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視暴雪回歸中國市場的傳言,近段時間再度活躍了起來。11 月 30 日,多家媒體報道稱其正與騰訊、網易洽談國服回歸事宜,騰訊是最有希望接手的企業。
不過子彈沒有飛太久,騰訊在 30 日晚間辟謠代理暴雪遊戲的消息,稱隻是合作在 B 站進行《魔獸世界》直播測試。騰訊方面堅稱,被傳将接盤暴雪的魔方工作室是自研團隊,不會代理外部産品。網易方面尚未就上述傳聞作出回應,但考慮到雙方分手時鬧出的種種不愉快,近期再度牽手的可能性也不高。
對比騰訊、網易兩家大廠的冷淡态度,暴雪對中國市場的不舍之情溢于言表,高層近期也頻繁向中國玩家示好。不可否認,暴雪旗下的衆多 IP 在國内玩家心中占有重要地位,市面上也沒有其他廠商能完全取代暴雪的位置。但分開的時間越長,用戶的流失就會越嚴重,暴雪回歸的難度隻會越來越大。
曾不可一世的暴雪,還能回到自己熟悉的位置嗎?
(圖片來自動視暴雪官網)
動視暴雪最近的日子,其實過得不算差。
一方面,曠日持久的收購拉鋸戰終于塵埃落定,動視暴雪終于如願 " 嫁入 " 微軟這個豪門。後者有雄厚的資金,有硬件生态還有大量高精技術儲備,對動視暴雪的研發、推廣都大有裨益。
日前,微軟 Xbox 業務首席财務官 Tim Stuart 透露,動視暴雪的遊戲産品和 Xbox 硬件生态正以令人印象深刻的速度進行整合。Tim Stuart 還透露,微軟将和動視暴雪的團隊一起研發新的 3A 産品,并就加快經典 IP 叠代、在移動平台孵化新産品等事項進行緊密合作。
另一方面,公司的業績也熬過陣痛期,上半年多項指标都有所好轉。
回顧去年剛和網易分手那會兒,中國市場的用戶流失疊加大環境的整體下滑,動視暴雪可算是如履薄冰。四季度,動視暴雪淨利潤同比下滑 28.6% 至 4.03 億美元,這還是在幾個王牌 IP 都有高水平發揮的前提下取得的成績。其中,《使命召喚 19:現代戰争》一度打破了系列遊戲曆史最快銷售紀錄,仍無法支撐業績。
好在現在情況已大有改善。今年二季度,動視暴雪總營收錄得 22.1 億美元,同比增長 34%,創近期新高;淨利潤和運營利潤則分别錄得 5.87 億美元和 5.83 億美元,同比增速更是分别高達 109.6% 和 72.5%。現在的動視暴雪不能說重返巅峰,至少也是熬過谷底。
但饒是如此,動視暴雪仍對中國市場念念不忘。
不久前,動視暴雪總裁 Mike Ybarra 在 "2023 暴雪嘉年華 " 活動上表示,希望盡早回歸中國大陸市場,因爲 " 這裏有數百萬熱愛暴雪的玩家 ",公司很希望讓這些忠實玩家重新玩上暴雪的遊戲。
需要注意的是,這已經不是動視暴雪高層第一次主動示好。今年 5 月,動視暴雪發布公開聲明感謝中國監管機構批準其與微軟的收購案,并暗戳戳地表示 " 十分重視中國市場,我們還有許多玩家和員工都在中國 "。來到下半年,動視暴雪還先後在國内注冊了 " 地心之戰 "、" 最後的泰坦 "、" 至暗之夜 " 等商标。
可以看出,動視暴雪一直對卷土重來充滿野心,暗地裏做了不少準備。舍棄不掉中國市場,說到底還是看中市場的潛力,也不願放棄積攢了十多年的忠實用戶。
動視暴雪旗下業務主要分爲動視、暴雪和 King 三個闆塊,深耕中國市場的主要是暴雪部門,該部門無論用戶還是營收規模都不及另外兩個闆塊。從曆年财報來看,網易代理的遊戲爲暴雪部門貢獻近 15% 的營收,且相較日韓、澳大利亞等市場增速居前,對暴雪部門不可謂不重要。
報告顯示,2022 年中國主機遊戲玩家數量達到 1670 萬人,同比大漲 8.3%,增速要高于手遊和 PC 遊戲。拉瑞安工作室開發的《博德之門 3》和任天堂的重磅作品《塞爾達傳說:王國之淚》都在今年刷新系列作品銷售紀錄,也證明了中國市場的潛力。
動視暴雪在中國耕耘多年,自然不想就此放棄所有家底。問題是,還有人願意接盤嗎?
将目光放到另外一個主角騰訊身上。
這并非鵝廠第一次被傳接盤動視暴雪,動視暴雪剛和網易分手那會兒,騰訊、B 站和完美世界就是被提及最多的候選接盤俠。尤其要注意的是,騰訊此前和動視暴雪有過合作經曆,替後者發行和運營動視部門的部分遊戲,這層關系讓其成爲最熱門的接盤人選。
不過之後的故事大家都很清楚了,傳聞此起彼伏,換來的是騰訊一次又一次辟謠。
騰訊對接盤動視暴雪一事不感興趣,背後的原因也不難理解。
首先,當然是繞不過的利益分配問題,這也是網易和動視暴雪分道揚镳的根源。外界盛傳,動視暴雪方面當初向網易提出将下一份代理合同的營收和淨利潤分成從 50% 的基數再往上提升,且并未事先溝通,而是單方面、突然通知網易。
對于動視暴雪的态度和漲價決定,網易都感到不滿,加上此前幾個财年代理業務收入占比從來沒有超過 10%,對集團的貢獻本來就不高,放棄代理權并不算一個艱難的決定。
站在騰訊的角度,也得思考同樣的問題。衆所周知,騰訊對合作的遊戲企業影響很深,選擇合作對象時也很挑剔。和騰訊羁絆最深、合作做頻繁的幾個遊戲大廠,如拳頭遊戲、育碧等,或多或少都和鵝廠有資本層面的結盟,并非單純的代理關系。
對于頭部産品,騰訊自然願意投錢,前提是把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裏,且能看到長期的盈利潛力。比如從 2008 年便開始投資的拳頭遊戲,其旗下産品《無畏契約》國服在今年 7 月上線時,騰訊将其定位爲 " 全球戰略級産品 ",并承諾未來三年、投入 10 億打造 " 國内第一 FPS 遊戲生态 "。
動視暴雪會不會讓出主導權,任由騰訊拿捏?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利益分配難以達成一緻,雙方的合作就很難繼續推進下去。
(圖片來自騰訊遊戲官網)
其次,騰訊的主業也面臨不小壓力,内部更重視手遊、自研項目,自然更不願意花太多精力和成本去發展代理業務。
三季度财報顯示,騰訊遊戲中國市場收入同比僅增長 5%,遠低于國際市場的 14%。雖說老對手網易的情況也沒好到哪去,但在版号已恢複正常發放的背景下,騰訊這個成績隻能說中規中矩。
騰訊沒有在财報中公布自研、代理遊戲收入占比,從遊戲數量上看兩大陣營相差不大,但最吸金的頭部遊戲大多爲騰訊自研。更重要的是,手遊一直是騰訊在國内的重心,PC、主機遊戲不是不做,隻不過更傾向于出海。去年上半年就是騰訊主機 /PC 遊戲出海的爆發期,《沙丘:香料戰争》、《夜莺》等都在這一時期面世。
回到國内,相比代理主機遊戲,騰訊顯然希望把更多心思放在自研手遊上面,尤其是成本較低、更符合潮流的輕量級遊戲。騰訊首席戰略官在今年二季度出席财報電話會時,還多次提到小遊戲對騰訊遊戲業務的重要性。
騰訊可以說是中國遊戲行業的縮影和風向标,連騰訊都感受到壓力,其他廠商的處境也可想而知。
近段時間,先是字節跳動遊戲部門大裁員、出售沐瞳科技、剝離已上線項目,大規模撤出遊戲市場;後有 B 站遊戲部門三季度營收同比銳減 33% 至 9.9 億元,CEO 陳睿在财報電話會上表示遊戲市場已經進入存量階段,暗示之後要控制成本、專注長線運營和頭部項目。
隻能說,動視暴雪走得不是時候,現在想回來,更不是時候。因爲接盤俠真的很難找,想讓這些大廠接手代理權,短時内真的不現實。
動視暴雪和網易的合作協議是在去年 11 月 17 日到期終止的,旗下遊戲的國服運營則在今年 1 月 24 日全面告終,停服已經快要滿一年。這一年下來,很難說有哪些新、老遊戲取代了《魔獸世界》、《爐石傳說》、《星際争霸》和《守望先鋒》在中國玩家心中的地位,但玩家并不缺選擇。
觊觎動視暴雪口中這塊肥肉的廠商不在少數——特别是由盟友變敵手的網易。在續約談判破裂後,網易就快速重啓了《秘境對決》、《無盡戰區》等老 IP,前者是一款 2017 年發行、2021 年停服的 3D 對戰卡牌遊戲,可以看作動視暴雪王牌 IP《爐石傳說》直接競品。
(圖片來自網易遊戲官網)
卡牌遊戲和 MMO 遊戲是動視暴雪征服中國玩家的兩大王牌,代表作《魔獸世界》和《爐石傳說》則是最重要的吸金獸。研發難度相對較低的卡牌遊戲又素來是兵家必争之地,網易在版号寒冬中都能快速複活老 IP 搶個頭彩,如今版号已恢複正常發放,更多新 IP 可能會蜂擁而至,瓜分動視暴雪留下的市場和用戶。
客觀地說,這些競品的口碑、人氣、質量未必能比得過《魔獸世界》、《爐石傳說》,但玩家對這些經典 IP 的眷戀、熱情的确很容易被時間沖淡。
遊戲玩家忠誠,但也追求新鮮,在業内早有共識。他們可以十年如一日登陸打卡,卻不敢保證一直保持當年的熱情——殺死一款遊戲、一家遊戲廠商的,不僅僅是競品,還有時間。
翻看社交媒體上的留言可以發現,玩家對動視暴雪旗下遊戲的回歸呼聲是逐漸減弱了。在剛停服的時候," 呼喚《守望先鋒》回歸 " 一度成爲微博熱門話題,現在已變成幾聲唏噓。對于動視暴雪和它旗下的經典 IP 來說,離開得越久,回歸的阻力就會越大,想重新喚起用戶的關注也越難。
當然,一切還有轉機。微軟這個大股東,不會坐視動視暴雪被關在中國大門外而無動于衷,尤其是在任天堂、索尼兩大競争對手高歌猛進的背景下。最有可能發生的情形,是動視暴雪在利益分配上面作出讓步,畢竟現在有微軟這個大金主兜底,前者财務上的壓力算是大幅緩解。
當然,即便作出讓步,也不會是長久的,更會充分考慮效果和長期回報。微軟畢竟有成熟的硬件生态和遠超動視暴雪的用戶群、人脈以及資金實力,能爲動視暴雪重返中國保駕護航。盡快回到中國然後擴大規模才是當務之急,哪怕要犧牲短期的利潤。