低了。
帶着提出真問題、表達真觀點的态度去創作現實題材,是編劇趙冬苓的自我總結。《父輩的榮耀》難能可貴的是,沒有采取一種陌生化、奇觀化寫法,而是切入現實的骨髓,寫出了一些哪怕隔着屏幕、隔着時間都能觸動人心的矛盾。這是故事的推動力,也是真實的人間煙火,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兩難議題。
三代人書寫林業精神
康洪雷導演的作品,咬合緊密、個性鮮活的群像塑造,是突出特點。
《父輩的榮耀》也不例外。劇中 " 邊河 " 地區的地域風貌,除了體現在參天林木、無邊雪原上,還體現在那群從小到大長在林場中的林業人身上。《父輩的榮耀》寫了三代人的代際傳承與命運起伏,寫了 " 父輩的老去 " 與 " 子輩的成長 ",更寫了時代浪潮下,前浪與後浪在對待事物、人生、命運等觀念的種種不同。
顧長山是 923 工隊的主心骨。他是省級勞動模範,是能在縣領導那裏挂号的人,是工人們心中當家作主的存在。但這種主心骨,一旦面對激浪翻湧,就反過來成了桎梏。停薪留職這件事,愁得他頭發都白了。留下來的工人,不落他的好;寫進名單的呢,覺得自己和人家的關系不夠近。這是人性所系。
沒辦法,顧長山隻能把自己也寫進停薪留職名單。但這算不得高招。果然,被領導撤了下來。有心人隻會暗地裏戳他脊梁骨,說他肚子裏全是壞水。
前幾集裏,梁富寬的孩子從山東找來,他的第一想法是風口浪尖上,會不會有人舉報。但他并不是壞人。用現在的話,頂多算個自私的利己主義者。平時不顯山不露水,一遇到事就喜歡在背後耍小心思。編劇寫出了其中三昧。
既然名爲《父輩的榮耀》,那必然還有 " 子輩的繼承 "。
陳興傑(張晚意 飾)是後半段的樞紐人物,可目前的他仍是一個寄人籬下的娃子。如果不出意外,他應該是 923 工隊走出的第一個大學生。這是個内心能藏住事的人。他把客氣當成了盔甲,保護住自己;也做成了枷鎖,困住了自由。好在,那存花更懂人心。真真假假的一通脾氣,就讓他卸下了防備。
劇中的孩子們,也都是小大人。偶爾惹禍添亂,平時幫忙助力。影視劇裏,孩子是最難塑造的。太乖了沒個性,太皮了觀衆煩。《父輩的榮耀》沒這個問題,小孩子們鮮明而活潑。梁家小女兒是最可樂的,她不喜歡鳳勤,但聽說父母要把她送山上喂狼,又反過來給二姐拿主意。顧家小兒子是最 " 時尚 " 的,不僅知道 " 白娘子 ",還了解《聖鬥士星矢》。就是出的主意不夠好,總是幫倒忙。
宋留喜(彭俊榮 飾)也值得說一說。他是顧長山的師傅,吃住在顧家,但人老心不老。梁富寬來送禮,他打着哈哈,心裏似明鏡一般,這麽個睿智的老人形象,還挺有新鮮感。
還有那存花、顧兆成、馬曉雲、顧兆喜 … 這些人戲份不多,但一出來味就對。甚至連局長這個隻露過兩面的角色,都讓人印象深刻。出了門再折返回來送 200 塊錢的操作,誰看了不說一聲敞亮。我體諒你的苦楚,你也别讓我爲難。
這群人,湊成了《父輩的榮耀》的基本版圖。有了他們,林場的靈魂就成了。有了他們,雪原的韻味就有了。有了他們,彼時之困與轉型之急就出來了。
還有些喜感永相随
最後,還想聊聊《父輩的榮耀》裏的喜劇味道。
葉夢得曾評價柳永說," 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 "。這句話放在國産劇裏,就是 " 凡有東北話處,皆是喜劇人 "。《父輩的榮耀》也不例外。雖然導演沒刻意把作品拍成一部喜劇,但總有些壓不住的喜感,在人物的言行舉止中滲出來。
最典型,就是梁鳳菊。小嘴叭叭的,時刻準備開啓無差别攻擊。
" 她是誰啊?"" 我可沒有二姐 "" 好嘞 " 短短幾句話,一個虎且慫的小丫頭躍然熒屏。彈幕也 Get 到了這個笑點,一片哈哈哈聲。
鳳勤和鳳菊上學那段戲,也挺有意思。一個不想上學,想賴在家裏看電視。一個不想看電視,想上學。剛吵吵嚷嚷起來,大姐拿鈣奶餅幹一誘惑,肚子裏的氣頓時熄了火。" 我可沒說我不要 ",甚至她還帶着同學回家吃鈣奶餅幹。
這裏插句題外話。作爲一個山東人,看到鈣奶餅幹後一股親切感油然而生。哪個山東小孩幼時沒吃過鈣奶餅幹?要是能來一碗牛奶泡泡,就更好了。
像這般俏皮的橋段,《父輩的榮耀》裏還有很多。沒有手機沒有電腦的冬天,小孩是怎麽消遣的?顧兆喜領頭," 我給大家飛一個 ";寫檢讨書更是顧兆喜強項,開頭就是 " 尊敬的老師,我懷着九千九百九十九萬分的愧疚 "……
目前,《父輩的榮耀》隻播了 5 集。故事的主題在緩慢展開,人物的弧光還未曾完全顯現。但可以預料的是,跌宕起伏的命運仍在延續。我們接着看戲。
【文 / 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